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1644,拯救大明 » 第六章 皇帝也受限制的

第六章 皇帝也受限制的

    李若琏。

    果不其然,吴孟明会推荐李若琏的。

    史书记载,这个人办案公正,而且殉国了。

    是锦衣卫中,难得有被评价得好的,虽然其中可能有他替袁崇焕说话的原因。

    吴孟明胆小贪财,李若琏办案公正,两人必定合不来。

    合情合理。

    剩下的就好办了。

    若是换成平常时期,他不用这么大费周章,不用跟吴孟明绕弯子。

    现在是特殊时期,他不好直接找吴孟明点名要李若琏这人。

    直接要,很多人会起疑心,保不齐,那些文官就会攻击,会造成阻力,又要费尽心思去处理。

    没有必要生出事端,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那就他了。另外,最近是特殊时期,重点是保护北京城的安稳,一定不能让人有机可趁。”

    “臣遵旨。”

    皇帝这是让咱不要敲诈那些官员?不过皇帝说了,那咱听就是了。

    “嗯,很好,那你回去吧,让李若琏择优挑200个人出来,挑好之后,来找我。”

    200个人,在京城锦衣卫中的比例不高,并不会造成锦衣卫动荡,新崇祯他要能有用的人,没用的人再多也没用。

    “诺。”

    吴孟明躬身退了出去。

    突然觉得似乎有点不对劲。

    去刺探军情,李若琏将人员挑选好了,派出去就是了,何必让李若琏来找皇帝呢,难道皇帝另有目的。

    他思索着着,皇帝叫他去到底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大伴,你让人去把六部尚书,左都御史,与几位阁臣找来。”

    “诺,陛下这是内阁草拟的圣旨,请陛下您过目。”

    新崇祯看了下。

    有一些字认不得啊,毕竟是古代繁体字,只怪他文化程度低,只能靠猜。

    符合他的意思。

    新崇祯用朱笔批了意见,同意了,让内阁拿去制作正式圣旨。

    随后,开始翻看奏折。差点没看懂,好在他还有一点点的文言文功底,明代的文言文和先秦时代不一样,不再那么晦涩难懂。

    他是知道历史上的大概事情,但是具体的事情,则还需要翻看这些奏折。

    国家越乱,事越多,臣子的奏折也越多。

    随便翻了翻,大事小事都有。

    有重要的有不重要的,有紧急的有不紧急的。

    事情太多了。

    难怪史书上记载崇祯干得比牛累,睡得比狗晚,起的比鸡早。

    光是翻看这厚厚的一对奏折,就得耗费多少时间了。

    “真的是服了,什么狗屁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上奏折。”

    “杀牛”

    “这在明朝是重罪没错,但也没必要上奏折到皇帝这吧。”

    “这是什么?简直都是废话。”

    “我是真的服了明朝的文官集团了。”

    这样干下去,早晚累死,早夭。

    得设计好制度。

    他只负责大事,其他事情让底下人干,要是天天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有个屁用。

    改革,必须改革。

    国家整体制度得改革,但目前还不能动,他目前没有改革的实力,时机还不成熟,慢慢来。

    自我改革本身便会遇到巨大阻力,哪怕是和平时期的改革。

    何况现在大明人心惶惶,不少臣子心中早就暗自不服,底下暗流涌动,形势不明。

    稍微一改革,搞不好将自己的命也改没了。

    得掌握兵权,有了兵权与特务,再来说改革这事,改革不着急。

    改革这事,他也不管乱来。

    明朝天启皇帝也就是崇祯的大哥,宠信宦官借由魏忠贤大肆打压文官集团,27岁死得不明不白。

    明朝朱武宗,重新试图掌握军权,结果也死得不明不白。

    这两件事,并不能说是文官集团干的,但也不能保证不是文官集团干的。

    皇帝看似九五之尊,坐拥天下,但也受掣肘,并不能为所欲为。

    至于崇祯皇帝,按历史上记载,他是杀了很多大臣,军权也大多在他手上,看似有实权。

    但现在是末期,就连孙传庭也已经死了,军队几乎没有听他的了。

    历史上记载,皇帝找臣子们募捐,居然都不怎么肯出钱;召兵勤王,除唐通也没人来。

    从这些看,皇权已经消耗殆尽。

    权力的本质是什么,是你能控制多少人,崇祯这会已经控制不住人了。

    从历史上的记载,他觉得早期崇祯是有实权。

    但他觉得崇祯的的实权,有一部分天生的皇权,一部分是来自文官集团的支持,

    看看崇祯上位后干了什么事。

    杀了魏忠贤。

    这本是好事,可他的厂卫失去了很大的能量,这让整个文官集团失去了很大的制约。

    再说军权。

    崇祯任命的统兵大将,洪承畴,卢象升,袁崇焕,孙传庭,哪个不是文官,哪个不是进士出身。

    由此可见,国家军权也基本落到文官身上。

    从这两点看,崇祯给文官集团的利益太大了,大到天上去去了,相当于给权,给兵,那这个国家还剩下什么呢?

    有这样皇帝,文官为什么不支持呢?换一个大明皇帝,不见得更好。

    没错,崇祯是杀了不少文官大臣。

    但他动的是个人,死了这个,后面还有文官替补,何况这些大臣的死,未尝不是文官内部斗争牺牲的。

    杀单个的个人,本质上并没有动文官集团的利益。如果动了,保不齐会发生什么,历史上可是发生了不少杀害皇帝的事。

    所以,改革得一点点来。

    新崇祯在翻阅奏折,外面的百官们,可都一点不安心。

    无聊的看了一会奏折,几位大臣都到门外候着了,新崇祯让人宣几人进来。

    “陛下。”

    几位大臣躬身问好,明代的大臣除了正式的公开场合,并不是一见到皇帝就下跪。

    陈演,蒋德璟,魏德藻,李建泰,方岳贡。

    六部尚书有范景文等人,左都御史是李邦华。

    六部尚书和左都御史在明朝,合称七卿,是内阁之外的实权人物,正二品。

    在明朝,正一品从一品基本上是虚职,没有实权,比如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宗正,光禄大夫,柱国等等,基本是皇帝用来招揽人心用的虚衔。

    内阁大学士等人,有些诧异,皇帝一般都是召集他们,比较少一起召集六部尚书的,为何这次会连同六部尚书一起召集。

    “众卿平身。”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将鼠疫的预防办法,告知老百姓。”

    “回陛下,臣已经吩咐下去了,一定要将陛下传授的预防办法,用最快的速度告诉百姓。”

    “嗯,很好,不仅是京城的百姓,凡是我大明还管得到的地方,都要去通知。”

    “臣遵旨。”

    内阁首辅陈演回道。

    “这次召集大家,是有几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