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那群孩子已当爹 » 第五十四章 路上少一人

第五十四章 路上少一人

    两天之后,我们坐上大巴车奔赴县城,参加中招考试。大巴车从县城的主干道通过,道路很宽,路上有很多汽车,还有穿着黄背心的清洁工在打扫卫生,路两旁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门店,看起来生意都不错。大巴车一直向前开,只是走得很慢,似乎就是一辆观光车,樊小义喊道:“看,拐角的地方就是邮政大厦,邮政大厦对面就是百货大楼。”车上的学生都伸着脖子往外看,其实有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来县城,包括杨军华、张大成、程丽珍和我,樊小义还是五岁那一年看病的时候来过,他或许已经不记得县城的建筑了,之所以能喊出来,也仅仅因为他有一些常识而已!邮政大楼是一栋绿色建筑,十分显眼,据说邮政大楼里面是销售图书、报纸、杂志的地方,老师曾经说过我们的教材和辅导书都是从这里买的;百货大楼是一座白色的建筑,里面销售的东西据说很全,小到针头线脑,大到洗衣机家电,一应俱全,百货大楼在我们县十分出名,几年前,在镇上买不到的东西在这里都可以买到,而且价格公道。我们一直期盼着来县城,想看一看这里到底像不像白老师曾经说的那样。大巴车到了我们预订的旅社之后,出于安全考虑,带队老师要求我们除了考试和吃饭之外,不得随意离开旅社,尤其是晚上不得外出。就这样,我们第一次来县城就错失了去邮政大楼和百货大楼玩耍的机会。

    晚上,樊小义紧张得难以入睡,拿出卫生纸把那块玉蝉擦拭了好几遍。张大成嘲笑道:

    “樊小义自从你戴了这块玉蝉之后,我发现你的成绩是越来越差了,是不是因为被郭翠丽摸了一下而失效了。”樊小义有点不高兴,回敬张大成说:

    “你的成绩一直都很稳定,肯定没有越来越差,再差一点点就变成负数了。”

    ······

    经过两天的考试,又经过一个月的等待,考试成绩终于下来了,没有任何意外,我们全部沦陷!樊小义的文科类考试都不错,但是理科类考得一塌糊涂;张大成除了体育考试满分之外,其他科目全都不好;我和杨军华没有任何偏科,所有科目考得也都不好;倒是程丽珍每一科考得都还不错,但依然达不到高中录取标准。

    七月下旬,高中通知书下来了,通知书上除了三位数的考试分数,还有四位数的借读费。所谓的借读费是按照考试成绩计算出来的,但是依据什么标准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我们收到通知书之后,父母们就开始拉关系,希望减少借读费。樊小义的父亲樊爱民看到通知书之后,直骂樊小义是个不争气的家伙,虽然借读费很贵,但樊爱民也知道只有上学才有出路,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樊小义虽然没有考试好,但也不是最差的,此时他又想起了初中班主任赵老师说樊小义不聪明的事情,现在回头想一想,或许赵老师说的是对的。算了,不管他聪明还是不聪明,上学这事还得继续,管他将来能不能考上大学呢,能不当上“商品粮”呢,但如果不上学连考大学的机会都没有,更没有机会当“商品粮”。此时此刻,樊爱民下定了决心,必须要上学,然后走到猪圈旁边,瞄了一眼那群猪,说道:学费够了!第二天,便把猪圈里的猪全都卖了!

    樊爱民认识一个常来剃头的顾客,顾客的亲戚在一所私立高中当厨师,厨师认识老师,老师认识校长,最后樊小义以“五折的优惠”进入了这所私立高中;程丽珍的父亲木匠程的叔叔曾经当过兵,认识县城武装部的干部,这位干部认识县城第二高中的教务处副主任,最后程丽珍也以“五折的优惠”进入了县第二高中;杨军华和我的成绩实在不怎么好,最后也借樊爱民的关系网进入了樊小义被录取的那所私立高中。

    至于张大成,他的借读费实在太高,即使打五折,他的父亲鞋匠张也一时拿不出来,再加上张大成本人对上学失去了信心,便有了不再上学的打算。此时他又想起了初中毕业时教务处主任所说的那四条道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最终选择了第四条道路:打工。

    鞋匠张说:“我没有本事,拿不出那么多学费供你上学,但你这个鳖孙也不争气,咋能考那么差呢!”

    张大成说:“人的命,天注定;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鞋匠张或许听到了他这辈子最有哲理的话,也许认为这个阅历尚浅的小屁孩道出了他的半生感悟,顿时耷拉着头,不说话,长叹一声。

    张大成接着说:“我不是上学的料,我要学一门技术。我们村的年轻人学得最多的就是装修,这活虽然辛苦,但是能赚钱啊,就像我们村的第一辆车就是干装修的人买的。这活若干得不好,靠体力也能挣到钱,若干的好,靠技术挣钱,如果头脑再灵活一点,接工程,当老板,赚钱更多。所以,干装修绝对是一门值得学的行当!”

    最后,张大成和鞋匠张协商已定,打工,学装修去!几天之后,张大成去省城投奔了一个亲戚,这个亲戚是包工头,赚了不少钱,按照约定:第一年管张大成吃住,每月有二百元零花钱;第二年依然管吃住,每月有四百块钱零花钱;第三年他可以自由选择,如果跟着他干,按照中工待遇,如果不愿意干,师傅也不强制。

    就这样,我们的上学的路上又少了一个同伴。这一次,我们并没有依依不舍,张大成也没有任何留恋,毕竟都是在追求梦想,只是选择的道路不同而已,况且,省城离我们村不算太远,二百多公里而已,以后见面的机会还是有很多的。只是张大成走了之后,鞋匠张常常叹气,说自己没本事。

    这年八月,我们进入了私立高中学习,这所学校刚建三年,面积不算大,但教学楼很漂亮,宿舍也很干净;还有正规操场,草坪,角落里还有几颗桃树;食堂也很大,只是依然没有桌椅,吃饭还需要站着。

    开学第一天,有一个熟悉的身影从我们眼前飘过,我们几乎同时喊了出来:“郭翠丽”!郭翠丽听到了熟悉的声音,迅速转头,想不到我们会在这里相见。确实想不到,这些年,辍学的同学实在太多了,而且按照高中通知书的要求我们都应该被分配到县二高,樊小义、杨军华和我为了“图便宜”才到这所私立高中来上学,想不到竟然碰到熟人,不,熟的不能再熟的熟人,毕竟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在一个班。

    我们都很高兴,我们这三个男生围着她,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郭翠丽说她的父母不想让她再继续上学了,想让她出去打工,后来这事被她在外打工的姐姐知道了,坚决支持她上学,还寄回了学费。她说她的姐姐来信说,在外边打工实在太苦了,女孩子不像男人那样有很多职业可以选择,这个社会留给女人的空间实在太小了,不希望她将来她围着锅台和男人转,好好学习,将来有个稳定的工作。她还说她的姐姐在沿海服装工厂打工,一个月辛辛苦苦也就四百块钱,而稍微有点文化的人在车间就可以当组长、线长,一月工资可以达到八百以上。她的姐姐经常教诲她,知识确实能改变命运。最后,郭翠丽自嘲道:“我长得也不漂亮,如果再没有一点文化,将来肯定受男人的气!”

    那一天,我们聊了很久,我仔细端详了一下郭翠丽,她似乎比以前漂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