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路远无期 » 第三十八章 归家

第三十八章 归家

    来到挂着“杨府”匾额的大门前。

    杨沐一背手看着大门,尚元气不解地看了一眼身前的先生,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停下来。

    杨沐一看了一会,还是上前敲了敲门。

    不多时,大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打开门,探头看向外面,问道:“哪位?”

    杨沐一看见老人,平静的脸上绽开笑容,笑着说道:“福伯,我回来了。”

    老人眼睛睁大,眼光闪动。

    忽得转身就往里面跑,一边跑还一边喊道:“老爷!老爷~少爷回来了!”

    他腿脚不便,跑得艰难,但高兴的情绪还是使得他没有停下。

    杨沐一站在门口摇头失笑。

    这位福伯是家里的老人了,他出生时这位就已经在府上很多年了。平时在家里当门房,同时也是家里的管家。

    他时常离开家,待在家里的时间也少……但家里的老人对他却十分熟悉,都是些几十年的老人,都是看着他长大的。

    杨沐一没有等在门口,而是直接带着尚元气进到里面,随手关上了门。

    来到内院客厅,刚好与出来的杨新业碰面。

    面对父亲,杨沐一即使已经是个成年人,也有些拘谨。对着他,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口呼“父亲”。

    杨父面部没什么表情,点了点头,就转身又向里面走去。

    留下一声淡淡地“进来”二字。

    杨沐一似乎已经习惯了,带着尚元气跟在了其身后。福伯也笑呵呵地跟了进去,他脸上的笑容这一路就没有消失过。

    来到内厅,各自坐下。

    尚元气有些拘谨地坐于杨沐一一旁。

    看见杨父的第一眼,他就有些不自在。不是因为杨父神情有什么,而是因为这位面容和表情都很严肃。

    杨父头发只有些许花白,蓄着短须,脸形方正……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严肃,让人觉得他一定是个做事一丝不苟的人。

    实际也是如此,杨父在朝廷向来以为人正直、循规蹈矩、老成持重被人所知。

    即使在家里,他也是一丝不苟。

    杨沐一从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如果不是那个人,他可能还是那个被人称道的“神童”“典范”。

    杨新业没有问儿子的情况,而是看向了尚元气:“这是?”说着看向杨沐一。

    杨沐一立马回道:“我在外收的弟子,名叫尚元气。”

    其实他并没有答应村长的请求收尚元气为徒,不是因为不喜,又或是尚元气资质驽钝。只是单纯觉得“师父”太重,他还没有挑起这个词的勇气。

    平时他与尚元气相处,虽然也教了他许多东西,尚元气也只是口称“先生”。

    至于为什么现在又对自己父亲说是自己的弟子,只是为了尚元气能够在这里自在一些。

    这个时代弟子就好比儿子,虽然府里的人不会欺侮他,但有了这么一个身份,终归是好的。

    杨父也没有多说什么,对于这些他一般不会过问。

    杨沐一见尚元气有些不自在,自然知道原因,于是干脆对福伯说道:“您带元气去休息吧,顺便给他准备一些吃的。”

    福伯应了一声,就带着尚元气离开了。

    杨新业没有多说什么,他知道自己的儿子一定是有什么话想对自己说。

    待福伯走远,客厅又安静下来。

    杨沐一将在童山的一些事告诉了父亲,但尚元气的身份他只字未提。

    说完后这里又安静了下来。

    见父亲神色未变,只是做思考状。

    杨沐一没有等待,而是定定地看着父亲,直言问道:“我只想知道——您有没有参与其中?”

    他这个儿子本不该说这种话,有些大逆不道了。

    杨新业停下了沉思,看向自己的儿子……没有在意他的顶撞,而是直接摇头:“我不会如此。”

    听到了父亲的回答,杨沐一彻底放下了心,他相信父亲不会骗他。

    即使他一开始也不认为自己父亲会在里面掺一脚,但他还是问了。

    又想起一路上所见场景,他看向父亲:“您觉得会是谁的手笔?那一州之地朝廷真就不管了?”

    回京的一路上,他不知道见了多少因为这则谣言而引起的事端,不知道多少人因为官府的不作为家破人亡。

    他不知道该恨谁——当地衙门?他们只是领命行事;朝廷?那不就是自己父亲他们吗。

    虽然杨新业没有什么实权,但是朝廷上多是他的门生故吏……

    “现在依然要放纵下去吗?那些百姓……”杨沐一不知道该怎么询问,朝廷上那么多大臣,还有王……

    都是些聪明人,怎么可能没有考虑到百姓,只是不去控制更符合他们的利用罢了。

    杨新业也摇头叹气,虽然他是太傅,但对于这位王,他一直看不透——

    父子二人相顾无言,就这么沉默坐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诉求,朝廷就是一个名利场。他们没有那个能力去阻止或是改变什么,即使他们走到台前,告诉那些人这里面有阴谋,又有几人会理会……

    都知道这件事情有蹊跷,但都有幻想自己是成功的那一个,所以到了今天这般境地。

    杨沐一又说起自己被人引诱到童山的事,杨父眼睛微眯。

    他沉吟道:“当年益州因为明王谋反被牵连,地方官员和豪绅大多被杀,留下的也是些无足轻重的人物。”

    “后来他们帮助荡军残党隐姓埋名,自己也一起消失的无影无踪……可是即使死了再多,那益州残留的心向明王之人也不少,他们不可能每个人都甘愿沉寂……”

    “在当年,消息肯定没有彻底封锁住。至于为什么没有去追捕?大概是因为没有什么好处,也不愿彻底与明王势力彻底翻脸。当年受过明王恩惠的人极多……”

    杨沐一也怀疑过,但现在他担忧的是那些人为什么会盯上自己。

    他唯一的价值就是——太傅之子。

    他看向父亲,有些担忧:“我到过童山之事当地官吏知晓,虽然用的假名,但有心人想查还是能够查到。不知对您……”

    他没有说完,杨新业就摇头道:“无须在意,想要对付我,就要看王是否应允——王要是真的不需要我了,没有这件事依然会有其他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