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万道之渊 » 箕裘克绍东南望(五)

箕裘克绍东南望(五)

    次日中夜,李氏父子二人又往竹林之中,继续传授修行之道。这夜要教的乃是内家修行基础——练气御气。李九州传授练气法门之前,先是考较李希言昨日所学功课。随口提问,所问之题,见儿子虽多有不明之处,但背诵如流,并无丝毫记忆错缺之处,自问颇有不如,心下不禁赞叹不已。

    李九州先将世间各大宗门教派练气之法一一简要论述。说到佛、道二门时,则详加阐释,将此二家练气法门优劣之处逐一剖析开来,言语之间,似对道门一脉颇为推崇。最后才说到儒门,道:“较之佛、道二门出世之说不同,儒门教义崇尚入世,以教化天下为己任,是故君子有所为,当仁而不让。受此教义影响,儒家弟子练气之法较之佛、道二门自也颇有不同。如今看来,此亦儒门日后终得与佛、道二门共列三教之因。”当下将儒门的武学渊源细细说了一遍。

    原来佛、道二门,自上古创立之时,便以弘扬武道为本,加之皆以出世为旨,门下弟子清心寡欲,少染俗务,甚合修行之道。千万年以降,佛、道二门当中修行武道的英才俊杰辈出不穷,可谓源远流长。正是这般一辈一辈传承积累下来,佛道二门方有如今这般厚重博大的武学宗门气象。

    儒门创教之期,虽亦久远,但最早所崇尚之理念乃是以文入世,上效辅佐世俗帝王之天命,下行教化天下万民之大任。一者在于智计,一者在于言教。其后儒门发生一起惊天动地的祸事,门内弟子死伤过半,数百年基业惨遭重创。众人悲愤之余,痛定思痛,终于醒悟,若无武道护持,以文载道之理念,便似镜花水月,必不能久。遂效仿佛门文僧武僧之举,分设文武两道,儒门弟子自此方始步上练气修行的重武之道。

    儒门既推崇入世方略,便不免多受尘世俗事困扰,难于专注修行一途,比之佛、道,可谓先天不足而后天有缺,然终得与佛、道并称三教之列,却是其来有自。

    佛、道二门弟子练气法门,首重修心,一心一意,务重清静空灵,渐进于“坐忘心斋”、“静悟空有”之境,乃收事半功倍之效,此为静修之道。儒门却于佛道静修之外,另辟蹊径,开创“动修”之先河。其精义在于激起周身血脉加速流动,进而牵引体内真气随之流转,或于信步闲庭之间,或于奔波劳碌之途,修为便有进步。此种练气之法,当真别开生面,于“以意御气”之外,创“以形御气”之先例,脱出唯心唯意之禁锢,儒门弟子得以化劣势而为优势。

    而于修心一事之上,儒门开创“以闹锻静”之法,便如读书人往闹市之中,专心致志诵读诗书,旨在以外界喧闹纷扰,砥砺心志。此等“闹中取静”的修心之法,较之佛道二门静坐修心,可说各有千秋,难分轩轾。但如此修心,却是凶险万分,稍有不慎,即有走火入魔之虞,非心志坚定者,难成其功。

    儒门乃合一教之力,将动静双修之法皆融会贯通于武道修行之中,一静一动,各尽其功。儒门上下,同心协力,勇猛精进,经数百年苦心孤诣,终得与佛、道二门并驾齐驱。而贯其始末者,乃是儒家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入世之念。

    李希言熟习儒家圣贤之说,深谙儒家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入世理念,这时听来毫不觉吃力,甚至觉得如此修行,比之佛、道二门静修之法,实在要好玩得多。

    李九州又将修练儒门武学的总纲及练气御气的总诀说与李希言听了,接着说到与练气法门息息相关的人身经脉,谈及其重要之处,道:“经脉之于真气,犹道路之于车马,河道之于河水,车马无路不行,河水无渠不流,是以真气无脉不通。”当下将人身十二经脉及对应最佳运气时辰、奇经八脉及三百六十一处气府穴位的位置、名称及功用特点,一一详细解说。李希言跟随父亲学习医术,熟识人体穴位,领会极快。饶是如此,待得李九州讲解完三百六十一处人身穴位,这一夜也已过去。

    到了第三日夜,李九州才正式传授李希言儒门练气心诀。他先将各境练气心诀当着李希言面口诵一遍,李希言跟着记诵一遍,便已熟记在心。李九州接着逐字逐句将练气心诀要点详加解释,待得李希言熟记无误,随即开始演练入门心诀。

    李希言照着李九州所示之法,背起双手,默念心诀,在结界内沿着八方字壁缓缓走动,步伐、吐纳皆与心诀配合得丝丝入扣,便似已演练过千百遍了一般。

    走了大约一个时辰,李希言觉得周身经脉隐隐似有胀热之感,血行愈发通畅,全无半分滞碍,心知此时正宜运气行功。当即回到空地中央,盘膝坐下,双手结印,置于丹田之前,闭目凝神,吐息纳气。过不多时,李希言体内聚成一股真气,气随意动,缓缓走入手少阴心经。

    李九州负手立在一旁,静观李希言练气行功,忽然仰头瞧了瞧天象,知道此刻方入丑时不久,再去瞧李希言时,眼中不知因何露出古怪的笑意。

    只见李希言以意御气,催动真气自手少阴心经位于左臂腋下的极泉穴起始,沿手少阴心经向青灵、少海等穴下移。初时真气行进尚算顺利,但到了位于小臂处的灵道穴,渐有阻塞之感,再往下移,经少府穴时,已是举步维艰。待到这口真气在手少阴心经流转一遍,已过去了大半个时辰,李希言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原来此时方入丑时,乃足厥阴肝经运行之时,此时将真气引入此脉当中,运行起来最是顺畅省力,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李希言自然明白此理,但他运气之时,心中忽然寻思:“爹虽如此说,但怎知定是对的?我偏要试他一试。”当下将真气引入手少阴心经当中。

    而那手少阴心经乃在午时运行,离此时尚差着五个时辰,几成逆冲之势,真气此时导入此脉,乃是逆时而行,自然倍受阻遏,事倍而功半。

    李希言一试之下,果然吃了苦头,疑心登时去了大半。随即深吸一口气,将真气下沉至脚底,转入另一道经脉,正是足厥阴肝经。只觉一股热气自他右脚大足趾上大敦穴起,经曲泉、足五里诸穴,过章门穴,至右胸期门穴,再沿支脉向上一路流转到右脑前额,下行至嘴边。真气每到一处穴位,稍遇延阻,便即通过,不到一炷香时间,便将足厥阴肝经一脉大小诸穴走了个遍。热气所到之处,如春水化冰,舒泰无比,比之先前真气在手少阴心经游走时那番艰难困阻的景象,可谓天壤之别。这才对其父李九州所授练气法门深信不疑。

    其实,他前后两次练气,结果所以大不相同,究其原由,乃在顺逆二字。修行一道,如水中行舟,先前他不遵李九州所授经脉运行时辰规律,强运真气于手少阴心经一脉,逆时而作,便似逆水行舟,费力且阻。其后遵依其法,顺时而为,便似驾舟顺流而下,自然省力且快。李九州瞧在眼中,心下暗暗好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只作不知。

    练了约莫半个时辰,到了寅时,又转练手太阴肺经。如此练气多时,李希言累得满头大汗,全身酸痛,却觉左臂至腹部、右脚至右前额两处经脉之中暖洋洋的,脉息畅通,说不出的舒坦。李九州观儿子脸上容光焕发,知他这一宿练功,已颇有进展,道:“言儿,今夜便先练到此吧,暂且歇息,明夜再练。”

    此后一连数日,李希言午后读书,半夜则随父亲往竹林结界之中练功,只专练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二络。李希言天资既高,又得李九州这等名师传授,再加上那“八面玲珑万字真言阵”有蕴生灵气之能,于他修行颇有助益,修行进境奇快。

    不一日,李希言已将这两络穴位尽数打通。同属一络的穴位之间相为呼应,一脉相通,真气畅行无阻,不必再以外力冲击,而每处穴位之中亦贮有些微真气,隐然而成气窍。于是转练手少阳三焦经及足少阳胆经两络,此二经络之运行对应亥时和子时,李希言便提早两个时辰练功。

    关月荷虽不愿儿子修行武道,当此之时,却也无可奈何。见李希言每日日间读书,夜间练功,虽神光焕发,但身形渐显消瘦,心下甚是怜惜。每日亲往厨房中,做几道精致小菜,炖一锅浓醇鸡汤,给李希言补养身体。餐桌之上,耳听得他父子二人谈论修行之道,兴致甚高,实不知当喜当忧,心下暗暗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