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第一贼 » 第500章 联句

第500章 联句

    在雪天中辩方向可以利用太阳,可是现在铅云密布,短期之内别想放睛。

    利用树木也可以,但是这里都是些短小的松枝,哪里看得到年轮呢?

    李自成想了好几种方法,都是无用,心中十分焦燥。

    没有自己,只怕卢象升不是多尔衮的对手,还有定国也在那里,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这次生意可就亏的血本无归了!

    “喂,我吃好了。”

    银铃吃得肚子浑圆,走过来拍了李自成肩膀一下,“在想什么呢?”

    “我在想,怎么样能辩清方向,咱们才好赶路。”李自成闷闷地回了一句。

    银铃笑的肚皮都疼了,面上却不显喜色,咬着手指说道:“听老猎人说过,可以用积雪来辩识方向。”

    看着李自成眼露喜色,她连忙摇摆着双手。

    “别看我呀,我可不会。”

    就算会她也不会说出来的,她听小福晋说过,说话要半真半假才能显得更加真诚,用雪辩方向,黑山白水间的族人,很多都会呢。

    不过眼前些南人,从来没有在极限环境下讨生活,当然是不会的。

    她正在窃喜,突然听到一句十分难听的话。

    “你帮了我大忙了!”李自成拉着她的小手,轻轻拍了拍,“你给了我灵感。”

    “啊……”银铃顿时觉得有些不妙,禁不住轻呼一声,李自成还认为她是高兴,认真的说道。

    “因为下雪时一般刮北风,那么下雪时从沟中雪的坡向观察一般能得出高南低北的结果。”

    银铃心中大乱,期期艾艾地说道:“这……靠谱吗?”

    李自成已经有了良策,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咱们还可以利用融雪来佐证嘛,积雪难以融化的部位总是朝向北面的。积雪融化的快慢与地表的温度高低有关。”

    “这个,对不对啊?”

    银铃心中哇凉哇凉,心想这下可糟了,可是她却无法阻止李自成生成这份灵感。

    李自成心中高兴,用手轻轻点了点她的额头,“都是因为你这个拖油瓶,不然咱们早到顺义了。”

    “拖油瓶?”银铃慢慢琢磨出这三个字的含义,双手一叉小蛮腰,“你……你给我站住,说清楚,谁是拖油瓶了?”

    终于辩清了方向,银铃左拖右拖,见实在拖不过去了,这才上了李自成的战马,两人一骑带着亲兵向着西北方向而去。

    雪越来越大,战马奔腾,阵阵凉风直透重衣,银铃觉得有些冷,不自觉将身子向后靠了靠。

    缩进李自成的怀中,她感觉到了一份温暖,这份温暖让她有些留恋,又有些害怕。

    她很想截断这样的感觉,看着纷飞的大雪,小嘴一张,吐出一句。

    “一夜北风紧。”

    李自成想不到在这样高速之下,她竟然有赏雪的心情,这姑娘还真是有些与众不同。

    “你会联句吗?”声音虽然不大,但充满着挑衅的味道。

    当日在四书上输了他一场,银铃诗词上的造诣比文章要强出很多,心想着也许能搬回一场。

    就算输了,那也没什么,自己这是只赚不赔。

    这场大雪将天地银妆素裹,显得异常妖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的美丽让李自成有些着迷,不由自由接了一句。

    “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

    银铃格格见他都不用思考,出口成句,双眸间闪出异彩来。

    “匝地惜琼瑶。有意荣枯草。”

    李自成见银铃这么快就能联上,不甘示弱道。

    “清梦转聊聊。何处梅花笛?”

    “谁家碧玉箫?鳌愁坤轴陷。”

    “吟鞭指灞桥。赐裘怜抚戍。”

    “剪剪舞随腰。苦茗成新赏。”

    随着一句句的联诗在空中轻吟,人与马渐渐变成小圆点,消失在天地之间……

    ……

    虽然李自成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但是已经落在了多尔衮大军的后面。

    暴怒的墨尔根王亲自出阵,数千精骑冒着风雪,不过一日时间便已经杀到了顺义。

    卢象升刚刚率部下了蜈蚣山,还没来得及整队前往清苑县进行修整,刚走到潮渔庄,哨探来报,东虏大家已经逼到近前,截断了明军通向清苑县城的道路。

    其疾如风,多尔衮的正白旗速度在八旗中首屈一指,加上心急银铃格格,更快了几分。

    而卢象升的部队有不少人冻的走不得路,此消彼长,先机已失,现在他们想要回到清苑县,必须要冲破东虏的包围圈。

    杨廷麟将李自成冒充吴三桂的事迹一说,卢象升仰天大笑数声,下令就在潮渔庄扎营,与东虏决战。

    按照计划,李自成本会在清苑城内响应,利用城池对抗多尔衮,杨廷麟苦劝无果,卢象升铁了心要在这里与多尔衮决战。

    寄人篱下,报国无门种种负面情绪已经让这位大名知州心存死志,与其在风雪中啼饥号寒,还不如趁此良机痛痛快快战上一场,就算是马革裹尸,只求一个痛快。

    就用自己的热血铸响一曲战歌,吹响大明抵挡东虏的号角。

    乡村的人家早就逃避一空,只剩下一些无力逃迁的穷苦百姓。他们听说卢象升军中已经绝粮,三纷纷把埋在床头的,藏在墙洞里和窖里的各种杂粮都拿出来,送到营门外。

    一位满面菜色的农民老太婆兜着一手中枣子,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赶来。她两眼流着泪,用双手把枣子捧给卢象升。

    “大人,连年又是大旱,又是蝗虫,还加上兵荒马乱,老百姓家家缺粮。我这个孤寡老婆没有别的东西,把这一点红枣送给大人煮煮吃,多杀几个鞑子。”

    “老大娘,你没有儿子么?”

    “唉,苦命!儿子都没啦!上次鞑子来到这一带,一个儿子被杀,一个给掳了去,杳无音信!”

    老婆子哭着说。“朝廷老子养那么多兵,只会骚扰良民,谁肯出力打仗?这年头老百姓活该遭殃,大劫难逃啊,有啥法子?”

    卢象升不肯收她的枣子,但老婆子哪里肯依,只好留下。

    这天晚上,卢象升心绪纷乱,不能安眠,请杨廷麟过来商议军情,看着好友,想着他差点被掳去作了奴隶,心中后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