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剧透未来,朱元璋封我为大明国师 » 第三十五章 大明必将重现动乱!(求追读~~~)

第三十五章 大明必将重现动乱!(求追读~~~)

    原本朱元璋就对于许洛非常的敬佩,但是现在经过刘伯温的详细查询和证实之后,他才意识到小许掌柜真的是天降于大明的在世神仙!

    最开始在听到许洛一直言说气温跟国运有关的时候,朱元璋内心还颇为不信,现在他终于相信了!

    初唐之时,天下气候湿润,长安无雪,整个江南江北,都是万物竞发,勃勃生机,丛林竞染,所有史书和文官,全部都在说这是国运昌盛之迹象。

    到了宋末的时候,观众各地却已经气温逐渐转凉,百草凋敝,风沙肆虐,江北已经凸显苍凉之景象。

    反观中原地带的东京开封,却因为气温的下降,逐渐适合粮食种植,而且有了盛唐时候,京师长安一代的气候和气运。

    不管是粮食种植,还是宜居环境,亦或者是繁荣昌盛的景象,已经有了国运昌盛之象。

    只不过到了大明开国之后,随着北方气温进一步下降之后,北方已经失去了之前的繁荣昌盛之象。

    很多言官更是有意无意的开始暗戳戳的说,大明国运不好,朱元璋杀孽太重,伤害了大明国运,才导致北方没有了半点龙气。

    此消彼长之下,与日渐凋敝的北方想必,酷热渐消的江南之地,反倒是开始凸显所谓的龙气。

    随着朱元璋大手一挥,定都应天府为京师之后,大明才逐渐繁荣昌盛起来,大明国运才有些昌盛之说。

    只不过当初刘伯温只是言语,应天府有龙脉之运,却没有像许洛这样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现在不光是朱元璋对于许洛越来越敬佩,现在诚意伯刘伯温更是脸上满显悲怆之色。

    要知道他刘伯温,号称大明诸葛武侯。

    上至三百年,下至三百年!

    不管是风水相术,还是天文象学,都是大明第一人。

    可现在自己一生苦苦研究的这些能耐,对国运之事的推演,竟然比不上一个酒楼小老板。

    耿然刘伯温无奈的就是,这个许洛看年纪也不算太大,最多也就是十七八的年纪。

    这样对比下来,岂不是更可悲,更可叹?更无助吗?

    难道是真的自己研究错了方向吗?

    不过虽然很有挫败感,但是刘伯温还是很快就整理好了自己的心情,恭恭敬敬的冲着朱元璋说道:

    “启奏皇上,臣发现,每次气候转凉,必有打乱发生,故而继续往前调了南北朝时候,各个郡的史料以及地理志!”

    说道这里的时候,刘伯温忍不住的缓缓的长舒一口气。

    这一口气,他好像是终于放下了内心的纠结之事一般。

    朱元璋和李善长,也是能够感受到现在诚意伯内心那份无奈和绝望。

    “伯温,咱知道你的本事,这个小许掌柜或许真的就是神仙转世,你不用如此羞愧,更不用自责!”

    作为刘伯温的老对手,这次李善长没有阴阳怪气,更没有出生嘲讽,反倒是很认真的关切道:

    “伯温兄,你在风水相术和天象上面的造诣,我等早已心生向往,这个小许掌柜,正如上位所言,或许本就不是凡人。”

    “没有这个小许掌柜,你依然是我大明第一聪明人!”

    面对洪武帝和韩国公的劝慰,诚意伯刘伯温也只是无奈的笑了笑。

    “感谢陛下!”

    “感谢韩国公劝慰。”

    “我知道我的能耐,你们也说了,没有这个小许掌柜,我才能够是大明第一聪明人,但很可惜,现在偏偏就有了小许掌柜。”

    “皇上,如果您真的想要启用这个小许掌柜,臣进谏,希望圣上能够行动快一些。”

    朱元璋没想到这位诚意伯,竟然这么着急的就开始劝解自己,尽早行动,让许洛进入到大明朝堂,为大明做贡献。

    “关于许洛,咱只有打算,伯温啊,你继续说你刚才没说完的。”

    “善!”

    “通过史料和地理志研究发现,南北朝的时候,天下极寒,一直到到隋初的时候,这种情况才有所好转!”

    “如果以大明,盛唐,南北朝三朝为例的话,我大明应该就是处在极寒与极暖的分解出!”

    “正如小许掌柜所言,气候不会忽然骤降,也不会忽然升温,只能是循序渐进!”

    “虽然我们不能日见其增,但是也可通过观望天象来见证日有所长!”

    “同样不会日见其损,但必日有其亏!”

    “所以,皇上,微臣想要说的是......”

    “南北朝和盛唐的乱世,很有可能会在我大明重现!”

    朱元璋:!!!

    李善长:!!!

    虽然刘伯温已经在前面铺垫了许久,但是最后说出大明会可能重现南北朝和盛唐乱世的时候,这位诚意伯内心也是颤抖的。

    原本在他的预测范围内,大明三百年之内,国运长隆,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

    可是通过许洛对于国运的重新分析和定义之后,这位诚意伯意识到自己以前的推算,可能有所错误。

    现在重新按照许洛的方法推断之后,发现大明朝根本就不可能拥有三百年的安定,甚至可能近些年就能够发生大乱。

    洪武帝此刻也是脸色凝重,正在认真的回味许洛和刘伯温两人对于国运的阐述。

    在同福酒楼的时候,他就觉得小许掌柜好像在讲解国运的时候,还有说隐瞒。

    但是当时更多的被许洛的国运新理论所震撼,并没有太过于追求这点。

    现在经过刘伯温的重新推算和提醒之后,朱元璋才意识到,当初在同福酒楼,他心神不宁的真正原因到底是因为什么。

    大明动乱吗?

    按照南北朝和盛唐的乱世推断,大明的动乱不太可能是外部,更多的就是内部藩王之乱。

    洪武三年,朱元璋自己亲自定下来藩王分封制度。

    哪怕满朝文武齐齐反对,但是这位洪武帝依然一意孤行,强行推行这个制度。

    用朱元璋自己的话来说,他不太放心外姓将军来镇守大明边疆。

    如果换做是朱家子孙的话,就算是将来发生动乱,或者谋逆造反,那大明的天下至少还是姓朱!

    你可以说这位洪武帝在藩王分封制度上面,非常自私自利。

    但是对于整个朱家皇氏家族来说,朱元璋的这个藩王分封制度,是相当的为朱家子孙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