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1644,拯救大明 » 第十七章 存人失地,不能存地失人

第十七章 存人失地,不能存地失人

    一众大臣,开始正儿八经的讨论,新崇祯在一旁听着,他就要这些人讨论,这样他才好分辨哪个人能力强一些。

    这些人都是进士出身,在智商上,是没有问题,虽然古代科举考的是文章,并不能很全面的反应智商,但是但凡进士,哪个都是相当聪明的。

    论聪明,新崇祯是万万不敢和他们比的,但是论见识,那就呵呵了。

    听着,听着,新崇祯,也算是看出这群人了,有抱着侥幸心理的,也眼光确实不怎么样的,但是他觉得没有说到点子上。

    讨论得不咋地。

    没啥原因,主要是这些人没开上帝视角,如同瞎子一样;新崇祯是开了的,他是看得见的。

    渐渐的大臣们,也就不讨论了,逐渐达成两种意见。

    一种是撤。

    一种是不撤。

    分成两派了。

    想撤的一派,有李邦华,蒋德璟,方岳贡,吏部尚书李遇知,户部尚书倪元璐,工部尚书范景文,其中以李邦华的态度最为坚决。

    而不想撤宁远的有,陈演,魏德藻,李建泰,礼部尚书王铎、兵部尚书张缙彦,刑部尚书张忻。

    看到这样的两派,新崇祯真的是差点笑了。难道天下真的有那么巧合的事情吗?

    支持撤出宁远的这伙人,在史书上的记载,明亡后,要么殉国,要么不再做官的,名声相对好点的。

    不想撤出宁远的,好几个都是后来投靠清廷的,或者历史上名声不咋好的。

    不建议撤出宁远的真实原因,恐怕是担心日后被我追责。

    果然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撤出宁远的理由是,不要劳民伤财了。

    占据宁远,并没有实际的用处,清军已经屡次侵犯内地了,而且耗费钱财,增加百姓负担。

    需要调集吴三桂的兵,以防万一,京城比宁远重要太多了。

    不支持撤出的理由是,要撑住气势。

    不能平白无故放弃二百里地,放弃宁远,会失去大明气势,让李自成和满清觉得大明没力气了。

    满清将会更加放肆恃,挥师南下,日后大明收回失地宁远,将会耗费更多的费用;李自成更有信心,百姓造反更加严重。

    “都有道理。”

    “采取哪种意见由朕决定。朕说过了,这个决定由朕来下,责任由朕来背负。”

    “朕决定了。”

    “令吴三桂撤宁远,回山海关,协防京城。”

    清军挥师南下?

    是有可能。

    但只要山海关没破,清军是没有实力占据关内土地的。

    东北入关,只有山海关一条路。

    其他地方是小路,走得了部队,后勤也没办法走那些路,即使能走,也不足以支撑久一点的战争。

    从历史材料分析来看,清军在这阶段,还没有吞并大明的那个雄心,他们更多的是劫掠大明,像土匪一样的劫掠,目的是不断增长实力。

    直到吴三桂献出三海关,清军还是存在分歧,最终有多尔衮的坚持,才挥师南下。而且此时的清军内部,存于分裂状态,由于皇太极的死亡,清军在夺权,内斗中,想要他们集中力量南下,是需要条件的。

    只要山海关在手,清军最多是劫掠,绝对不敢倾巢而出,占据中原。

    “朕,只想说一句。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呵呵,这可是伟人总结概括出来的,用来唬住你们,我想还是足够的。

    “陛下圣明。”

    左都御史李邦华,带头高呼陛下圣明。

    李邦华。

    江西吉水人,70岁了,史书中记载,明亡,他殉国。

    很是忠心的一个人。

    他早就想让皇帝迁都南京了,眼下皇帝愿意舍弃宁远,回防京城,虽然没有迁都南京,但李邦华很是开心。

    既然皇帝决心要撤出宁远,大臣是不会有意见的,毕竟丢的皇帝家的土地,丢的也是皇帝家的面子,不会影响他们什么,皇帝都同意,大臣干嘛不同意。

    眼见李邦华拍马屁。

    其他大臣也跟拍着新崇祯的马屁,喊道“陛下圣明。”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是很有道理的。

    但是如果没有地,人能存哪里呢?

    存人失地,是万不得已的情况,被迫做出的选择。

    一个国家,必须有人有地的。

    新崇祯洋洋自得,被拍马屁人确实是舒服的。

    难怪皇帝为何宠信那些奸臣了,因为奸臣往往更容易让皇帝开心呀;就玩意,就好比渣男更容易虏获女性是一个道理的。

    新崇祯拍板决定,然后有意无意的看了看两帮人。

    “内阁拟圣旨,让吴三桂带兵撤到山海关。”

    似乎有点不对劲。

    这两帮人意识到,他们已经不是原来的顺序了,而是在刚才的激烈讨论中站成两帮人了。

    他们相互看了对方,忽然意识到,他们似乎是分成了两派。在这件大事的表态上,造成了他们事实上分成了两个派系。

    不管他们有没想分成两派,他们觉得皇帝心里一定把他们分成两派了。

    皇帝会把他们打标记。

    新崇祯算是松口气了。

    撤出宁远算是成了。

    和历史上的已经开始不一样,已经开始改变。

    还有山西的。

    后续要将山西周遇吉和蔡懋德等人撤回,守卫京城,避免损失,不过这一条路比较麻烦,还需要一些准备工作。

    那就先准备其他的吧。

    “朕准备让太子南下征集粮饷,众卿觉得派谁跟谁太子前去合适?”

    “陛下,太子不能南下。”

    张缙彦眼见似乎没人要说话,便站了出来说道。

    好一个征集粮草,明摆着南下跑路了。

    “哦,你说说这是为什么?”

    “陛下,北直隶,山东等地,也时不时有乱民,路途有些凶险,太子不能轻易冒险,还请陛下三思。”

    假忠心呐。

    新崇祯有些乐了,这个张缙彦演技还行,还在线,他不着急反驳,问其他人说道:

    “你们觉得呢?”

    “陛下,臣以为让太子南下征集粮饷,能稳定军心,是一件大好事。”李邦华不失时机的反驳道。

    “陛下,李御使,他简直是狼子野心,南下的一路都不太平,派太子南下,万一有个闪失,他能担得起责任吗?”

    “他这分明是置太子于险地,简直是对陛下不忠。”

    张缙彦并不放过李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