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1644,拯救大明 » 第七章 追封孙传庭

第七章 追封孙传庭

    “这第一件事,是眼下是我大明的多事之秋,贼寇四起,众卿家可有什么办法?”

    十来个人大臣,静悄悄的,没一个说话的。

    办法,能有什么办法。

    打,又打不过;议和,您又不肯。

    上次松锦大战失败后,兵部尚书陈新甲在您的授意下,提出要和后金议和,您受不了言官的上书,把陈新甲给斩了。

    现在没人敢提议和了。

    现在连最后一个能打的孙传庭都没了,还能怎么办。

    有的大臣心中已经默认明朝不行,静等投敌了。

    而有些觉得大明还不会倒,至少现在不会倒下,想要挽救一下,可也不知道怎么挽救。

    众大臣,实在没得说,拿不出办法。

    崇祯也不急,就静静的等着。

    众大臣做贼似的抬头看了崇祯,发现崇祯居然半点不焦躁。

    他们很是诧异,觉得崇祯变了,没有往常急躁了。

    “张卿家,你是兵部尚书,你以为要怎么做呢?”

    崇祯问的是张缙彦。

    张缙彦,河南人。

    打开北京城门迎接李自成军队,后来又投靠满清,最后被清朝发配到宁古塔。

    “陛下,臣以为应当选拔能将,加饷练兵,届时要消灭李贼,张贼与建奴,自是不在话下。”

    “嗯,说的不错,练兵这件事就交由你去办。”

    练兵?

    我怎么练啊,没钱啊,什么事都办不了的。

    张缙彦稍微有点蒙。

    这件差事,哪里能办得了,朝廷是什么朝廷,眼下都什么情况了,眼下国库都没钱银了,还拿什么选拔能将,练兵。

    “陛下,能为陛下效力,臣自当万死不辞,只是练兵一事颇需钱银。”

    “哦,户部还能拿出多少银两?”

    “回陛下,还有10万两,这10万两还需支付百官俸禄,各地军饷,已经是不足以支付了,再想练兵,户部实在是拿不出钱了。”

    10万两啊。

    对一个国家来说,能干嘛,简直穷得底裤都掉了。

    皇帝和臣子,都苦着个脸,没钱呐。果然是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既然户部拿不出钱,眼下这事就先搁着吧。”

    还好。

    还好,陛下没有说拿出这10万两白银,去练兵,不然可咋办啊。在增加税收的话,普通百姓可怎么活命呐。

    众大臣很诧异,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皇帝也不谈说让户部想办法了?

    皇帝转性子了?

    “这第二件事情,便是关于孙伯雅。”

    孙伯雅。

    就是孙传庭,已经战死了,十分的可惜。

    这是一个十足的帅才,能统兵的大帅,倘若有他在的话,是一件很大的帮助。

    当然并不是说这个人是完人,但是总体来说,这人对明朝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人物;比较公认的说法是“传庭死而明亡。”

    这人是明末最后一个大将,而且还是忠心的大将,死了相当的可惜。

    根据记载,崇祯并没有对孙传庭追封,崇祯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这些大臣有听到风声,说皇帝认为传庭诈死。

    这足以说明,崇祯不是十分认可孙传庭,至少认为他办事不力吧。

    皇帝要干嘛。

    众大臣更加懵逼,皇帝怎么突然提起这个人。

    难道给孙传庭加罪?

    在他们印象中,皇帝对孙传庭的不是很好,之前还让孙传庭待在牢狱。

    真要加罪的话,这未免让人太寒心。

    “你们就真的不说点什么吗?”

    “回陛下,臣以为伯雅有愧皇恩,耗饷百万,却不能剿灭李贼。”

    陈演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句,算是猜着皇帝的心思,去说的。

    “陛下,臣也以为伯雅有愧皇恩,陛下圣明赦免了他的罪过,他却没能为陛下扫平李贼,是有罪的。”

    兵部尚书张缙彦也跟着说道:

    “耗费钱财百万,死伤军士数万,应当治罪。”

    “回陛下,臣以为伯雅居心不善,不与大明共患难,恐怕是藏匿了。”

    魏德藻轻飘飘的说了一句,然后没声音了。

    处罚孙传庭。

    这些人是猜着皇帝的心思去说的,完全不谈真实想法,哎,皇朝走到这步,是真的要完哦。

    “陛下,臣以为不妥”

    蒋德璟站了出来,说道。

    “伯雅虽然说没能剿灭闯贼,但是一向忠心耿耿,臣以为不能治罪。”

    蒋德璟的想法和其他人不同。

    其他人都静悄悄的不说,摸不透皇帝的心思,等着皇帝发话。

    按风声,皇帝是认为孙传庭诈死,不尽忠;现在又主动提起,到底几个意思。

    “还有要说的?”

    都低着头。

    “你们都不说,那朕说说。伯雅没能把闯贼灭了,这是他无能,愧对皇恩;但他对我大明,也是有功劳的,也是忠心的。”

    新崇祯心里很是认可孙传庭的,但是他在这个位置上,总不能认错吧,虽然这个错等于是他犯下的,他也只能这么说孙传庭。

    一半一半。

    “陛下圣明。”

    内阁李建泰紧跟着就表明了态度。

    李建泰与孙传庭都是山西人,有一份老乡情谊;此前摸不清皇帝态度,他不敢表态;皇帝都表态了,他没有理由不为老乡说话。

    此前就寻思拍马屁的陈演,也跟着来了一句“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蒋德璟等人齐声说道。

    剩下几个,眼见着形势,皇帝表态了,内阁首辅还有其他人也表态了,就齐声说道“陛下圣明。”

    皇帝认错了。

    虽然没明说,但是皇帝认可孙传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等于认错了。这让这些大臣突然很不适应。

    “陛下,臣奏请陛下追封伯雅。”李建泰下跪说道。

    追封。

    是一种制度,简单的说就是对死人的盖棺定论。

    皇帝笼络人心用的,追封官位、爵位,以及谥号。

    一般皇帝会两种人追封,要么对功臣,干得公认优秀,功劳大;一种是受冤屈,皇帝不得不追封他谥号,这类要先平反,一般也是后代皇帝去平反追封。

    但追封有个条件,必须臣子无罪。

    孙传庭之前被崇祯下罪,抓在大牢里,关了两三年,期间李自成张献忠不断坐大,明朝带兵大将,实在没一个能打的,崇祯迫不得已将他释放,让他带兵打仗。

    但是崇祯并没有判定孙传庭没罪,等于孙传庭是在戴罪立功的样子。

    现在如果要对孙传庭追封,得先对孙传庭平反,然后才能追封。

    平反孙传庭,等于说崇祯之前错了,那崇祯怎么肯,这也就是后来孙传庭一直没有得到崇祯追封的原因。

    历史上孙传庭的谥号,是清朝给的。

    这李建泰胆子肥啊,追封孙传庭,那不等于明摆着说我过去错了吗?

    “哦,说说你的理由。”

    “陛下,伯雅对大明对陛下忠心耿耿,对陛下忠心耿耿,为大明立下不少功劳,生擒高迎祥,战死沙场,此前更是生擒高迎祥,理当追封。”

    不敢说差点将闯贼剿灭的话,那皇帝听了会不爽。功劳这么大,又是为大明战死的,没理由不追封的。

    说完,李建泰又跪下说道:“臣恳请陛下对伯雅追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