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第一贼 » 第501章 银铃拜师

第501章 银铃拜师

    杨廷麟谢绝了卢象升让他轻骑穿过敌军空隙突围的建议,决心和兄弟战死在一处,成全这段情谊,卢象升苦劝无果,也只得罢了。

    卢象升心中对误会王成有些郝然,听闻他枪法出众,很期待与他并肩作战,可惜终究无缘一遇,也许只能在九泉之下向他道歉了!

    “伯祥,算算时间,王公子也该到了清苑县城吧?”

    只要他到了清苑城,就算自己失败了,也能崩掉多尔衮一颗门牙,助力清苑城的防守。

    杨廷麟点了点头,“王公子怕多尔衮与皇太极合兵一处,这样孙老将军的压力可就大了,咱们将东虏精骑一分为二,不但利于京师的防守,并且还有腾挪的空间和余地。”

    “这是个好主意,就算咱们战死沙场,只要京师稳固,也是值得。”卢象升看着明亮的烛火,向着南方拜了一拜,“我大明有不少的良将,东虏此番定会铩羽而归!

    “没料到多尔衮来得如此之快,王公子看来是赶不上这次大战,不然咱们更有把握!”杨廷麟嘴里是满满的遗憾。

    “伯祥,你说他会不会因为见到咱们势单力孤,改变了主意,不来了?”卢象升挑了挑灯芯,让它燃烧的更加明亮。

    “建斗,竟雄不是那样的人!”杨廷麟有些生气,“你对他的成见,只怕是太深了,你要看到他面对东虏人那份淡定,那份笑容,只怕就不这样说了。”

    “好……好……我不说就是了。”卢象升见好友如此维护王成,便将话头拉到了别处。

    杨国柱走了进来,“大人,多尔衮的兵在咱们对面扎下营寨,只待天明,就会发起进攻。”

    “来的好快,难道他屁股后面有把火吗?”杨廷麟开着玩笑,冲淡了那份严肃和紧张。

    “呵呵,没准王成就尾随在他后面呢。”卢象升也笑了起来,对杨国柱说道:“将所有能吃的全部拿出来,让兄弟吃顿饱饭,三更整军完毕,咱们迎击敌军。”

    杨国柱点点头,出帐准备去了,卢象升拔出鞘中宝刀,在灯下细看了一回,缓缓念出一首诗来。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念罢,他将手中宝刀递向杨延麟,“伯祥,此刀跟我已有好些年,是我心受之物,今朝赠于你,明天你为左翼,用此刀多杀几名敌人。”

    杨廷麟接过宝刀,抚摸着那冰冷的刀刃,知道好友的心志。

    “放心吧,就是咬,我也会咬死一个鞑子。”

    ……

    “喂,下马啦。”

    两人在马上依偎良久,到了地头,怀中的银铃好似睡着了,李自成只好推了推她。

    刚才即景联句,颇费了自己一番思量,想必她的脑细胞死的更多,不过最后,她还是输了。

    银铃从迷迷糊糊中醒来,小脸飞红,幸好她坐在前面,不怕被身后的男人看到自己的神色。

    在他的怀中,怎么就睡着了呢,这……太不应该了。

    李自成知道误了时辰,打马飞奔赶路,无奈天地间这雪是越下越大,严寒急剧的消耗着战马的体力,心中再着急也是无用。

    看着天色已往,一行人找到一座破败的山神庙,暂且避风挡寒。

    庙中原有的几尊泥塑已经破败,看不出原来模样,想来无非是土地神和四大金刚。

    有几个破旧的香炉,洗干净,化了雪放入火锅底料,一时间庙里便是热气腾腾。

    香肠和腊肉加上压缩饼干,这是李自成的标配,当然一般的士兵待遇可没这么好,火锅底料按小队配置,寻常士兵只有压缩饼干。

    看着银铃咬着香肠还在苦思冥想,李自成走到她身边坐下,将饼干递了过去。

    “这个才是实在之物,能很快填饱肚子。”

    银铃看也不看压缩饼干,她不爱好那种味道,只对香肠和腊肉有异乎寻常的喜欢。

    “你真不像是寻常女子,完全是肉食动物。”李自成忍不住耶揄了一句。

    银铃心中一惊,这才想起南朝的女人并不是那么喜欢肉类,只好扁着小嘴,将饼干塞了进去。

    她为了转移李自成的注意力,不让他寻着这个话动说下去,连忙将话题带到了诗词上。

    南朝的女人不都是喜欢琴棋书画的吗?

    李自成心中忧虑着顺义的处境,本来无心谈诗聊词,可在这破庙中,什么也做不成,有一美人陪在身边聊聊,也是好的,当下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亲卫们有的值守,有的出去打探情况,有意无意给两人让出空间,银铃填饱了肚子,精力恢复了十分,又谈到自己喜欢的诗词,不由的露出了小女儿情态。

    “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

    李自成哈哈笑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师傅。”银铃听到这些由前人总结出来的精华结论,只觉得余香满口,平日里很多困惑自己的疑问被一泓清泉冲涮,脑中一片清明,禁不住看着李自成叫了起来。

    这么勤奋好学的女弟子,李自成可没有,对她也很是满意,当下点了点头。

    银铃话一出口,心中本来有些忐忑,一怕他不收自己,二来又有些后悔,自己跟他可是敌对两方,此时好象不太应该叫他师傅,自己还没将他绑到盛京呢。‘

    她暂时不去想两人身份问题,趁着现在无事,将过去沉淀在心中不解之处问了出来。

    “我见有些诗集,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师傅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喔,比如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这句就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