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光明录 » 第三十一章 仵作房

第三十一章 仵作房

    太子独坐在案前扶着脑袋,揉了揉眉心。

    这时,殿门边一个脑袋探了出来,看着殿中满地的狼藉和洒扫的一众婢女,也不害怕,轻轻地喊道:“太子殿下!”

    太子缓缓睁开眼睛,看清来人后,忙起身,鞋都顾不得穿就向门口迎去:“三弟!”

    门边之人这才蹦跳着走了出来,是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年,手里竟是拎着壶酒,想来也是个贪杯之人。他见太子亲自起身迎接自己,也没有托大,忙小跑着进了殿中,一边跑着一边喊道:“太子殿下勿动,小心扎脚!”

    少年一进入殿中,就要行跪拜之礼,尚未跪下,就被太子扶了起来:“不是说了,私下里叫大哥就行,什么太子殿下不殿下的,兄弟之间生分了。倒是你个逍遥王爷,又跑到哪里潇洒去了?这些日子也不知道过来陪大哥解解闷。”

    少年嘟着嘴,亮了亮手中的酒佯怒道:“这不是来了么。这段时间都在上京城中四处搜集好酒,终于让我找到了这壶三十年藏的思堂春,这才拿来跟大哥分享。”

    太子假意在空中闻了闻,调笑道“嗯——好浓的酒香,倒是未开封就酒香四溢了,不过这酒香,是你身上传出的?还是这壶中传出的呀?自己偷喝了不少吧?”

    少年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忙转移话题,让下人去取了两只犀角杯,自顾自脱了鞋子爬到太子的榻上,将手中酒放在榻桌上。太子见状也不责怪,摇了摇头也上了榻与少年对坐。

    很快犀角杯便取来了,婢女们又懂事的上了两盘下酒菜,二人你一杯我一杯地饮了起来,不多时便有些微醺。

    “大哥因何动怒啊?说与三弟听听,三弟为大哥排忧解难。”少年一脸醉态,问道。

    太子思忖了一下,轻叹了口气,说道:“事到如今也不瞒着三弟了,还是去年冬官员审查中查到的司农寺卿秦政贪墨案,父皇和满朝文武都以为这秦政是我门下的人,可三弟你是了解大哥的,大哥我什么时候是那种结党营私,笼络朝臣的不孝子了?”

    “清者自清啊大哥,何况此事尚未有定论,大哥何必杞人忧天?”少年随手抓起几粒花生米,朝空中扔起一粒,稳稳地用嘴接住。

    “这事我本是不甚在意的。但是昨夜,司农寺典常邵明轩邵大人又出事了,他在府中遇刺,黄门省倒是向父皇参我,指控我是此案的主使,是为了秦政案杀人灭口。无中生有,无中生有啊!”说到这里,太子一脸的悲戚,像是受了极大的委屈一般。

    “大哥,大哥莫急。这事儿我今日也曾在街头听闻,有几个嚼舌根子的刁民,都被我打杀了。我有一好友,近日刚刚在京兆府中入职,刚好接手了此案,明日我必知会我这位朋友,让他们一定好好彻查此案。”少年拍了拍太子的肩膀,太子也不在意,似乎这已是习惯之举。

    “哦?当真?若是真的,倒也不必太过欲盖弥彰,只需交代你这位好友,如实查办即可。”太子眼前一亮,但转瞬又恢复到那种云淡风轻之色。

    “大哥放心吧,明天我就去找我这位好友。”少年拍着胸脯保证道。

    “你这整日混迹街头总也不是个事情,十六岁的大孩子了,不如我禀明父皇,让父皇给你说门亲事,再给你找个衙门好好历练一番?”太子宠溺地看着眼前的弟弟,一脸慈爱。

    “算了吧大哥。你又不是不知我本就是朔北蛮子生的赔钱儿子,父皇又怎么会给我安排差事。再说,我现在每天逍遥于江湖,潇洒自在,好不开心,何苦自寻烦恼。”少年满脸真诚地看着自己的皇兄,眼眸明亮,眼神中满是快乐。

    太子又饮了一杯,抬手摸了摸弟弟的脑袋:“没事儿,有大哥在。”

    “那是,我还盼着大哥登基后,赏我个富贵王爷当当……”少年嬉笑道。

    听闻此言的太子手瞬间抖了一下,手中的酒也洒到了衣襟上,他忙打断了少年的话,嗔怒道:“慎言!这种话也能胡乱说出口么?我看你是真喝多了。”

    被怒骂的少年也不恼,仍是嬉皮笑脸地看着身前的太子:“大哥怕什么,这殿中就我们两个人,弟弟说些真心话都不行了么?”

    最终还是太子放下了身架,他看着眼前这个平素里没心没肺的弟弟,不忍再加苛责,无奈地说道:“你呀你,就你这张嘴,什么都敢说,真让你在宫里当差反倒是害了你。不如放你在江湖中自由自在的好。”说罢,他也举起酒杯,跟少年碰了碰,一口饮尽。

    晟平十年六月二十九,小暑。

    柳致早早地起身,换上了新发的官服。今日是他入职京兆府的第一天,又是接手邵明轩案的第一天,他有种感觉,自己从进入上京城后一切都十分顺利,不由地神清气爽了起来。收拾好屋子,他便锁上了屋门,背起剑就出门上值去了。

    一到京兆府中,小楚和周老大已经在议事厅中等他了,京兆府中,每一队人都有自己的议事厅,用以商议案情,留存关键线索,存放卷宗。

    两人一看一身官衣的柳致,就不由地指着他哈哈大笑了起来:“柳大哥,哈哈哈哈,柳大哥这身真不错,俊男一个啊!”小楚捂着肚子就快在地上翻滚了。

    柳致一头雾水,直到看到两人都身着便服,这才不明所以地问道:“为啥你俩都不穿官衣?”

    还是周老大笑着解释道:“咱们京兆府的捕快,查的案子大小都有,有很多案子是要深入民间的,穿着官衣贼容易打草惊蛇,所以一般这身儿官衣发下来,就放柜子里吃灰了。”

    柳致恍然大悟,他一脸羞愧地说:“那我回去换身便服?”

    “不用不用,咱们今天主要的探查方向还是去看看邵大人的尸身,怕是一整天都得待在仵作房了。换不换的就这样吧。”说着他紧了紧挂在腰上的烟锅,“事不宜迟,咱们现在就走。”

    “为何昨日不查?邵大人已经死了有十四五个时辰了,又是夏天,现在怕是尸身已经腐烂变形,昨日查探不是更好?”柳致边走边问道。在书院读书时,他闲暇时总爱读些演义小说,一些捕快办案的小说如《洗冤录》《平冤录》也读了不少,常识认为,死者死后的二十四个时辰内是探查尸体的最好时机,一般越早越好。

    “哟,懂的不少,看来平时没少看演义。”周老大竖起大拇指,称赞道,“邵大人死后第一时间廷尉府仵作就已经验尸出具了验尸报告,而且结果也写在了廷尉的调查手札中。手札你也看过,基本白搭,所以我得出三个结论,一是廷尉府的仵作被人买通出具了假的报告,二是确实像仵作说的那样,死因没啥特别的,三是当时邵大人刚死,尸体有些能证明死因的特征还没有显现出来。但是无论是哪种结果,咱们都得重新从邵大人的尸体开始查起。”

    柳致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有种醍醐灌顶,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

    正这时,周老大揽住他的肩膀,凑了过来,脸上满是阴险之色:“小柳,吃过早饭了没?”

    柳致一怔,显然没料到周老大会问他这个问题,“没……没吃,怎么了?”

    “没吃就好。”周老大脸上阴险之色更浓,松开了柳致,小楚也是一脸讳莫如深,但是并不多言。

    不多时,三人就来到了仵作房前,周老大从怀中掏出了三个白色的面罩,给小楚和柳致各递了一个:“带上带上。”小楚轻车熟路地把面罩带到了脸上,柳致满心疑惑,但还是照着样子把面罩系在头上。

    看二人都准备好了,周老大回头坏笑了一下,打开了仵作房的房门。

    这下柳致终于知道为什么周老大要他们带上面罩了,仵作房的房门刚一打开,一股浓烈的腐臭味道就扑面而来,直冲三人的鼻腔。周老大和小楚还好,似乎是习惯了这种味道,直接迈步向里走去。柳致强忍着那股气息,跟在二人的身后。

    进到了仵作房中,京兆府的仵作房是一间背阴的屋子,为了存放尸体方便,足有平常的三间屋大小,有十个床位,算是较大的仵作房了。柳致一进屋门,就看到整整齐齐的八具尸体,有的已经面目全非,有的则是缺胳膊少腿,残破不堪,屋中血腥味极重,腐臭的味道也更加浓烈,饶是周老大和小楚见惯了这种场面的两人,也是皱了皱眉头,新入职的柳致更加不堪,刚一看到这种画面,他就忍不住冲出了仵作房,扶着墙掀开面罩大口地吐了起来。

    周老大和小楚不知何时站在了他的身后,小楚一脸的幸灾乐祸,周老大拍打着他的后背,仍是那一脸坏笑:“一队这些没皮没脸的,肯定是前段儿杨楼街纵马案的尸体还没处理。你这刚入职,看到这种场面吐也是正常的,以后习惯习惯就好了。”

    吐的天翻地覆的柳致半晌才稍有缓解,他拿出随身的小水袋,漱了漱口,靠在墙边大舒了一口气:“呼……周老哥,小楚,你们俩故意的吧?”

    幸灾乐祸的二人这才止住笑意,周老大一脸歉笑地看着眼前的后辈:“真不是,刚入职的捕快,哪个不得经了这关?”

    小楚讪笑着说:“没事儿柳大哥,我现在看到这些都还想吐呢。”

    柳致休息够了,强提了一口气,下定决心一般地迈步又进入了那间仵作房,还是想吐,但他强忍着,再也没有夺门而出。跟在他身后的周老大看着这个年轻的背影,不由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