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炎汉书 » 第五章 政治正确

第五章 政治正确

    庄园内的小溪乃从两座小山之间流淌而出,水量倒是不错,就是流速差了些,不然诸葛瞻倒是想研究研究水力驱动。

    诸葛家的庄严整体布局是东窄西宽,一条溪水从北边两座小山之间流淌而下,将庄园分为了东西两块。

    诸葛瞻所住的宅院便在东边,除了宅子府邸周围还有数百亩上田,其中小半种了桑林。

    这些田地自然不是诸葛家自己来种,而是佃户们抽人轮流照顾。

    工匠作坊被诸葛瞻安排在了东边溪水下游,抽调了百来个农闲的佃户,不到三天便基本弄好,其他细节上的东西,诸葛瞻也不太懂,只能让这工匠自己慢慢完善。

    工坊建好,诸葛瞻将画着只有外形的曲辕犁交给众人先研究之后,便开始组织佃户们准备修建河渠。

    庄园之中有户五百六十七,加上老幼人口总共四千出头,其中青壮千余,这是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的。

    还有一些已经能干活的少年和稍大些的不到四十的老汉,加起来也有七八百。

    一时之间,整个庄园开始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除了才几岁的孩童被七八岁的孩子带着在田间疯玩之外,其余人都各司其职。

    诸葛瞻将人重新编户,选出一些看着稳重可靠的做头头,以十五个青壮五个妇人为一队,划分任务,定期发放粮食。

    不是诸葛瞻不想再继续向上分级,而是这些普通百姓根本没人识字,能管理二十人已经是极限,想以军队一般层层分级是不可能的,诸葛瞻也只能自己劳累些了。

    还好任务简单只是分段修建河渠,事情不算多,不然一个人直接负责百余人,可真是极为不轻松了。

    “公子,是不是去提醒一番,连十二三岁的孩子都算了青壮,这...”

    诸葛瞻走在前头,管家黄伯在后跟随,听了黄伯之言,诸葛瞻点了点头道:

    “黄伯所言甚是,些许米粮倒也不算甚,只是十来岁的孩子筋骨未壮,也做不得重活,这般吧,将这些孩子集中起来,交给许老军他们按照军法稍稍训练。”

    黄伯嘴巴张了张,刚想说不是那意思,但转念一想,诸葛瞻乃是诸葛家家主,以后定然要出仕,这些人都算是靠诸葛家才能活命之人,忠心也算有保障,以后担任亲卫倒也不错。

    “是,公子。”

    “工程进度如何?”

    听得诸葛瞻询问,黄伯上前两步回道:

    “尚可,开春之前,应能完工。”

    听得开春之前能完工,诸葛瞻心中有了谱,今年先将原有土地的河渠修好,待得开春之后再在上游开荒个五千亩,暂时种下种子,收获肯定不多,当做养田便是了。

    “黄伯辛苦了。”

    黄伯朝着诸葛瞻背影躬身一礼。

    “这是老奴分内之事。”

    诸葛瞻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客套话,只是将这些功劳记在心中。

    继续往前走了一会,诸葛瞻只是站在远处看了看热火朝天的佃户们,没有靠近,也没有亲自去田间指挥,自己去了只会造成混乱,只会让佃户们不知多措,并不会起到什么好的效果。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想要收买人心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对普通农户来说,只要能稍稍吃饱不折腾,便是好官好皇帝,对于士人来说只要上位者能用人公平,给大家希望,那便是好丞相,好皇帝。

    只是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今大汉龟缩一地,官位就这么多,给了这个那个便没了指望,而且出于政治稳定,一直以来的政策都是压制川蜀本地士人,中央决策层和地方高官基本都是外来户。

    以前父亲诸葛亮在时,本地士人们还能稍稍看到北伐成功的可能性,虽然没有高官在朝中,但也愿意支持北伐,如今父亲病逝,蒋琬虽然手段也不差,但比起父亲来说还是差之甚远。

    以后想要北伐的阻力只会越来越大,但是大汉如今的政治正确就是一定要北伐,如果只是安居一隅,那蜀汉的正统也将彻底丢失,蜀汉也就基本快亡了。

    成都的谥号风波开始之时看似是要清算诸葛家,但诸葛瞻这些时日读书学习之后,又有了些新的明悟,恐怕清算诸葛家是假,反抗一直以来的政治生态和表达不满才是真。

    很明显是失败了,刘禅利用川蜀士人削弱了丞相府权柄,又拉拢姜维等不是荆州系的武将分走兵权,让蒋琬处处受制,以后恐怕再难出现父亲那样举国之兵出祁山,让魏国心惊胆战的场景了。

    只是如此一来刘禅他自己的皇位固然稳固,但也将恢复中原的最后一丝希望彻底掐灭,以后北伐再想得到川蜀士人的支持恐怕很难了,除非能再出一个诸葛丞相。

    这段时日以来,诸葛瞻也常常思考,自己以后该何去何从,虽然不知道蜀汉是何时灭亡,但自己比刘禅还小了十多岁,到了蜀汉投降之时,自己肯定也还在。

    到了那时难道以身殉国?

    投降是肯定不能投降的,自己降了到是简单,也肯定能得到最高优待,但是如此一来,武侯也要被自己拖累蒙羞啊。偷生一时,以后恐怕会被史书骂几千年不可。

    “哎,可惜不是穿越到东汉末年,不然说不好...”

    心中暗自胡思乱想,不知不觉便走到了工坊所在。

    两大间作坊,七八个小屋,几个木匠正在忙碌,时不时的说上两声,旁边趴窝着一个木制的大家伙,有些像记忆里的曲辕犁,但又有些不像,比记忆中的曲辕犁好像大了差不多一半。

    “试过了吗?好不好用。”

    几个正在修理木材的工匠突然听到背后传来的声音,转头一看,便看到诸葛瞻正蹲在地上看着那按照其吩咐做出来的怪犁。

    几人连忙放下手中活计,拜倒道:

    “启禀君侯,还未来的及试。”

    诸葛瞻点了点头,笑道:

    “不必多礼,诸位请起。”

    “谢君侯。”

    看到几人起身之后,诸葛瞻对着黄伯吩咐道:

    “黄伯请去找两个经验丰富的老农,和一头耕牛,我们来试试这玩意,好不好用。”

    黄伯答应了一声,不过却没有立刻行动,而是朝后招了招手,不一会,一个身材壮硕的青年汉子便挎刀跑了过来。

    来人是黄伯的大儿子黄虎,也是以前父亲的亲卫之一,如今负责和另外一个老军一起统领家中护卫。

    黄虎听了老父的吩咐之后,点了点头,站在诸葛瞻丈外护卫,黄伯这才离开前去找人。

    ——————

    “黄虎者,荆州南郡人也,世为诸葛家臣,为人忠毅果敢,乃丞相心腹也...”炎汉书卷二十七,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