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1644,拯救大明 » 第二章 拿个相印当阳谋

第二章 拿个相印当阳谋

    “这三件事,不是小事,你们跟朕说说利弊,看可不可行。也可以让底下的人一起想。”

    听到新崇祯说完这三件事。

    在场的朝臣,心中无不十分的震惊。

    敏锐的官员们,尤其在听到皇帝要废除内阁,设置宰相的时候,所有的人心中无不波涛汹涌。

    政局要变了,朝廷要大变天了。

    设置宰相,那么谁担任宰相,皇帝心中是不是有了人选。

    废除内阁,设置宰相,那么意味着严重的斗争了,不知道多少人要倒霉了。

    皇帝是不是要清洗朝廷?

    皇帝是想引诱文官了为了宰相位置,而去相互斗争吗?

    很多问题理科环绕在朝臣的心中,一时间没有人回答皇帝的问题。

    “不着急,朕知道这些事情,比较大,你们可以想一想,尤其先想一想设置宰相的事,朕也还没决定要不要,也没想好要什么时候设置宰相。”

    “你们替朕想想。”

    想,怎么想。

    设置宰相,这是要出人命的,多少人将为此没了性命。

    所有参与会议的朝臣,几乎都肯定皇帝换了个人,行事作风和往常不同了。

    设宰相。

    可以说是妥妥的阳谋。

    朝臣们不管愿不愿意,都必将斗得你死我活,只有皇帝能独善其身。

    想要当宰相,必须除掉对手;不想争,也会因为别人的攻击,被迫加入。

    抄家灭族恐怕不会少数。

    难怪皇帝要免除北方四省的税收与三饷了,钱就从抄家出。

    真是一箭双雕呐。

    众朝臣还在思考,还在恐惧。

    新崇祯先开了口,说道:“设置宰相这件事情,不着急,可以慢慢想。”

    “我们先说说可不可以撤大同以西,这件事情比较紧急,甚至可以说十分的紧急。。”

    新崇祯用这件军国大事,将朝臣们拉了回来。

    他要让宰相这件事情,好好发酵,才能整顿朝纲。

    至于说宰相权力太大?

    不可能的,他会限制的,完全不担心。

    眼下先处理山西的事情,这才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朕想起,去年十二月山西总兵萃蓭请求汇集京师,大同,宣府等兵力在山西,抵御李贼的事情来了”

    萃蓭,是周遇吉的字。

    确实是有这么一件事情,山西的兵力比较薄弱

    周遇吉守山西境内黄河上游,巡抚蔡懋德守下游,周遇吉上书要求增援,朝廷说山西兵力不少,就只派熊通带着两千人去增援,结果熊通受到叛将陈尚智的唆使,投降李自成了。

    “回陛下,已派了熊通带领两千士兵前去支援了。”

    “众卿,你们觉得山西的兵力加上这两千士兵能否守得住山西?”

    能还是不能,谁敢乱说。

    这是要负责任的。

    大臣在底下腹诽,两千当初也是皇帝您安排的呀。

    现在是什么想法?

    众人都看着陈演,逼得他不得不开口说:

    “陛下,臣以为周总兵是我朝一员大将,一定能守得住山西的。”

    “你们呢?觉得能守得住吗?”

    众人静静的没说话,少许蒋德璟回答道:

    “陛下,臣以为恐怕很难守得住?”

    “为什么,你说说看,为什么守不住。”

    “回陛下,臣以为山西兵力薄弱,去年的时候,孙伯雅带着大军尚且输给了李贼,何况山西那点兵力。”

    蒋德璟倒是实话实话,确实是这样的情况。

    有了蒋德璟开口说话,其他人陆续说了。

    “陛下,臣以为很难守得住。”

    “那既然守不住,那就不要守了,把大同以西全部撤掉。”

    兵力不够,守的地盘就要小一些。

    “陛下,这件事万万不行啊。”

    李建泰大声呼叫,山西是他老家,把山西丢了,那他的老家和财产全都没了。

    “你说说看,怎么不行。”

    “陛下,臣以为不能全撤大同以西,尤其宁武关是长城上的咽喉要道,宁武关在手,闯贼断然不能轻易北上,蒙古也敢轻易南下。”李建泰急忙解释道。

    有没有守住宁武关,确实是很重要的。

    这一点新崇祯也知道啊,但他更知道守不住,只会白白牺牲将士的性命,而毫无意义的。

    “陛下,臣也以为不能撤大同以西。”蒋德璟这次倒是觉得不能撤了。

    “陛下,臣也以为大同以西等不能撤。这些地方与宁远地形地势,完全不同。宁远,山海关就一条路,宁远孤悬在外,撤宁远,更有利于守山海关,而且建虏依然不敢大军进犯。”

    “但是撤大同以西等则不同,并不更有利我们防守,他们依然可以从各个地方进犯京城,而且减少我们迟滞敌人的时间。”吏部尚书李遇知也不同意撤退太原代州,他觉得那样不划算。

    “陛下,臣以为不应当撤大同以西等。撤宁远,哪怕建虏认为我等惧怕,但我们依然有山海关可以守。但撤大同以西,恐怕李贼会以为我们心虚,加剧他们进攻我们的决心。”内阁方岳贡也不赞同撤退。

    “陛下,臣以为大同以西等在中原,不是在关外。撤大同以西,恐怕人心浮动,朝野不安。”陈演也觉得撤退并不合适。

    “陛下,撤退大同以西等,李贼是必占据,恐怕会助长李贼势力,会此消彼长,到时我们更加困难。”

    户部尚书倪元璐喘口气接着说道“陛下,以前的过秦论就说了,以地事秦,犹如抱薪救火。今请陛下三思。”

    他不同意,说的也有道理。更加不同意,他家就是山西的,撤了大同以西这些地方,他家不就完蛋了吗。

    “回陛下,臣也以为不能撤,撤出山西,只怕会被李贼衔尾追杀,造成溃败的形势,恐怕波及大同宣府等地”工部尚书范景文也是极力反对。

    得,新崇祯是听出来了,大臣基本是反对大同以西的,说的也都有道理,尤其范景文说到他心坎上了。

    但新崇祯了解历史,知道未来会怎样,这些大臣不知道未来,他们或许抱着侥幸的心思,或者有其他的原因,基本是不赞同撤大同以西。

    大臣不知道未来,他们对形势的判定是有误的,他们对敌我实力的判断很错的。

    新崇祯是打定主意要大同以西的,缩小防御范围,尤其山西总兵周遇吉,他一定要把这个地方忠心的将领士兵收回,带到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