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1644,拯救大明 » 第十八章 南下准备工作

第十八章 南下准备工作

    “陛下,臣绝无此意,臣对陛下忠心耿耿,日月可鉴。”

    李邦华连忙跪下解释道。

    又是不忠,又是想要谋害太子,这个罪名,他哪里担得起啊。

    “朕相信你不会做出大逆不道的事,起来吧。”

    李邦华,这才颤颤巍巍的站起身。

    “这一路下去,毕竟不是陕西,没什么问题,朕只是让太子南下征集粮饷罢了,很普通一件事,并不是什么大事。”

    不是什么大事?

    陛下,您跟我们开玩笑呢吧。

    现在形势这么不好,你说是让太子南下征集粮饷,那啥时候回来啊,这分明就是你留的退路。

    众人心中是明白的,但不敢说呀。

    蒋德璟说道:

    “陛下,臣以为可以让太子南下,也正好可以让太子锻炼锻炼。”

    户部尚书倪元璐说道:

    “也正好让太子,体察民情。”

    方岳贡说道:

    “臣也以为让太子南下,是一件好事。”

    既然有人支持了,剩下几个默不作声,既不提出反对意见,也不提出赞同意见。

    “太子南下征集粮草,是小事,不用什么大惊小怪的。”

    “朕找你们,是想问问你们觉得谁跟着太子南下比较合适?”

    这些个朝中重臣,都莫默不作声,没有着急开口。

    陪太子南下?

    陪太子南下,那就意味着离开北京这个权力中心,失去了权力,谁都不想去的。

    眼下大明兵微将寡,而东边有满清,西边有李自成,京城岌岌可危;陪太子南下,是不是有逃跑的嫌疑呢?

    今天南下,明天是不是会被皇帝收拾。

    何况现在的大明,并没有到了十分危急的境地,许多大臣是不想陪太子南下的。

    老态龙钟的李邦华,缓缓的说道:

    “陛下,臣愿陪太子南下。”

    “那你陪太子南下吧,你们其他人还有人愿意吗?”

    等了少许,也没人说话了。

    没人去正好,你们其他要是想去,我还不让你们去了,省的我想办法。

    李邦华70岁了,他去了,我放心。

    你们这些正当壮年的,又是手握大权的,去了我可不放心。

    “可以,那其他人就留着京城吧。孟暗,你陪着太子,替太子多挑几个人一起去南边吧。”

    孟暗是李邦华的字。

    “臣领旨。”

    “稍后,内阁拟旨,太子南下征集粮饷,令漕运总督路振飞派人沿途护送。”

    漕运总督,路振飞。

    字见白,北直隶人,近60岁,著名抗清人士,对大明也是忠心耿耿。

    路振飞,现在是明朝的漕运总督,淮扬巡抚,手上掌握着漕运的船,也有一定的兵力,是一个有能力的官员。

    这个人是著名的抗清人士。

    太子走漕运,有路振飞护送,也算是安全一些。

    要是让刘泽清,高杰之类的护送,那就完犊子了。

    太子南下,算是定下来了。

    撤出宁远的事,也定下来了。

    已经决定撤出宁远,新崇祯也要撤出周遇吉和蔡懋德,但寻思之后,便决定稍等,随后说道:

    “着内阁拟旨,下令吴三桂撤出宁远,驻守山海关。你们都出去吧,孟暗留下。”

    其他人规规矩矩的出去,只留下李邦华。

    “朕是什么意思,你明白的吧。”

    “臣明白,陛下,要不您一起去南边吧。”

    李邦华这个人相对来说,是靠得住的,忠心是有的,能力也是很有的,但是辅佐太子立足还是够的。

    比较的缺点就是年纪大了,真有万一的话,不能替太子撑几年。

    “朕不是不想走,是走不了。”

    “大明江山就在这北京城,祖宗陵寝就在北京,朕怎么南迁,让乱臣贼子肆意妄为吗?”

    面对新崇祯的质问,李邦华不死心的规劝说:“陛下南迁后,定能重整河山,夺回祖宗之地。”

    “朕知道你一片忠心,但天下看着朕,朕如何能离开这京城,你安心准备和太子南下的事宜。”

    “记得找几个合适的。”

    “太子南下,就走水路吧,另外多征调一些船,备用着。”

    走水路,就是京杭大运河这条路。找一些船并不会很困难,又不是要航行大海的海船,只是走运河的河船,还是能找到的。

    “臣遵旨。”

    没其他事,新崇祯让李邦华也退去。

    已经到了中午时分,到了用膳时间。

    用膳之后,新崇祯便传令让李国祯来见自己。

    李国祯,明朝襄城伯。

    这会是明朝京营总督,按记载,这个人嘴巴挺能说的,但是没啥军事能力,崇祯皇帝让他守卫京城,他也是弄得乱七八糟。

    虽然说有很多历史原因,但是李国祯本身军事才能不足,是很有关系的。

    史料记载,这个人把一般军队拉到城外去布防,好像还是适合守城的,都弄到外面去;适合在外面的军队,都弄来蹲城墙。

    不过这个人还是忠心的。

    新崇祯叫他来,是让他准备为太子准备一些护卫,不用多。

    他让太子南下,并不会大张旗鼓,而且走京杭大运河,几乎不走陆地,这段路相对来说还是安全的,虽然也有匪患,但并不严重。

    有带一定数量的侍卫,就足够了。

    让李国祯挑选百来个士兵,条件嘛,自然是要相对忠心勇敢一点。

    随后,新崇祯开始思考下一步怎么做。

    鼠疫防治,做了。

    追封孙传庭,拉拢人心,也做了。

    让吴三桂撤宁远,守山海关,也做了。

    太子南下监国,也定了。

    下面的两件大事,是撤山西,查大同总兵姜瓖与宣府总兵王承胤。

    这两件事,相互关联,必须同时处理。

    至于说整顿京营,目前的条件,根本就实现不了,整个京营已经烂了,勋贵是既得利益,文官也是参一脚的。

    他没有外力,没有助力,想要整顿京营,是出不了什么结果的。

    还有一件不大不小的事,那就是搞钱。

    想要让蔡懋德、周遇吉回来,就要处理好姜瓖和王承胤,不然这两人恐怕回不来。

    按照记载,姜瓖已经有投降意思了,李自成打下周遇吉的宁武关,姜瓖就很痛快的送上了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