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光明录 » 第二十七章 上京城

第二十七章 上京城

    “以柳兄弟的身手,肯定是没啥问题的,这次这个孙忌案多亏了柳兄弟仗义出手,一回上京,我就把这里边的事儿呈报给府尹大人,也算是为报柳兄弟的救命之恩略尽绵力。”大约是看出了柳致的疑虑,他继续说道,“我们京兆府虽说是掌握着中州上京一地的治安,但是人手确是不太充足,柳兄弟这般身手进了我们京兆府,对我们也是极大的助力。”

    柳致正在心中思量着,胡行之跑了过来,告知车队已经修整完毕,可以开拔。毕竟此地还是流沙山地界,不知道孙忌还有哪些后手,周老大便通知众人开拔。他见柳致还有些犹豫,便说道:“这里离上京城还有半个来月的路程,柳兄弟可以再考虑考虑,我们京兆府随时欢迎柳兄弟。”

    秦政案事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七月,按照老师陈迟的推算,一般的贪腐案,事涉三省九司,从事发审理,到最终判决,因涉案官员官阶较高,廷尉审理后,还需三省复核案件,上报皇帝,由皇帝最终裁决,此中关节短则半年,长的话,一个案子拖上一年有余也是有的。何况秦政案中又牵扯出了晟平三年到晟平六年的冒赈案,想来应该也不会这么快审结。所以,如果柳致入京兆府,来年春天参加廷尉的选拔,是来得及在秦政案审结前再与秦政见上一面的。

    “柳大哥,你要来京兆府入职了么?”柳致正在心中盘算着,小楚兴冲冲地爬上了车。

    “还未决定。”柳致回道,小楚闻言,脸上有一丝失落。

    “柳大哥,京兆府很不错的。虽然柳大哥你剑术高超,但是你刚入上京,肯定也需要个落脚之地。京兆府事务有些繁多,案子也多,但是最重要的是京兆府能解决在职捕快的食宿问题啊!”小楚努力劝道。

    “我还有些银白之物,想来足够我在上京生活一段时间了。”柳致闻言笑道,包食宿在上京城这么有吸引力么?他出发前,将萧如烟存在陈氏钱庄中的钱都取了出来,也有数百两黄金,按照彼时晟王朝的物价,这些钱足够他在任何一州过上几年富足的生活了。

    “柳大哥有所不知,这上京可不比宛州……”小楚叹了口气,“这上京是帝都所在,机会自然是多,就吸引了各国的才俊挤破头了想来这上京城中搏一个机会,所以上京的物价一直就比较高。晟平三年荆楚旱灾,影响波及各国,更是有无数的难民涌入上京找活路。可上京也就那么大点地儿,人多了,物价就更高了,现在的上京,普普通通的一间一进的院子,月租就得三十两金。普通人,在上京城中活都活不下去。”

    “三十两?”柳致惊道,“三十两在宛州是一户普通商贾人家一年的收入,在帝都,只够租一间院子一个月?”

    “是啊,客店中倒是有便宜的通铺,月租只需一两金,但是环境嘛……就一言难尽了。”小楚继续说道,“不只是房价,其他一应物资,因为帝都的港口不做商用,除了上贡皇室的贡品,其余都需要从徐州港等周边港口再行入京,所以一应物价也是居高不下。”

    “也是因为如此,所以周老大做事才格外小心。”小楚看了眼押着孙忌的大车,脸上神色凶狠,“京兆府捕快虽然不是什么肥差,但是除了解决食宿外,每月也有五两金的薪俸,周老大上有老下有小,是丢不得这份差事的。”

    柳致心里泛起了一丝异样的情绪。脑海中回忆起晟平六年时,父亲带他们往宛州港一路见到的逃难的人群,他不是麻木之人,看到那一个个面黄肌瘦,走上几步就不时有人跌倒的逃难队伍,心中也曾有过一丝悲凉。只是那时年幼,一路之上能吸引自己的新奇之事太多,他从未对这些有过思考。

    去了宛州后,母亲萧如烟将他送到湘淮书院读书,身边所接触的人都是东郭相如,池钦,韩世贵,金百万这样的世家子弟,母亲虽然流落风尘,但是却从未在生活上短缺过自己,除了初到宛州时母子二人有些难处,这些年他倒从未因银白之事有过愁绪。

    “如此也好,只是入京兆府不需要参加一些选拔么?方才听你说京兆府的职位,在上京中也是极抢手的。”柳致又问道。

    “自然是有一些选试的,但是柳大哥你剑术高超,这些选拔想来也不是什么难事。”小楚看着柳致,一脸的信心十足。随后似是明白了,柳致这是要加入京兆府,兴奋地大呼:“这么说柳大哥答应了!以后我们就是同袍了!”

    周老大等人闻言也是看了过来,对柳致善意地一笑,周老大微微地冲他点了点头。

    柳致这才打消了心中所有疑虑,他先前担心周老大热情邀约是别有所图。非他多疑,实是父亲亡故后,他与母亲这些年来,所遇之人虽非尽是大奸大恶,但东郭相如之流多些,恩师陈迟之流实在少之又少,尽管他们并肩作战过,但是也不免在遇到一些事时,先以恶看人。

    车队开拔后,又走了半月有余,过了流沙山便是一马平川的中定原,他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定岳湖,即便在宛州时,他也未曾到过未名海边,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湖泊,还以为自己身处海岸,随后又走过了兵家险地午阳谷,过一线天时他抬头望去,果然只能看到一线天地。

    很快,车队便进入上京地界。初入眼帘的帝都,并不似宛州那般楼台亭阁相连,舟车相通。也不像荆楚那样,地广人稀,一望无际的麦田。帝都的城郊,初时是三三两两的行商,摆摊的摊贩形色慵懒,直到他们这些人的出现,摊贩们好像打了鸡血一样,狂热地推销着自己售卖的东西。也不同于宛州摊贩溜街串巷的叫卖,这些摊贩在他们这支车队出现后是一拥而上。

    柳致开始时吓了一跳,以为是孙忌安排的后手。可是看到周老大等人的淡然,他就懂了,这应该是这些摊贩的常态。

    再向深处走出,成群成片的瓦屋平房,还有三三两两的帐篷混迹其中。车队从中走过,隐隐约约有丝丝恶臭入鼻。不时有些小孩从车队中奔跑着横穿而过,为了伪装成正常商队,车队后面的几辆车中放有一些粮米布匹,这些小孩跑过时,不时会伸手从车上盗取一些物资,伪装成商队护卫的捕快们也不拦阻,只把押着孙忌的车紧紧护在中间。

    柳致往这些破败的房子的巷道中看去,时而看到堆积如山的垃圾无人清理,那丝丝恶臭的来源就是这些垃圾。有些在屋檐下乘凉的人,他们打着蒲扇,昏昏欲睡,似乎这些恶臭也不存在。时而有行人路过,也是脚步破败,像是没有睡醒一般。

    从这里就可以看到近在眼前的上京城,一条护城河将这片破落的街区与辉煌的上京城隔开,半面天堂,半面人间。那条浅浅的护城河,仿若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

    “这是城郊的贫民区。”小楚对着柳致解释道,一路上路过的景色,小楚总是详尽地为柳致做着说明。“都是些逃难过来,或者在上京城中买不起房子的落魄人,在城外自己搭起的房子。久而久之就成了规模了。一开始人少没人管,后来金吾卫想管的时候,已经成片了,管不得了。”小楚唏嘘道,模样老成。

    柳致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随后又问道:“那为什么这些人还要留在这上京城中?即便四年大旱时期,宛州也少见这般光景。”

    “上京机会多呗。上京城也需要这些人,城里的富人们在城中买了院落,或者各种杂役活计,总归是需要这些廉价劳动力的。但是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同样是修葺院子,上京与宛州所能获得的酬劳也是不同的。”小楚解释道,满脸的习以为常,想来是对这种情况早就见怪不怪了。

    过城门时恰好看到有城外的贫民要进城中做活,守城的金吾卫不肯放行,最后似乎是这货劳工领头的一人站出来,悄悄从袖中掏出了几两碎银,守城的金吾卫这才大手一挥,放他们一行人进城。

    柳致不由地心中又多了一些哀凉,他从未见过人间此般景色,狮子搏兔,兔食野草,这一层一层的剥削,又是刚从贫民区走来,他顿时心中有些同情起了这些贫民。

    周老大掏出黑铁腰牌,金吾卫痛快放行,车队进入城中,柳致看到城中的风景,这才觉真是半面天堂,半面人间的景色。城中高楼广厦,深院林林,街头行走之人无不神采奕奕,身上穿着多雍容华贵,有些人看到之前进入城中的劳工,也是避之不及,倒仿佛是那些劳工身上带有什么可传染的病毒一般。

    过午时,车队才行至一处深院府衙前,府衙上的高匾上,三个铸金大字——京兆府。柳致本想先找地方歇脚,但是周老大执意要柳致随他一同去面见府尹,柳致拗不过,只好又与众人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