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那些年 » 第十二章 帝心深似海

第十二章 帝心深似海

    不两日史少延就下帖去荣国府,贾政同着贾琏在仪门迎客,史少延忙下车迎过去。

    “都是一家亲戚,何必远迎。”史少延客气道。

    “忠靖侯为国征战,远赴关中,延哥儿此时代表的就是忠靖侯,我焉能不敬。”贾政捋须道。

    贾琏也跟着解释说:“大老爷身体不甚爽利,不然他也是要亲迎的。”

    两人为史少延安排了坐轿,直穿中院,直接把史少延送到了贾母院的垂花门,鸳鸯已经在这里等着了,她直接迎到史少延面前道:“延大爷您可来了,老太太念叨许久,就等您呢。”

    两人走过中堂,入了屋厅之中,一阵莺莺燕燕传入耳中,不知名的某种心思缠绕在心中,史少延险些惹下泪来,只感觉群芳失散就在眼前,自己无力也无能抗拒,心下难受。

    “老太太,延大爷来了。”鸳鸯向内通报道。

    声音顿时更加嘈杂,探春领着迎春和惜春沿着物架露出脑袋:“延哥哥,听说皇上赐银给你家修宅子了?”

    “正是如此,府里终日叮叮咣咣,睡觉也不安生。”史少延回答着进了大堂,贾母正在榻上高坐,王夫人和邢夫人在塌边伴坐,薛姨妈也在旁独坐,有丫鬟给史少延拿了蒲团,史少延跪下给贾母请安。

    贾母笑着让史少延起来道:“以后就免了这些俗礼吧,以后怕是延哥懒得来了。”

    “延哥儿,你可看老祖宗多疼你嘞,再多一份,我都要吃醋了。”王熙凤打趣道。

    众人闻言哄笑,只有王夫人道:“宅子竟在整日的修,时间怎么那么急。”

    史少延回道:“据戴太监的说法,皇上有意在家父回京之前把宅子修好,因此特意从延英宫和万年吉壤抽调的工匠,轮班修缮,终日不歇。”

    年轻的丫头们也许不知道,可贾母、王夫人这些深于世故的妇人自然知道这事背后不一般,万年吉壤是皇帝陵墓的别称,从天崇元年就开始修建了,作为死后之所,重要性自不必说,而延英宫虽说是宫,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宫殿群,是天崇皇帝专门为太上皇修建的养老之所,由于篡位登基德行有亏,所以天崇帝加倍的给太上皇尽孝,能从延英殿抽调工匠给忠靖侯府修宅子,此中深意,已然明了。

    邢夫人明显的热情了不少道:“听说那宅子在前朝就有名,如今得以修缮,又能复往日光鲜哩。”

    “我曾去过的。”贾母讲起了自己年轻时道:“做姑娘的时候我就爱读书,早也读晚也读,一日起来眼睛竟花了,找了郎中御医看,都只说好好休养,最后还是我娘,带我去了三元庵,庵内的水官手里面托一大钵,钵里每隔几天就会积有“圣水”,擦在眼上专治眼疾,去的路上就看见过那宅子的前门楼。”

    贾母喝了口水,看了眼注视她的众人道:“我问娘谁家宅子,还给门前建了小门楼。”

    “我娘说是前朝汾阳王郭瑜的府邸,平生最不讲礼制,逾制颇多,仿照皇宫给自己宅院见门楼,后来前明亡了,这宅子也没人敢住,一直闲着,只是宫里一直派人维护着罢了。”

    “等宅子修好了定然接老太太过去高乐一番。”史少延笑着道。

    “好好,还要去后花园看一看。”贾母再次普及道:“忠靖侯府的后花园正有京中十景——谐奇趣,少见的西洋建筑,是个叫利玛窦传教士设计建的,还有那园中的水都是和皇上西苑通着呢。”

    “老太太真是博学,这些我们都没听过呢。”薛姨娘捧着场。

    贾母摆着手道:“哪有什么博学不博学的,只不过是活得长些,自然就见得多了。”

    王熙凤又跳出来道:“老太太刚才还说自己废寝忘食的读书,这时候又说自己不是个博学的,可见心口不一。”

    “讨打,讨打。”贾母假怒道:“学了几个成语竟来揶揄我。”

    众人哈哈笑作一团,又有宝玉道:“我觉得建筑一道,自然为上,西洋人又懂得什么道法自然,只不过人工雕琢,石头堆砌,没什么可看的。”

    “你还见过西洋屋子不成。”黛玉斜着眼觑道。

    宝玉一扭脸:“怎没见过?宣武门边上就有个叫天主堂的,是洋和尚建的。”

    “还是宝二爷见多识广,我们这些姑娘们长于深阁之中,哪里有机会去见什么天主堂。”黛玉挤兑道。

    “若没见过天主堂,也当是见过西洋物什的,各屋里的西洋钟、全身镜,都是些机巧之物,虽然有趣,却毫无生气,用用倒也行。”

    “宝二爷自然有实力说那些物什是毫无生气的,可惜我的屋里既没有西洋钟,又没有全身镜,没法体会二爷的真言。”

    黛玉阴阳怪气的功力很高,尤其是对阵宝玉的时候,还有暴击伤害,众人均忍俊不禁的看着他俩闹嘴。

    宝钗把着王熙凤的胳膊道:“二嫂子今日招待延哥儿,是不是做了不少醋溜菜?”

    “嗨,知道他是个爱吃肉的,哪有什么醋溜菜?”王熙凤不解道。

    “既没有醋溜菜,那屋里怎么尽是醋味。”说着宝钗忍不住笑了起来。

    其他人这才知道宝钗是在取笑黛玉呢,都笑了起来,只黛玉轻轻翻了个白眼。

    宝玉也松了口气,本想着贬一贬史少延的,没想到牵扯到了黛玉,多亏了宝姐姐解围。

    ...................................................................

    “又去了荣国公府?”皇帝的声音平平淡淡,刘保太监只缩着脖子跪在丹陛之下,不敢多言。

    自戴权同史鼎去了关中,武成司的差事被刘保打败众多竞争者拿在手里,戴权曾交代过有关忠靖侯府史少延之事,七日一报,而今日正是汇报之期。

    刘保不是戴权,伴驾的时间短,根本无法判断皇帝此时心情如何,只能按实奏报道:“今日辰时至,贾政、贾琏亲迎。”

    “嗯”皇帝一字之后,沉寂下来,刘保心中百爪挠心,太监只分两类,一种是能帮皇帝干活的太监,一种是没法帮皇上干活的死人,而皇帝吩咐了才去干只能当下等人,只有皇帝没说就把皇帝想干的干了才能当上等人。

    而刘保就想做一个上等人,他继续试探道:“他前些天还寻了个多年未中的落第举子,要办报。”

    “办报?”天崇帝有了些兴趣:“本朝禁报,他要办什么报?”

    “名字叫做杂报。”刘保心中稍定继续道:“奴婢无能,只探得一部分。”

    接过刘保递过来的纸,天崇帝饶有兴趣看了两眼,是篇小说,题目叫做:西游记

    “朕昨日收到林如海的请安折,江南盐商可算安分?”天崇帝看着西游问道。

    “汪家似有异动,奴婢已经让人盯紧了。”

    “汪朝宗是聪明人,如此敏感之际,他不会动,你盯紧其他几家。”天崇帝心里叹了口气,这刘保虽是个忠心的,但能力实在不如戴权,而戴权又不得不去做监军,若无他坐镇,史鼎粮道难安。

    只是眼下江南盐务也出了问题,巡盐御史的林如海身染重疾,盐商们趁机鼓动盐工闹事,钱袋子出问题,深处说比关中民变更严重,会动摇根基的。

    可是天崇帝也知道盐商难动,太上皇三下江南,盐商出力甚多,其中领袖汪朝宗甚至和太上皇结成布衣之交,太上皇做靠山,他们怎么会怕自己呢。

    “年节要到了,他们该给太上皇孝敬了吧。”

    “回陛下,他们的银船已出江都,刚到广陵,五艘大船,约有一百万两,另有珍宝古玩无算。”

    “好好好,灶课、引课、杂课、税课、包课加一起一年不过三百万两盐税,过年他们送太上皇年礼一送就是一百万,好啊好得很。”

    ”还有呢,他们还给谁送银子了。”皇帝阴飕飕的语气吹的刘保心尖疼。

    刘保咽了口唾沫道:“镇国公、理国公、齐国公......”

    “够了。”天崇帝打断道,皇帝面无表情,半眯着眼,只有手上的佛珠捻的飞快。

    良久,皇帝问道:“送王家了么?”

    京师百万人口,王家不知几何,可刘保知道皇帝问的是哪个王家,他拿出统计的折子,翻了两页才道:“王都检点,二十万两。”

    “周家”

    “周太傅家,十万两。”

    “马家”

    “河东伯,六千两”

    “蒋家”

    “三关都镇守,三万两”

    “史家”

    “未有”

    皇帝的猛地睁开双眼“仔细看看,有没有。”

    “皇上,自打先保龄侯任户部尚书,为填补国库亏空,六下江都,杀了不少人,狠狠得罪了江都盐商,再也没送过银子。”

    “哦,朕想起来了,想起来了。”皇帝又眯起了眼,似乎在回忆什么。

    “贾家呢”

    “五万两,寄在了甄家”

    “哦,朕差点忘了甄家。”皇帝说罢,场面再次静了下来,刘保跪在地上也不敢说话,只听天崇帝说道:“跪安吧”

    刘保松了口气,直接爬了出去,直到出了暖阁,在其他宫女太监的注视下,才扶着墙站了起来,又揉了揉膝盖,挺起腰杆恢复了宫中大档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