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炎汉书 » 第四章 农具

第四章 农具

    次日一大早,黄氏便带了几十个佃户妇人前来分布。

    听了禀报,诸葛瞻表示知道之后,便让黄氏处理。

    黄氏虽然有些刻薄,但办事能力却是不错,诸葛瞻昨日才吩咐下去,黄氏一早便将人给拉来了,虽然也有诸葛瞻才至,不想触了霉头的原因。

    但其办事效率也算足够高效,令得诸葛瞻对其映像倒是好了不少。

    两尺粗布说实话并不多,十尺一丈,一丈大约三米多些,两尺布最多也就够做一件成年人的衣衫罢了。

    不是诸葛瞻不想多给,只是人本就有天生的劣根性,一旦习惯了不劳而获,你不继续给他,他不但不念恩,还会仇视你,这就是人性。

    昨日巡查田庄之时,诸葛瞻心中已经有了大约的一些计划,只是如今新来的佃户还在搭建住所,而原来的佃户们如今也正在忙碌,冬小麦刚长到膝盖高,不能随便乱来。

    接下来的数日,诸葛瞻每日都要去祭拜父母,然后便是勘察庄园的地形,晚上则是找一些父亲诸葛亮留下的书籍学习。

    庄园之中,已经开垦好的耕地大约有四千余亩,其中紧挨着一条溪流的上田不足千亩,其他的便是一些中田。

    以一户一百亩的耕地来算,这四千多亩耕地,自然是不够的,索性刘禅所划的底盘有大片平原,真要全部开垦了至少能出三万多亩耕地。

    只是没那么多人罢了。

    经过数十年的战乱和瘟疫,整个天下已经人口大减,除了一些上田还算值钱外,其余的耕地其实都不值钱,只是朝廷和那些豪门士族为了控制人口,不准普通百姓自己开荒,这才让人感觉田地值钱。

    其实如今不论是汉还是曹魏、东吴,都只是缺人而已。

    一路行来只要看到诸葛瞻,所有佃户都会放下手中活计,真心的朝着诸葛瞻放心进行叩拜,便是几日前看到的那个少年也不在警惕,跟着大人们对着诸葛瞻行大礼。

    这是那两尺粗布的效果,只是区区两尺粗布,便让这些佃户认可了这个年轻的主人不说,还感恩戴德。

    庄园主卧之中,诸葛瞻点着油灯,正在一块木板上用烧焦的木炭写写画画,仔细一看却是诸葛庄园的简易地形图,一条条黑线在庄园之中纵横交错,却是诸葛瞻所设计的河渠。

    “咚咚。”

    敲门声响起,诸葛瞻没有抬头,只是淡淡的吐出一字。

    “进。”

    黄伯开门走了进来,看到诸葛瞻再忙后,只是轻轻关上房门,轻声叫了声“公子”然后便躬身侍立在一旁。

    过了一会,将最后一条黑线画上之后,诸葛瞻起身看了看,满意的点点头,这才对着黄伯道:

    “劳黄伯久等了。”

    “公子言重,此乃老奴职责,不知公子叫老奴所来,有何吩咐。”黄伯连忙行礼。

    诸葛瞻点了点头,没有再客套,直接问道:

    “家中还有多少钱财?”

    黄伯没有丝毫犹豫的答道:“禀公子,铜钱钱还有三百七十五万多,陛下赐的金饼十个,折合钱一千余万。”

    心中有了些底,诸葛瞻继续问道:“黄伯可知铁价几何?”

    “禀公子,一般的粗铁锭作价三千钱,精铁万钱。”

    诸葛瞻不知道一锭铁有多重,只能继续问道:

    “不知一锭重几何?”

    “大约百斤。”

    诸葛瞻心中有谱了,此时的一斤相当于后世的二百五十克左右,四斤等于后世的一公斤,一锭铁便是二十五斤,一件农具以锄头为例,一把锄头大约需要不到三斤铁,三千钱三十多把普通农具,这个价格倒也能够接受。

    不过这是生铁的价格,如果想要耐用,还得加一些熟铁一起锻造才成,且这只是一件农具,一户之家最少也得四把农具才成吧,两把锄头,一把铲子,一把镰刀,镰刀用铁较少,但一户也得差不多十斤铁(汉斤)。

    五百户便是五千斤,五十锭十五万钱,加上一些精铁和工匠的工钱,最多就二十万钱,还算可以。

    “黄伯,你且带人回成都一趟,打造锄千把,铲五百,镰五百。看看能不能招揽几个工匠。”

    黄伯有些为难道:

    “禀公子,打造农具不难,但招揽工匠恐怕不易,所有工匠都是朝廷登记在册的。”

    诸葛瞻闻言也暗骂自己糊涂,笑道:

    “不用正式工匠,找一些学过几年的学徒也可。”

    黄伯点头应诺,看诸葛瞻没其他吩咐之后,这才躬身一礼退了出去。

    待得黄伯退出之后,诸葛瞻重新取了一块木板,继续写写画画。

    此时虽然已经有了初始的纸张,但极为薄脆,还不能用来书写,诸葛瞻倒是知道纸张是使用竹木纤维所制,但奈何手下没人,只能以后再说了。

    不大一会,一个似是而非的曲辕犁便出现在了木板上,

    一直写写画画直到侍女绿珠前来叫诸葛瞻沐浴,这才停了下来。

    身旁的木板已经有十余块,许多东西都只是个外形大概,毕竟前世诸葛瞻也只是一个普通人罢了,也算是托了网络发达的功劳这才能知道许多东西,不然连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诸葛瞻也未必能够知晓。

    次日。

    黄伯带着人前往成都打造农具招揽工匠,诸葛瞻则是继续守孝读书。

    诸葛亮留下的书籍很多,许多施政心得都被记载了下来,从成都来绵竹所拉的十余辆大车,其中大半都是各种书籍竹简。

    诸葛瞻也一边读书一边结合着后世的见识,加以理解,刚开始自然是颇为困难,但慢慢的随着读书深入,诸葛瞻也慢慢进入佳境,体会这些古人的智慧,有些时候当真是一种享受。

    一个月后,管家黄伯归来,不负诸葛瞻望,带回来了十余名工匠学徒,长者不到三十,少者十六七,都是年富力强之辈,其中有铁匠,也有木匠。

    诸葛瞻大喜,开始正式准备动工改造庄园。

    铁质农具价格不菲,当佃户们拿到农具之时,犹自不敢相信,在听得做活之时不但由侯府提供吃食,在完工之后这些农具全部归自己,还有一定的赏赐之后,所有人都对着诸葛瞻三叩九拜。

    ————————

    “瞻少聪慧,知人性,岁不足十,已得御人之术......”炎汉书卷五,丞相列传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