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帝成长计划之君吟天下 » 第300章 梁山招安,俊义出走

第300章 梁山招安,俊义出走

    “晁天王不幸归天,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决定由谁来继任梁山寨主,如若群龙无首,起了内乱,则梁山危矣!”吴用继续说道,“晁天王定是担心他归天之后咱们兄弟相争,这才拼着最后一口气回到梁山,当众宣布由公明哥哥接任,咱们也应尊重晁天王的遗愿,尊奉公明哥哥为新寨主才是!”

    “吴用军师说得对!师傅本就是梁山的二寨主,由他接任,于情于理都是理所当然,更何况还有晁天王遗命在,诸位兄弟都不应有异议才是!”孔明连忙附和道。

    “诸位,你们这可太抬举我宋江了……”宋江假意推辞道,“宋江才疏学浅,岂能担当寨主重任?这寨主之位,还是应当由能人担任才是……”

    “公明哥哥,你可千万不要推辞,梁山晚一日敲定新寨主人选,兄弟们就多一分可能发生内讧,难道您就忍心看到晁天王亲手建设的梁山毁掉不成?”吴用劝道,“更何况,由您接任寨主,可是晁天王最后的心愿了,您又怎可违背天王的遗愿啊?”

    “唉!也罢!晁天王看得起我宋江,那我宋江便尽力而为。”宋江假装思考了一会儿,最终点了点头,“这梁山新任寨主之位就先由我宋江暂坐,诸位兄弟可有意见?”

    刘唐和阮氏三雄虽然更希望卢俊义接任寨主,但他们都被吴用误导,觉得晁盖遗言的意思是让宋江接任,他们与晁盖是生死之交,又怎会违背晁盖的遗愿?几人当下默不作声,表示默认。

    “好,既然诸位兄弟没有意见,那这寨主之位,就由我宋江暂坐了。”宋江点了点头,“传令下去,在山寨中为晁天王设灵堂,众兄弟轮流祭拜……”

    ……

    当初晁盖与卢俊义各领一军,前去征剿倭寇,晁盖前往巴东郡,而卢俊义则前往汉东郡,晁盖在巴东郡中箭之后,刘唐等人一面带着他返回梁山,一面向梁山与卢俊义报信,卢俊义收到消息的时间本就较晚,再加上汉东郡距安陆郡距离较远,一行人还未回到梁山,晁盖便已在梁山之上归天了。

    卢俊义等人还未上山,便得知噩耗,心中悲伤不已,一行人加速前行,回到梁山,上山之后直奔灵堂,祭奠晁盖……

    ……

    “晁盖哥哥,做兄弟的回来晚了……”卢俊义头裹白布,迈步走入灵堂之中,看着面前的棺材与牌位,不由得流下泪来,在他的身后,三人跟着入内,一人豹头环眼,一人是个胖大和尚,一人做行者打扮,正是林冲、鲁智深和武松。

    宋江和吴用在旁递过香来,四人依次焚香祭拜,想起晁盖之前对他们的恩德,不由得都哭了一场。

    “晁天王任侠仗义,梁山是在他手上发扬光大,天王临终之时,心中也依旧念着梁山的未来……”宋江开口说道,“天王撑着最后一口气回到了梁山,为的就是将梁山的兄弟们托付给我,宋江虽才疏学浅,但定会尽己之所能,让众兄弟们都有一个好的前程!”

    “晁天王遗命,我们都应遵从,公明兄尽管放心,我卢俊义今后定会尽心竭力地辅佐你,绝无异心。”卢俊义听出宋江话里的意思,开口说道。

    “杀害晁天王的凶手是谁?”武松咬牙问道。

    “这就是射中晁天王的箭,箭杆上就刻着发箭之人的姓名……”说着,宋江取来一支箭,给几人查看,卢俊义等人定睛看时,只见箭杆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井上十三郎”五个汉字。

    “井上十三郎……”武松将拳头攥得格格作响,“宋大哥,您再给我一支兵马,我前往巴东郡,一定要宰了井上十三郎这倭狗给晁天王报仇!”

    “武松兄弟,莫要急躁!”宋江摆了摆手,“晁天王的血仇,咱们一定要报,但怎样去报,还要从长计议。”

    “公明哥哥此言何意?”鲁智深问道。

    “晁天王归天,已经给了咱们一个大教训,倭寇并不是咱们想的那样弱小,倘若咱们报仇心切,再有兄弟送了性命,晁天王在天之灵,恐怕也不会安息……”宋江说道。

    “宋大哥,你这是何意?难不成晁天王的血仇,咱们就不报了不成?”武松闻言沉声问道。

    “报!当然要报!晁天王的血仇咱们怎可不报?不但要报还要尽快报!”宋江摇了摇头,“我的意思是,咱们应当以一个相对稳妥的方式来报仇。”

    “什么稳妥的方式?”卢俊义连忙问道。

    “倭寇狡猾残暴,诡计多端,单凭咱们,只怕很难擒杀井上十三郎,为晁天王报仇。”宋江沉声说道,“况且,难道杀掉井上十三郎,晁天王的血仇就报了吗?井上十三郎是杀害晁天王的直接凶手,但他也是倭寇的一员,因此,咱们的仇人不止有井上十三郎,所有倭寇都应该是咱们的仇人,只有剿灭这支来犯的倭寇,才真正算是为晁天王报仇!”

    “公明哥哥这话说得没错……”众头领纷纷点头称是。

    “可是单凭咱们的力量,要剿灭倭寇,只怕是难……”宋江继续说道,“毕竟,就连朝廷都无法快速剿灭倭寇。”

    “宋大哥,你究竟是什么想法,赶快说出来吧,别卖关子了!”武松有些着急地说道。

    “这件事,我本想等安葬了晁天王,再与诸位兄弟细谈,今日既然话说到这里了,那咱们便谈上一谈……”宋江说道,“单凭咱们,剿不了倭寇,单凭朝廷,剿倭寇也很困难,但如果咱们两方结合,说不定就能剿灭倭寇,为晁天王报仇……”

    “公明哥哥,你的意思是要招安?”阮小七明白了宋江的意思,开口质问道。

    “不错,要灭倭寇,报血仇,最好的路子,就是招安之后借助朝廷的力量去报仇!”宋江点了点头,“更何况,招安之后,梁山上的兄弟们也都能有个好前程……”

    “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啊?”鲁智深叫道,“公明哥哥,你这个主意可不怎么好!”

    “宋江出这个主意,所求只有两个,其一是为晁天王报仇,其二是给众兄弟求个好前程,除此之外,绝无利己之念。”宋江说道,“虽然大家都不喜招安,但这确实是报仇的最好途径,今时不同往日,咱们需要早日擒杀井上十三郎那狗贼,让晁天王在天之灵安息,是否招安,还望众位兄弟再认真考虑一番!”

    “公明哥哥言之有理,我赞同招安。”吴用率先说道。

    “我们也赞同……”孔明、孔亮、燕顺、郑天寿、李忠、周通等人也附和道。

    “公明哥哥,我有一句话说。”阮小二沉吟了一会儿,开口说道。

    “兄弟有话但说无妨。”宋江点了点头。

    “晁天王在世之时,一向反对招安,如今晁天王尸骨未寒,哥哥便提招安之事,是否有些对不起晁天王?”阮小二问道。

    听到阮小二所言,刘唐、阮小五、阮小七等人也看向宋江,等着宋江的答复,宋江面色微变,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几位觉得公明哥哥对不起晁天王吗?依我看,对不起晁天王的是你们!”吴用急中生智,大声说道。

    “吴用军师,你这是什么意思啊?”刘唐问道。

    “我问你们,晁天王的遗言是什么?”吴用问道。

    “是‘宋江’二字。”阮小五回答道。

    “不错,其中的意思,定是让公明哥哥继任寨主了。”吴用点了点头,“按理来说,公明哥哥本就是梁山的二寨主,晁天王归天,寨主之位本就应该由他接任,可晁天王却非要撑着最后一口气,回到山上,当众宣布新寨主人选,他的意思,你们还不明白吗?”

    “请吴用军师细说……”阮小二连忙说道。

    “晁天王就是担心你们,担心你们不服公明哥哥,才会撑着最后一口气,确保你们能听公明哥哥的话!”吴用沉声说道,“我再问你们,公明哥哥一直希望招安,晁天王难道不知道吗?”

    “晁天王知道,记得之前天王还因招安之事责骂过公明哥哥。”阮小七说道。

    “不错,那么公明哥哥继任寨主之后,多半会想办法招安,晁天王也应想得到才是!”吴用点了点头,“因此,晁天王指定公明哥哥接任,或许还有一层深意,他也许在昏迷之时想明白了,也期盼着公明哥哥带着大家招安,如此一来,既能为他报仇,兄弟们也能有个好前程!”

    “这……”听到吴用所言,刘唐和阮氏三雄面面相觑,想要反驳却又觉得很有道理。

    “可是你们呢?你们不理解晁天王的良苦用心,依然在反对招安,晁天王在天之灵若有知,又岂能安息啊?”吴用问道。

    刘唐与阮氏三雄和晁盖是生死之交,再加上他们都是粗人,怎么也想不到晁盖的遗言根本不是在指定继承人,而是在指认凶手,一时之间信以为真,虽心有不快,但也不敢再反对招安之事,以免让九泉之下的晁盖不快。

    “公明兄,你方才所说的话,倒也不是全无道理。”卢俊义沉吟了一会儿,开口说道,“但你想过没有?带着兄弟们招安,就真的能为晁天王报仇?就真的能剿灭倭寇?兄弟们就真的有好前程了?”

    “俊义兄弟,你这是何意啊?”宋江问道。

    “倭寇在山东作乱,已经有些时日了,按理来说,这属于外敌入侵,朝廷总该有些表示,最起码也要派些人过来助战……”卢俊义说道,“可直到现在,也只有部分山东本地士兵参战,朝廷好像根本就不重视此事,依我看,倭寇若是不再登陆,朝廷只怕就根本不会再继续追剿,更不会向东瀛讨要说法,借助朝廷的力量,难道真的能剿灭倭寇报仇吗?”

    “如今河南有李自成叛乱,剑南有黄巾军起义,朝廷大军都在与叛军作战,无暇顾及倭寇犯边,倒也不难理解,这个俊义兄弟不会想不到吧?”宋江笑着说道,“等到平叛结束,倭寇之事,相信朝廷总会讨个说法的!”

    “好,此事暂且不提,可公明兄你想过没有?招安之后,兄弟们真的能有好前程吗?”卢俊义问道,“我兄长卢植,为大鱼可谓鞠躬尽瘁,到头来呢?只因说错了几句话,便被剥夺官职,全家下狱,只有我逃了出来。诸位兄弟,有我兄长的前车之鉴,为大鱼卖命还能有什么好下场吗?”

    听到卢俊义所言,众人不由得议论纷纷。

    “安静!”宋江叫了一声,灵堂内又逐渐安静下来,“卢尚书之事,我也知晓,可这只是一个特例,更何况,等到招安之后,倘若兄弟们多多立功升职,说不定还能有机会救出这位忠臣啊!”

    “可……”卢俊义还想再说些什么。

    “俊义兄弟且慢,先听我说两句……”宋江摆了摆手,“俊义兄弟,你方才那番话,倒是提醒我们了,你和我们不一样啊!”

    “公明兄此言何意?”卢俊义皱眉问道。

    “我们众兄弟,招安之后,朝廷都能容得下,唯独俊义兄弟你,就算是招安了,朝廷也容不下你。”宋江说道,“你是皇帝亲自指定的在逃钦犯,就算是招安了,你也会被定罪收押。”

    “不错,那又怎样?”卢俊义沉声问道。

    “这么一想,俊义兄弟你阻止我们招安,就不难理解了。”宋江说道,“倘若我们招安了,你就又要另寻山头,中间又要过上一段担惊受怕的日子。按理来说,你是我们的兄弟,我们应该为你考虑,但如果因你一人便不招安,兄弟们的前程怎么办?我要是那样做,可对不起梁山的众兄弟啊……”

    “公明哥哥,你这是何意?”鲁智深叫道,“俊义哥哥说出招安的坏处来,也是为众兄弟好,你说这番话,可太伤他的心了!”

    “是啊,宋大哥,你怎么能这么看俊义哥哥呢?”武松也叫道。

    “哈哈,哈哈哈……罢了……罢了……”卢俊义呆立半晌,忽然哈哈大笑,“卢俊义方才所言,都是真心实意,绝无半点私心,可公明哥哥既然这样看我,那我卢俊义又何必多嘴,耽误众兄弟的前程?”

    “诸位兄弟,既然你们要招安,卢俊义便不再厚着脸皮多嘴相劝了……”说着,卢俊义拱了拱手,“卢俊义就此别过诸位兄弟,咱们山高水长,后会有期!”

    说着,卢俊义转身便要走。

    “俊义哥哥,你要走吗?”鲁智深问答。

    “公明哥哥说得对,梁山上的兄弟都招得安,唯独我卢俊义招不得安!”卢俊义说道,“兄弟们倘若真能有个好前程,那自然是好事,卢俊义就不留在此处,耽搁诸位兄弟了……”

    “俊义哥哥,你且慢走!”鲁智深叫道,“你既然要下山,那洒家就陪你一起走!”

    “智深,不必如此,你留在山上等着招安吧,你武功不俗,说不定能有个好前程……”卢俊义说道。

    “俊义哥哥,洒家本就不愿意招什么鸟安,更何况,洒家和你对脾气,就愿意跟着你。”鲁智深说道,“什么前程不前程的?洒家就想活得痛快!你去哪里,洒家跟你去,咱们另立个山头,继续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岂不美哉?”

    “智深……”卢俊义闻言,心中不由得一阵感动。

    “俊义哥哥,武松也跟你下山!”武松也叫道,“武松生性洒脱,受不了朝廷规矩的约束,更何况,武松在山上朋友也不多,最好的就是你和鲁大哥两位,你们要是都走了,武松就算留下也没什么意思,咱们三个干脆一起下山,换个山头继续过快活日子!”

    “好!好兄弟!”卢俊义闻言眼眶湿润,伸手与鲁智深和武松的手握在一起。

    “林冲兄弟,你也随我们一起走吧!”鲁智深又看向与自己交好的林冲,对林冲说道。

    “我……”听到鲁智深的话,林冲不由得又犹豫不决起来。

    一旁的宋江见几人准备下山,不由得暗暗叫苦,卢俊义、林冲、鲁智深、武松这四人可以说是梁山上武功最高强的四人,他们若是都走了,梁山的实力将会大减,招安后能得到的待遇也会变差,卢俊义是宋江早就知道不能留下的,但他万万没想到鲁智深和武松竟会决定与卢俊义一起走,这二人都是豪爽之人,说一不二,他们既然决定要走,那便留不下,眼下只剩下林冲犹豫未决,宋江说什么也要将他留住。

    “林冲兄弟,你若也随他们走了,日后可就不知道何时才能与其他兄弟再见了,难道你就只顾这三人的情义,不顾其他兄弟的情义了吗?”宋江叫道,“你也与晁天王交好,晁天王临终前将梁山交给我,在这关头你却也要弃我们而去,你这样做对得起晁天王的在天之灵吗?”

    “这……”林冲本想随鲁智深他们走,但听到宋江这些话,又陷入了犹豫之中。

    “罢了罢了,林冲兄弟,你总是这样优柔寡断,你不愿随我们走,留下便是,你好自为之吧!”鲁智深见状失望地摆了摆手。

    “还有兄弟愿随我们一起走吗?”武松大声问道。

    其余众人,大多是宋江的亲信,至于刘唐与阮氏三雄,他们虽然心中并不愿意招安,但被吴用所蒙骗,觉得宋江是晁盖指定的要他们继续跟随的人,不愿叛出梁山,有负晁盖的在天之灵,因此也不应声。

    “也罢,俊义哥哥,咱们三个走吧!”武松见状叹了口气,对卢俊义说道。

    “你们的那些亲信士兵,也可一并带走。”宋江沉声说道,虽然强行留下卢俊义将其献给朝廷能得到更大的奖赏,但如今形势未定,倘若出了差错,只怕会使整个招安计划崩盘,因此宋江只得放卢俊义离去,而卢俊义等人的亲信士兵留在自己手下只怕终有祸患,因此宋江便决定让卢俊义等人将自己的亲信士兵带走,如此一来,也能让其余兄弟更加拥护自己,是个一箭双雕的法子。

    “多谢公明兄。”卢俊义拱了拱手,又拿起几支香来,祭拜了晁盖,“晁盖哥哥,情况特殊,俊义只能离开梁山,与众兄弟别过,你放心,您的血仇,俊义将来一定会想办法去报!”

    鲁智深和武松也又祭拜了一番晁盖,三人出了灵堂,带了自己的亲信士兵,离了梁山,寻找其他山头而去。

    卢俊义等人离开,招安便再无阻碍,宋江将晁盖下葬之后,便开始着手促成招安之事,一切都进展得非常顺利,没过多久,蔡邕牛辅李儒等人便正式招安了梁山,被关押了一年多的朱仝得知这个消息,也只得选择归降,让山东官员头疼不已的梁山,就这样被轻而易举地并入了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