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1644,拯救大明 » 第十五章 请撤宁远

第十五章 请撤宁远

    尽管不乐意,崇祯还是按照规定起来,准备应付早朝的事,现在的大明风雨飘摇,他不能让臣子觉得他这个老板昏聩。

    等到将来天下太平了,他一定要好好的睡觉,谁也别想叫他起床,他要睡到自然醒。

    见到皇帝一脸幽怨,周皇后很识趣的上前,摸了皇帝的额头,确定不是发烧,就开始伺候皇帝穿衣。

    穿衣这种小事一般都是宫女伺候的,皇帝穿去早朝的衣服,也各种繁琐,需要有人帮忙。

    作为现代人的新崇祯,烦死这些,穿个衣服也这么麻烦,穿着又不舒服,但也无奈,只能穿着。

    尤其是周皇后伺候他穿衣,他也不好摆脸色,只能慢慢的消去幽怨。

    “陛下,你一贯都是勤政爱民的,每天都是很早起,也都去早朝,今天是人不舒服了吗?”周皇后问道。

    “梓童啊,朕是不舒服。”

    “陛下,我让他们去传太医。”

    “不用了,我这是心里不舒服,睡个觉都睡不舒服,这么早就得起床,上朝很多都是些芝麻绿豆大的事。”

    周皇后听着新崇祯的抱怨,停手下来说道:“陛下,您是要当尧舜一般的帝王的,忘记了吗,眼下大明又是多事之秋。”

    “朕知道了。”

    新崇祯终究还是的按着规矩,洗漱,吃饭,早朝。

    一般说来,明朝的早朝阶段,有四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处理入京离京的官员的接见问题以及外国使节,鸿胪寺上报。

    第二部分,边关紧急要务。

    第三部分,是一般的朝政要务,臣子报告政务,皇帝提出问题或者给答复。

    第四部分,处理失仪官员,就是一些纪律问题。

    但其实,早朝很多时候,更多的意义在于听取臣子的汇报,让臣子见见皇帝,体现皇帝的权威,体现皇帝勤政的态度。

    想想看,按照我们现在的处理过程,可以猜出能当场给出拍板决定的,一般都是小事,如果是大事是要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的。

    嘉靖皇帝、万历皇帝不早朝,但是人家批奏章啊,尤其是嘉靖皇帝,人家批奏章可勤劳了,有时候搞到半夜的,他要真不管事,皇权不得被架空,明朝还不得垮了。

    可见早朝并不是十分重要。

    新崇祯他也不爱早朝,觉得这更多的是形式主义,但是由于原身的勤劳人设,他不得不来,得以后大明情况好转,他得改改早朝的形式。

    一番早朝下来,新崇祯兴致缺缺,要么鸡毛蒜皮,要么老生常谈,炒冷饭,真正的大事,没汇报一件,也没有谁能提出一个好的建议。

    呸。

    尽管无聊,他还是得听着,早朝结束后。

    各回各的办公室去。

    新崇祯照例待在自己办公的皇极门,说是皇极门,其实里面办公设施齐全,还有房间。

    “大伴,这些奏章,你先看着,有什么需要我处理的,你在跟我说,看完交给内阁,让内阁票拟。”

    “诺”王承恩深感荣耀,又是担心。

    新崇祯现在可没什么时间,耗在这些奏章中,在王承恩翻阅奏章时,新崇祯开始思考接下来的动作。

    和谈,守北京,南迁。

    和谈得等时机,现在还不适合和谈,南迁是到了万不得已才南迁的,但却要先准备这条退路。

    首先得考虑守北京。

    守北京得解决几个问题。

    一、调兵遣将,不调兵遣将必然完蛋。

    二、得解决叛将的问题,如果没有大同叛将姜镶,宣府叛将王承胤等这些叛将,李自成打不到北京来;。

    三、得解决士兵粮饷问题,百姓民心归属问题,这两个问题不解决,李自成到了士兵都只想着投降,也是守不住的。

    调兵遣将这件事,主要就是缩小范围,集中兵力。

    东面,吴三桂撤出宁远,只守山海关。

    在西面,放弃大同以外的山西,让周遇吉回来北京的。

    周遇吉回来北京之后,他手上有忠心的将领,他才好放手去做一些事情。

    唯一担心的问题,是被李自成衔尾追杀,那立刻演变成大溃败,进而比历史上更早被李自成打死。

    按着历史记录,李自成是二月初二在黄河沙涡口造船渡河过来的,二月初五就到太原城下了,时间上应该来得及,但也无法保证。

    他要尽量为周遇吉撤到北京创造条件。

    新崇祯思考要具体怎么进行时,就听到王承恩进来了。

    “陛下,蓟辽总督王永吉、辽抚黎玉田、宁远总兵吴三桂上奏请撤宁远。”

    请撤宁远。

    真是瞌睡了送枕头,来的太及时了。

    王永吉。

    江苏高邮人,蓟辽总督,进士出身。

    是吴三桂的上司,和很多明朝臣子同样被列为贰臣,在镇压农民起义中有一定功绩,明亡之后,藏起来一段时间,后来投降清朝。

    按照记载,崇祯十七年,王永吉和辽抚黎玉田、总兵吴三桂上奏疏请撤宁远,崇祯问辅臣陈演和魏德藻,两人怕皇帝日后怪罪,十分反对,崇祯自身也没下定决心撤宁远回防山海关。

    请撤宁远这件事情,有说在正月,有说在二月,也有说崇祯自己在正月也提过。

    说是在朝堂上也讨论过,具体过程怎样,并不十分明确。

    撤宁远最终失败。

    新崇祯本来是推测,应该是在二月山西陷落,形势急转直下,王永吉等人才上奏请撤宁远。

    毕竟在古代,平白无故,丢失两百多里土地,如果真的不是到了形势很危及,臣子是不敢提出这样的建议。

    但没想到王永吉等人,现在就提出来,那看得出来这几个人是比较有危机意识的,但是吧,偏偏这几个人都是投降清军的人。

    虽然也有资料为他们洗白,说他们是想利用清军打击李自成,替崇祯报仇,这点上新崇祯是不怎么信的。

    按照记载,当时三月崇祯下令吴三桂撤出宁远时,北京已经很危及了,王永吉、黎玉田、吴三桂和他的兵真要忠心耿耿的话,就不应该带上家属拖拖拉拉,而是直接先带一部分的兵奔袭到北京。

    当时真正的历史,新崇祯无法得知,不过他更偏向这几个人没那么忠心。

    不忠心,但是能打的人,也是有价值的,能用的。

    此时,新崇祯要做的就是,趁着现在时间来得及,让吴三桂只守山海关,并派部分兵力,在京城附近,随机应变。

    新崇祯本就想要早早撤出宁远,只守山海关的,差个借口,正巧有奏疏,真是瞌睡了送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