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炎汉书 » 第二章 政治遗产

第二章 政治遗产

    绵竹距离成都大约不到三百里。

    著名的落凤坡便在绵竹和广汉之间,诸葛瞻一行人妇孺居多,十余个护卫也是战场上受了重伤的老卒。

    一行人每日行不过三四十里,走了差不多十日才来到绵竹。

    绵竹令早就得了朝廷令将庄园周围二十里范围收拾了出来,又从其他地方招募了两百余户薄产者,已经安排了下去。

    自己则每日派出探马打探诸葛瞻一行人到来的时间,故而诸葛瞻才入绵竹地界,绵竹令已经带着手下官员在路旁等候了。

    别看诸葛武侯一去,诸葛家好似大厦将倾,连家主都只是诸葛瞻这么一个小娃娃,但其实诸葛家作为当世顶尖士族,能量之大外人无法想象。

    原来的诸葛瞻被吓死,纯粹是自己吓自己,如今朝堂上的高官大部分都是诸葛亮生前提拔重用的,如今只是诸葛瞻自己年纪小,还不能出仕,而诸葛均又一心治学,没有为官之念。

    这才看着有些落魄,被逼出了成都,但也不用几年,只要年纪一到,别人一生都求不来的官职,便会自己落在诸葛瞻头上,这就是士族政治。

    虽然挺讨厌这种血统论,但当今之世便是如此,有些人一出生,便站在了他人一辈子努力也够不到的位置。

    蜀汉之前有诸葛亮主政,还算较为公平,有才者还能得到提拔,最为显著的例子便是镇北将军王平。

    曹魏和东吴则更加僵化。

    远远的看见车马,绵竹令便赶忙来迎。

    诸葛瞻也得了卫士的提醒,从马车上下来。

    “德阳赵粟见过公子。”

    赵粟执礼甚恭,也不称官职,俨然以下属自居。

    诸葛瞻连忙回礼。

    “长者折煞,应当是我这小儿前去拜访才是,让长者久候,乃瞻之罪也。”

    赵粟再次一礼,严肃道:

    “卑下本是德阳一寒门,得丞相恩,这才被征辟出仕,丞相离去,卑下悲痛万分,只是朝廷严令不得奔丧,卑下今见公子如见丞相一般。”

    诸葛瞻心中感叹,蒋琬费祎这些高官不去提,只看这位赵粟便知道,诸葛丞相为前身真是留下了好大一笔政治遗产。

    诸葛瞻也自严肃回道:

    “长者有心了,瞻代先父谢过长者。”

    有着诸葛丞相的征辟关系,两人不过寥寥数语,便亲近了不少,毕竟赵粟天生便是诸葛家一系的官员,这是洗不掉的,以后如果诸葛瞻出仕,这位绵竹令也一定是诸葛瞻的簇拥。

    聊了片刻赵粟邀请诸葛瞻去绵竹关内赴宴,也说明了是素宴,但诸葛瞻还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一来是还在守孝期间,不适合饮宴,即便是素宴也有些不妥。

    二来是一大家子还在这,弟弟妹妹年纪还小,这些时日虽然走的不快,但还是让三个小的很是疲惫,此时最重要的是先将家人安顿下来。

    被拒绝后赵粟没有什么恼怒之情,心中只是有些遗憾,但对诸葛瞻的态度却更加恭敬了。

    送走赵粟等绵竹关各官员,诸葛瞻强打精神,指挥人手打扫住的地方。

    庄园不小,如今又有刘禅所赐的三十里,更是将附近的两座小山给包了进去。

    让众人先行打扫住处,诸葛瞻跟着黄伯的妻子,也是这个庄园管事,查看庄园的粮食布匹等物。

    只见十个贮存粮食的粮仓,其中五个都是满满当当,一个粮仓大约能存粮千石,这就是五千石粮食。

    一石十斗,一斗大约六斤粟,全部算下来便是三十万斤左右,相当于现代的一百五十吨。

    看着不算少,但如今没有各种肉类补充,一个干重活的成年男子,一天最少也要两斤粟才能勉强吃饱。

    赵粟招募了两百户人,老幼加一起差不多有近千人,这些都没什么积蓄的贫苦之家,现在是十月,离着春耕还有五个月,春耕之后又要三个多月才能收获,也就是说这千人最少需要自己养半年。

    这是什么概念,老弱妇孺吃的少些,但一天也要近一斤出头,加点野菜什么的扯个平均值一人一天消耗一斤半粮食,千人一天就是一千五百斤,一个月就是四万五千斤。

    半年就是二十八万斤粮食,基本只是刚好够用。

    而一亩地一季的收入大约是两石左右,蜀中的气候一年能够种两季,一年一亩地也就收获四石。

    这些百姓都算是武乡侯的食邑佃户,不用给朝廷交税,而以前诸葛家也尽量免除这些百姓的赋税,但即便如此,一亩地还是要上交三成左右,这已经算是很轻的赋税了。

    因为只要交了这三成赋税,就没有其他人头税等等的杂税,故而原来的那三百户百姓生活还算可以。

    至于其他地方豪强和朝廷的自耕农,赋税就很沉重了,各种杂七杂八的赋税加起来,基本要拿走一户百姓一年所得之六七,就是这般沉重的赋税,蜀中百姓依然极为怀念诸葛武侯,可想而知在以前和以后,百姓们过的是什么日子。

    难怪一户百姓往往要种七八十亩地才能活得下去,这负担实在是太重了。

    一边查看,一边听着黄氏说着,一边结合这几日所看武侯留下的竹简书籍,与其中所言的施政心得一一对照。

    一时之间颇有收获。

    走到一间房屋时,一股淡淡的霉味传入了诸葛瞻鼻翼之中,打开一看,却是一些丝绸布匹。

    下面一些的已经有些霉味,显然放了不少时间了。

    “公子这里有丝绸一百匹,粗布七百匹,都是历年来陛下所赐。”

    诸葛瞻点了点头,没说什么,但心中已经将这些东西全部记了下来。

    又看了一些杂物之后,诸葛瞻问道:

    “新来的百姓们安置的怎么样?”

    黄氏行了一礼。

    “暂时安排在各处佃户家里,再有几日茅屋应当便能建好。”

    诸葛瞻点了点头。

    “去看看。”

    黄氏一愣,面上有些为难。

    “怎么不行吗?”

    听得诸葛瞻语气有些不对,黄氏连忙道:

    “公子,他们很脏的。”

    诸葛瞻看了看黄氏,语气越发有些冷了。

    “去看看。”

    黄氏不敢再多说,低头应“诺”。

    ————

    “亮以严法治蜀,数年中五伐中原无功,徒劳百姓.....”炎汉新书卷十二,丞相列传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