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1644,拯救大明 » 第三章 撤大同以西

第三章 撤大同以西

    他得说服这些大臣,才能上下齐心。

    “众卿家说的都很有道理,看起来似乎是不能撤大同以西等地。”

    “但是众卿家认为不应当撤离的前提是,我们能守得住。”

    “自去年九月伯雅兵败,李贼已经连克数地了。张卿,你是兵部尚书,你告诉朕,李贼现在到哪里了”新崇祯指着张缙彦问到。

    “回陛下,李贼已经窃取兰州,西安,山西平阳,开封等地。”

    按照记载,李自成在去年十一月就占据了兰州,宁夏,西安,山西平阳(今属临汾),河南开封等地。

    至于十一月到正月这段时间没有打仗,估计是李自成在准备登基的事情。

    此时的张缙彦还没有隐瞒军情,或者说这个军情已经汇报给原来的崇祯了。

    记载中大约2月多的时候,崇祯问张缙彦李自成的兵马到哪里了。

    张缙彦回答说没有粮饷,无法派出伺候,不知道李贼到哪里了,而且拒绝采用招募士兵固守城池的做法。

    后来李自成来了,这家伙痛痛快快的打开城门迎接李自成。

    再后来游离不定,然后又投降清朝,最后流放宁古塔。

    就有说这个人隐瞒军情,事先勾结李自成。

    虽然现在还没能确定张缙彦是否勾结李自成,但新崇祯对张缙彦的印象很不好,因为这个人是崇祯把他从兵科给事中一步提拔到兵部尚书的。

    而张缙彦居然没有八半点报答的行动,不说殉国,起码守城时要尽忠职守吧。

    “这才几个月,李贼已经窃取西安,兰州,宁夏等重地,更是打到了朕的眼皮子底下的山西平阳啊。”

    “众卿,现在没兵没饷,有谁能挡得住李贼的吗?但凡有人能挡得住李贼,朕变改了祖制,封他为相。”

    “但是朕丑化说前面,朕现在给不出粮饷的,也没能派兵处去的,你们只能依靠那几座城池去。”

    内阁与七卿众人默不作声,没兵没饷,就靠那几座城池自身,这条件拿什么挡。

    那是宰相啊,皇帝拿出宰相位置了。

    宰相位置,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如果真的设立宰相,那这个朝堂的格局就动荡了。

    每个人心里都在思量,皇帝是不是真的要拿出宰相位置。

    “回陛下,臣愿意一试。”

    新崇祯一看,哦豁,是李建泰啊,按照记载,这人在正月跟崇祯说他用自家的财产募兵,去抵抗李自成。

    二月的时候带着一万兵马从北京出发,往南走,还没走到真定府,一万兵马就剩下两三千了,然后折回保定,守保定时,知府何复想要守,李建泰要投降。

    李建泰派亲兵开门投降,后来又投降清廷。

    这人现在纯属政治投机啊,想着赢了能当宰相,输了还可以投降李自成,稳赚不赔。

    新崇祯哪里会猜不出李建泰的心思,他很讨厌李建泰的想法,这种不负责任的想法和某些干部的想法一致。

    他们很想干,很想出成绩,仗着后背有关系,很是大胆,干事不考虑后果。

    就拿着国家给的资源使劲造,反正造对了,功劳是他的;造错了,也没什么大要紧的,辛苦的是下属,亏的也是纳税人的钱。

    李建泰何尝不是呢,反正先去造,造好了,是他赚了;没造好,大不了投降李自成。

    你既然开这个口,那正好了,新崇祯还在想着怎么组织李建泰带兵出征呢,毕竟崇祯原身已经答应了李建泰,还封他督师来着。

    “朕心甚慰,李督师对我大明真是忠心耿耿,朕想知道李督师有什么妙计抵挡李贼?”

    “臣家中小有资产,臣愿意耗尽家中资财招募士兵抵御李贼。”李建泰慷慨激昂陈说着。

    “李督师不愧我大明肱骨之臣,李督师家中资财能招募多少士兵,士兵训练多久能上阵杀敌,李贼有多少士兵?”

    李建泰被问懵逼了,剧本不应该按照这样走的啊,他都愿意耗尽家产去征兵,帮助皇帝抵御李自成了,难道皇帝还不乐意?

    皇帝之前,可是很赞同我去的呀,还封我督师呢?

    对于新崇祯的这几个问题,李建泰一时竟然回答不上来,他确实不知道能招募多少士兵,他也不懂军事,哪里知道要训练多久啊,李自成有多少士兵,他倒是能根据大概说一下,可是前面两个问题没回答,怎么回答第三个。

    李建泰支支吾吾的说不上来,新崇祯又问道:“倘若要守山西,李督师准备怎么排兵布阵,你觉得李贼会从哪里进攻?”

    李建泰见新崇祯的嘴还没有合上的意思,当即跪下磕头:“臣不懂军国大事,险些误了陛下,臣请辞督师之职,请陛下治罪。”

    “李卿不必自责,朕知道李卿忠心耿耿,都是为了大明。倘若人人都如李卿这般忠心,大明也不至于这般境地,朕日后还要多多依仗李卿,李卿请起。”

    李建泰听见新崇祯让他起来,才敢起来,只是一张苦瓜脸了,经过这么一闹,他几乎成了众矢之的,所有人都会觉得他想当宰相了。

    “众卿,还有谁能前去山西替朕抵挡李贼吗?”

    没一个敢回答的,皇帝变了,不再和以前那样,听了大臣打包票说能行,皇帝就信了。

    “既然众卿自认为挡不住李贼,那大同以西的将士拿什么挡得住李贼呢?”

    “大同以西各城,都是区区不足万的兵马,即便所有将士不惜性命,也挡不住。今天被消灭一座城市,损失一万人马,明日被消灭一座城池,损失一万人马,这大明的兵马早晚损失殆尽。”

    “既然守不住,不如主动放弃,保存兵马。”

    “将各地兵马撤回来,集中兵力,才有可能守得住,才有可能保存兵力,才有希望。与其分散兵力想要守住所有地方,被各个击破,还不如集中兵力,确定守得住少量城池。”

    新崇祯说完,静等臣子回话。

    在古代最在乎土地的是皇帝,想打仗获得土地也是皇帝。

    哪个皇帝丢失了土地,被记载到史书中,绝对是很不好看的一次,也影响皇帝的谥号。

    往往很多时候是臣子会阻止皇帝去打仗去开拓土地,说的穷兵黩武。

    还有一种人喜欢打仗,那就是武将,打仗了他才有功劳,才有存在价值。

    现在新崇祯下面的这些臣子,都是文臣,他们不是皇帝,对土地没有那么执着,也不是武将,没那么想打仗;给皇帝出主意,不过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责任感。

    现在既然皇帝要放弃他自家的土地,他们做臣子的没什么好太反对的。

    “陛下,撤不撤大同以西等地,各有优劣,臣不敢妄议,全凭陛下做主。”

    “全凭陛下做主”臣子们异口同声,但是他们的心思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