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剧透未来,朱元璋封我为大明国师 » 第三十四章 许洛难道真的是神仙转世?(求追读~~~)

第三十四章 许洛难道真的是神仙转世?(求追读~~~)

    洪武帝直接把军务奏疏,递给了李善长和刘伯温两人。

    “善长,伯温,你们自己看吧,边关急报!”

    “伯温,你说世上真的有那种料事如神的人吗?”

    “原本咱以为诸葛武侯算无遗策,只是天方夜谭之事,可现在看起来,这个小许掌柜,比想象中还要神乎其神啊!”

    朱元璋忍不住的再次夸赞起来。

    虽然他很不想继续夸赞许洛,但是现在军务急报的事实就这么赤果果的摆放在他们三人面前。

    就算是他们三个人再怎么不愿意相信,但许洛猜测和推断的事情,正在一步步的发生着。

    刘伯温也是反反复复的读了好几遍奏疏里面的内容,唯恐遗漏了什么关键信息。

    但是奏疏里面总共就只有那么一点字数,任凭他怎么看,也看不出来花出来。

    李善长也是再次确认道。

    “上位,这上面的信息,确保准确无误吧?”

    朱元璋则是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盯着不远处的龙柱,幽幽冷声道:

    “善长,这是军务急报,你觉得天德敢糊弄咱吗?”

    这一刻,洪武帝身上的霸气尽显,让李善长和刘伯温两人,忍不住的往后退了退。

    整个房间的气温也随着朱元璋的这一声质问,直接降低到了冰点。

    当然这还不算是最离谱的,最离谱的就是这个时候,云奇公公又拿着新的军务急报进来。

    “皇上,魏国公边疆急报!”

    朱元璋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打开了奏疏。

    结果看着上面简简单单的几行字,瞬间呆若木鸡。

    一种前所未的无力感和震撼感,就这么的从脚底,直接传遍他的全身,最后直穿他的天灵感。

    最后朱元璋更是有些恍恍惚惚的往后退了几步,手里面的奏疏直接就掉落在地上。

    看得出来,这位洪武帝现在因为这一封军务急报,直接开始失态。

    在李善长和刘伯温的印象当中,朱元璋几乎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失态的神态。

    哪怕当初在跟陈友谅战败之后,朱元璋危在旦夕,但他都没有如此失态!

    刘伯温虽然没有看到奏疏内容,但还是第一时间叮嘱云奇公公道:

    “云奇啊,这两封奏疏,务必要收好,不管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泄漏!”

    朱元璋这个时候才缓过来,赶紧附和道:

    “对,云奇,这两封奏疏,除了咱和善长,伯温之外,不能让第四个人知道,就连你都不能知道!”

    “奴婢遵旨!”

    “善长,伯温,你们也一起看看第二封奏疏吧!”

    “小许掌柜真的是神仙转世啊,竟然能够推断的如此精准!”

    本来还有些疑惑的李善长和刘伯温两人,几乎同时捡起了掉落在地上的奏疏。

    看着上面简简单单几行字,也是瞬间大惊失色。

    “臣天德奏报,臣和大军刚离开北平,就遇到百年难遇的风雪之年,目前暂时驻扎在北疆长城附近!”

    “陛下放心,天德这次无论如何,一定会把北元皇帝的人头给取回京师!”

    “但是因为天气原因,这次北伐,时间上可能还需要陛下再多宽恕些时日!”

    北疆出现了百年难度的暴风雨天气,这正是许洛之前,一直强调过的天气客观因素,可能会导致大明军队会受到阻碍。

    没想到真的被许洛一语中的!

    “云奇,你先下去吧,咱还要和善长,伯温从长计议!”

    “奴婢告退!”

    等到云奇离开谨身殿之后,刘伯温忽然一个激灵,彻底清醒过来。

    “陛下,臣一直对于天象颇有研究心得,但是这位小许掌柜,如何身在京师,却能够算到数千里之外的北疆大雪纷飞呢?”

    “实在是太过于离奇!”

    面对着刘伯温的质疑,朱元璋也是无奈的背负双手,站在原地,长叹一声,幽幽说道:

    “这也是咱一直没有搞明白的地方啊,所以咱才会说这位小许掌柜或许真的是神仙转世也不一定!”

    李善长则是非常笃定的摇头否定道:

    “这个小许掌柜一定不是什么神仙转世,虽然老臣一直相信什么鬼神之说,但是我一直觉得这不太可能!”

    “堂堂大明,当然也有懂得天象之人,最起码钦天监的人就懂得看天象,识别晴雨天气。”

    朱元璋却直接摇头,幽幽冷声道:

    “但是钦天监那帮废物,算不到千里之外,而且也做不到如此准确!

    “可是小许掌柜不但算到了,还算的如此精准!”

    “如果不是近三个月咱一直去同福酒楼,还真的就要怀疑,这个小许掌柜是不是北元余孽,这一段时间才从北元那边过来。”

    “陛下,臣刚才已经安排人去找地理志了,等下我们在看看地理志,看看小许掌柜说的盛世大唐为何衰落的时间上,气象到底如何?”

    刘伯温则是再次提议道。

    “嗯,不错,我记得小许掌柜还凭借着所谓的气象学,推断出来大唐衰落的真正原因。”

    结果朱元璋的话音刚落,一群小太监,就抬着数十个箱子过来。

    “启奏陛下,这是诚意伯安排人寻找到的大唐时期全国各地的地理志!”

    “好,放在这里吧!”

    “你们帮忙韩国公和诚意伯,一起寻找一下他们想要找的地理志!”

    随后李善长和刘伯温两人就带着小太监们一起查询。

    须臾之后,刘伯温就忽然拿出了一本书,幽幽说道:

    “陛下,小许掌柜说的没错,前唐玄宗继位之前,长安共有十九年终年无雪!”

    “除此之外,臣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当年蜀中盛产荔枝,更留下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经典传世诗篇,但是根据近年来我大明奏疏,近年来,荔枝已经退居岭南主产!”

    “不仅如此,当时的长安城甚至还盛产柑橘,根据《酉阳杂爼》记载,直至天宝年间,唐宫之中的柑橘尚能丰收,足以证明,有唐一朝,确实气候远远热于大明!”

    “另外,臣还发现,自唐末始,天下气候,便已然开始逐渐转冷!”

    “直到宋太宗时候,中原一带尚有大片竹林,但随着天气转寒,到了靖康之变前夕,宋廷已经撤裁司竹监!”

    “换句话说,从唐代开元二十九年,气候就开始变寒冷,到了五代又开始降落,再到靖康之变,再降!”

    “这每一次的快速江文,分别对应着安史之乱,五代十国,靖康之变!”

    “也就是说,每一次降温,都代表着一次天下大乱!”

    刘伯温的话音刚落,朱元璋就开始的大口的喘着粗气!

    恐怖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