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女医扪心录 » 第83章 掌握游戏规则的人

第83章 掌握游戏规则的人

    离开教学楼后,陈瑾没有和其他班委一起,而是独自一人走回宿舍,一路上感触良多。

    这个平时看起来学习氛围浓厚的风平浪静的校园,也是一个小社会啊!一旦涉及到利益冲突,那些表面看起来单纯朴实的人也是会勾心斗角的啊!

    别看有些同学平日里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模样,突然被平时看不上眼的人碾压了,还挺自尊的。

    自尊倒没什么,人之常情,但也得摆平心态,别搞什么罢工不签字之类的,要翻身就光明正大地翻身。

    何况大家都是班委,共同管理着班级,能不能有点团队精神,互相配合好好工作……

    综合测评结束后,虽然结果并不能令所有人满意,但大家不得不接受事实,接受彭虚怀的综合测评分数依旧居高不下的事实。

    毕竟在期末考试过程中搞小动作的人不少,小动作搞不过人家,还不服气,那就是赤/裸裸的嫉妒了。

    而那些没搞小动作,全凭实力考取高分还被碾压的人也不得不服,谁让他们不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获得更多的活动分呢?

    至于陈瑾,成绩不差,也参加了一些自己有兴趣的活动,但对于综合测评排名以及能拿到多少学院奖学金,不是很热衷。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众多利益和选择面前,人总是要有所舍取的。

    何况学院奖学金数目不大,三个档次分别是一千、八百和五百。国家助学金才是大头,三个档次分别是四千、三千和两千,但只发给优秀的寒门学子。

    相对于一些家里仍在种地的同学来说,陈瑾家已经不符合“寒门”的要求了。虽然那些申请材料上显示着各种贫困的同学,也未必所有的都是贫困户。

    以许承跃的条件,好好争取一下的话,拿个三四千应该没什么问题的,可人家就是没兴趣,觉得自己还没穷到需要拿国家补助的地步。

    对于这点,陈瑾心里十分赞赏。

    几天之后,星期天晚上的班会上,班长陆松将综合测评的最终结果公布了,虽然一些不公平因素还是引起了些小议论,但大家很快都接受了。

    随后就是确定助学金和奖学金各档次的获得者。

    八名助学金获得者被按照“2+4+2”分为三档,即一档2人,二档4人,三档2人,各人根据综合评分高低对号入座。

    规则中第一档和第三档名额必须相同(大概是这样能确保平均数不变,总金额也就固定不变),且各档次人数不得超过总人数的50%,按“2+4+2”来分还是比较合适的,拿多的和拿少的人数少,拿平均数的人多,比“3+2+3”的分法合适,所以很快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赞同。

    获得学院奖学金的九人只能按照“3+3+3”来分档了,没人会提出“4+1+4”的分法。

    袁折桂和彭虚怀都被分到了二档,一个能得三千,一个能得八百。

    陈瑾也淡然地获得了八百。

    各人获得金额的数目定下来以后,剩下的就是坐等上报和拨款了。综合测评总算圆满结束,班会很快也随之结束了。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拔尖的成绩算不上绝对优势,突出的活动分也未必能破格获胜,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两者兼顾,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绝对的努力,还是比不上掌握游戏规则者的技巧性突破啊!

    袁折桂和彭虚怀都是深谙此道之人。

    陈瑾对袁折桂无话可说,毕竟他是真凭实力获取合理利益,而且人家为人很正派,态度很端正,思想很上进,也算得上是一个挺有魅力的男生了。只是道不同而已。

    她对彭虚怀则是佩服。仅仅是佩服,佩服而不欣赏。

    在这世上总会遇到很多你不得不佩服的人,然而无论多么佩服,你总是无法欣赏他们。

    佩服,是因为他们做到了你做不到的事情;不欣赏,则是因为你和他们不是一路人,无法接受自己也变成那样。

    无论如何,佩服总比嫉妒强。

    星期三和星期五的下午,陈瑾都是自己骑车去孔利杰师兄那儿的。星期三许承跃临时有事去不了,星期五则是有课不能去。

    除了增加实践机会,陈瑾主要就是将孔利杰的治疗记录中不懂的地方好好向他本人请教。

    刚好这两天下午何丽都去做治疗,扎完针后陈瑾就接手了脐灸的治疗。

    排烟器买回来了。由于是租房,而且是在居民楼内,无法做太多有碍观瞻和居住的改造,艾灸专用的排烟器和排烟管道无法安装。孔利杰只买了一台移动式的小排烟器,接了一条小管子通往窗外,排烟效果不是很理想,但屋内的烟大大减少,不用担心被呛到流眼泪了。

    孔利杰处理完下午预约过来治疗的另一个患者后,不等何丽艾灸结束,和陈瑾打了个招呼就匆匆出诊去了。

    他上周出诊做小儿推拿的那个小朋友已经痊愈了,后来又增加了两个做小儿推拿的客户,偏瘫的患者也还在继续接受治疗。

    如果能保持每天下午都有三四个出诊治疗的患者,收入还是比较乐观的。孔利杰又动了要找人合伙创业的心思。

    他觉得上门提供小儿推拿的这项工作大有前景,首先这项工作能满足一些人的需求,因为对于一些还不满周岁的宝宝的家长来说,带着宝宝出门一趟太麻烦了,何况去治疗的话还要担心交叉感染,路上要是不小心吹个风着个凉还可能加重病情。

    小儿推拿已经被大众普遍认可,上门服务也有需求人群,有需求就有市场。

    重要的是目前上门儿推的市场还未被开发,一旦打开市场,客户就是源源不断的了。

    孔利杰联系了一些以前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可惜的是已经毕业了的同学要么工作要么升学,各奔前程了。所剩无几的还没工作的又不看好出诊上门服务这条路,一来目前做上门儿推的不多,相对的接受这项服务的人也还不多,患者群体不稳定,收入也得不到保障;二来风吹日晒雨淋地满城跑,太辛苦了些,不如找个地方踏踏实实待着。

    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许承跃倒是有心支持孔利杰,可惜他没有连续的空余时间,而且他总觉得自己对儿科病不熟,小儿推拿也练得不好,所以只能婉言拒绝了,只答应下午有空多过去帮忙照看工作室。

    孔利杰也不在乎,仍是自信满满地放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乐在其中。

    他的女朋友徐静,也总是支持他鼓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