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1644,拯救大明 » 第八章 重审孙传庭案

第八章 重审孙传庭案

    眼见皇帝不反对。

    兵部尚书张缙彦也跪下说道:“臣恳请陛下对伯雅追封。”

    孙传庭生前是兵部的人,今天的皇帝是变了,早上传授了鼠疫的预防办法,现在对孙传庭的态度也变了,他也表个态。

    新崇祯还是没表态,但是底下这些老奸巨猾的人,大致能判断出皇帝的意思,皇帝并没有反驳,那差不多是默认了。

    那还等什么。

    抓紧表态,请皇帝追封孙传庭。

    这一箭好几雕。

    孙传庭并不是他们这些人的政敌,而且大家都是读书人,有着共同的利益,皇帝能追封孙传庭,往后才好追封他们。

    而且孙传庭在读书人眼中,名声还不错,助力追封孙传庭,也能让他们自身的名声好点。

    他们当中并没有给孙传庭下绊子,追封孙传庭,并不会让他们名声受损。

    最关键,孙传庭已经是一个死人,不会和他们争名争利。

    这个时候,完全没有必要阻拦,阻拦了反而会被某些人攻击。

    完全没有理由反对的。

    众人竟然一直同意对孙传庭追封,这让新崇祯觉得不可思议,尤其是张缙彦第二个表态,确实让他觉得不可思议。

    他一直在思考,张缙彦到底有没有在明亡之前,就联系了李自成。

    “众卿家说的,正合朕的心意。”

    “追封孙伯雅”

    新崇祯金口开了,确认只要追封孙传庭。

    “陛下圣明。”

    一屋子的大臣齐刷刷跪下。

    皇帝陛下啊,您可算是没让大家伙寒心呐,大臣心中冒起点点滴滴的感动。

    为你朱家卖命,总算是得到认可了。

    “既然你们提出要追封孙伯雅,那有什么想法了没?”

    “陛下,追封这件事,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能让我们商议之后,再禀报陛下吗?”

    开什么玩笑?

    现在就跟皇帝说要怎么追封,那不显然早有预谋了吗?

    这么大一群人的预谋。

    以崇祯皇帝的多疑,那不是得砍我们的脑袋吗?

    “那也行,你们回去之后呢,再好好商议,有了什么结果,再来跟朕说。”

    “臣等领旨。”

    底下的几位大臣开始思索怎么追封。

    皇帝是单纯追封谥号呢?还是要另外追赠官职,爵位呢?追封的理由要怎么写,孙传庭还是戴罪之身呢?

    几个大臣,你看我我看你,皇帝答应了给孙传庭追封,他们反倒有点不知所措了。

    追封谥号的话,要给什么样的谥号,要怎样论证孙传庭无罪,或者说论证符合追谥的条件?

    这个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容不得半点马虎。

    再者皇帝的意思是单纯追谥呢,还是要追赠官职,勋位?

    追赠官职、勋位的话,要用什么样的官职、勋位合适。

    追赠的原则,一般是比生前的官职高一级,孙传庭生前加兵部尚书衔,是正二品。

    加兵部尚书衔,就是有那个头衔,但不兵部尚书,差不多等同于享受什么什么待遇,但没那个实权。

    生前正二品,追赠,就是追赠从一品。

    在明朝的从一品有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都督同知,荣禄大夫,光禄大夫,柱国等。

    这些从一品有官职,有散阶,有勋位,都不是实权位置,明朝中晚期,基本不不会活着获得,都是死后赠与。

    实权官,品级最高就是正二品的七卿;内阁有实权,但他们品级不定,品级看授什么衔。

    追封就涉及到很多事情,是一件复杂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得出结论的。

    笼络这些朝臣一把,并不指望这次笼络,就能让他们效命,但是起码给他们燃起了火苗,不是吗?

    想要立竿见影,是办不到的。

    但是一点一滴的去改变他们,还是可以的,这群老臣也开始感动了。

    而老臣们正在思索追封这件事。

    “陛下。”

    新崇祯看了一眼,呵呵,是魏德藻。

    “你有事要说?”

    “臣恳请陛下重审孙伯雅案。”

    当年孙传庭被抓进大牢,还没定罪,只是崇祯觉得他有罪,认为孙传庭欺骗了他。

    欺骗皇帝,自然是有罪的。

    要追封必须得是孙传庭无罪。

    魏德藻不失时机的站了出来,他还是能猜测皇帝心思的,请陛下赦免孙伯雅,是不合适的,那等于说孙传庭有罪的。

    重审孙传庭,好一个重审,新崇祯由衷感叹。

    只要重审了,必然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孙传庭当时确实耳朵听不见了,并没有欺骗皇帝,是无罪的。

    但是光这是不够的,得证明皇帝是被小人被奸臣欺瞒的;现在皇帝要重审孙传庭,要为孙传庭追封,皇帝的形象,一下好很多了。

    至于会不会有其他细节,就是他们这些官员操作的空间了。

    “准了。”

    新崇祯看了看魏德藻,好家伙,难怪原身会喜欢,这魏德藻会来事啊。

    “令刑部、大理寺、督察院,重新调查,三司会审,不得冤枉孙伯雅。”

    “臣等领旨。”

    当初是谁说孙传庭有罪来着,到底是谁。

    “你们还有其他事吗?”

    “没有了。”

    “其他的没什么事了,你们先回去吧”

    “臣领旨。”

    内阁和七卿众人,都出去了。

    六部尚书、左都御史跟着内阁去了文渊阁,讨论追封孙传庭的事,虽然还没未孙传庭洗脱罪名,但是皇帝说了不得冤枉孙伯雅,那重审也就是个形式与过程。

    “张大人,李大人,陛下让你们重审孙伯雅案,你有什么想法吗?”内阁首辅问刑部尚书张忻和督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道。

    张忻和李邦华,又怎么会不明白陈演的意思。

    “首辅大人,下官愚昧,还请首辅大人明示。”

    “谈不上明示。这件事,是陛下交代给你们的,老夫可不敢逾越。”

    “首辅大人,陛下要求三司会审,不得冤枉伯雅,我们当臣子的一定是要照做的。”张忻缓缓的说道。

    “正是,我等还要知会大理寺卿凌大人,一同审理。”

    重审,自然要有人倒霉。

    凌大人,叫做凌义渠。

    浙江人,担任大理寺卿,史书记载,是个殉国的忠臣。

    其他几个,都不想插嘴,皇帝既然让三司会审,其余人多嘴的话,是越权,肯定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