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剧透未来,朱元璋封我为大明国师 » 第三十六章 大明还有百年挽救时间!(求追读~~~)

第三十六章 大明还有百年挽救时间!(求追读~~~)

    除了分封藩王制度,朱元璋还给朱家子孙制定了各种各样的福利。

    这些朱家子孙什么都不用做,就能够世袭罔替,而且还能够每年领取大量的俸禄。

    这些俸禄统统由大明朝廷来支付。

    当年朱元璋从一介布衣,成长为大明的皇帝,他不愿意自己的儿孙们再受跟他一样的苦。

    对于这位洪武大帝而言,他已经苦过了,知道那种每天食不果腹的日子到底有多难熬,有多想死。

    所以他才不愿意看到朱家子孙将会还会温饱担忧。

    在对待亲人这一块,朱元璋可以说做的无可挑剔。

    最为了解朱元璋心意的李善长,看着洪武帝久久不愿意说话,也是已经察觉到这位上位者现在的担忧到底是什么。

    这位韩国公李善长赶紧站出来说道:

    “上位,安心!”

    “虽然说按照小许掌柜的国运之论,结合现在诚意伯查询的地理志和史料,大明很有可能受到气候的影响,发生动乱!”

    “但是现如今的大明远不是那两晋连续数代的昏君可比拟的!”

    “不管是太子朱标,还是晋王朱棡,亦或者燕王朱棣,皇子们各个都是人中龙凤,绝对不会让大明陷入困境!”

    “纵然天气真的逐渐转冷,但是那估计也是百年之后的事情了。”

    “换句话说,我们大明至少还有百年的补救时间,只要通过这百年数代人的努力,相信大明就不会重蹈覆辙!”

    不得不死,李善长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官之首,真不是单纯的靠着拍马屁就可以的。

    这位韩国公的才学见识,并不比刘伯温差。

    只不过诚意伯一心追求的是名留青史,所以不太愿意研究官场和人情世故。

    进而这种高风亮节的气质,倒是吸引了很多读书人的崇拜。

    很多翰林院修史的翰林学子,对于这位诚意伯也是非常敬佩,在传播的时候,也是自然而言的就有点神话了这位诚意伯。

    相较于诚意伯刘伯温的高风亮节,寒国公李善长却是那种非常实在的人。

    李善长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当初不管是跟随朱元璋一起造反,还是定国之后,成为大明的宰相。

    这些都是他李善长很明确的准求。

    在这位韩国公的认知里面,只要他能够成为大明的宰相,那后世的史料里面就一定有他的一席之地。

    当然如果他能够辅佐朱元璋,治理好大明朝的话,那么他在历史上的评价并不会比魏征等人差。

    正是因为这份理念在,所以韩国公非常熟悉官场的门门道道,而且人情世故也做得非常好。

    整个大明朝堂,文武百官,提起李善长就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

    除了刘伯温的一些极端门生,非常讨厌李善长这种喜欢钻营的官员之外,李善长可以说就是没有任何的敌手。

    就算是太子朱标和众多皇子,对于这位韩国公也是相当的尊敬。

    当然最最重要的就是当今的圣上,洪武帝朱元璋,一直对于李善长的所作所为,包括为人也非常满意。

    反倒是朱元璋对于不近人情的刘伯温有点不太感冒。

    如果不是刘伯温才高八斗的话,按照朱元璋的性格是真的不稀罕跟刘伯温每天混在一块。

    对于朱元璋来说,这个刘伯温不管是面对谁,哪怕他这位九五之尊,也会时不时的显露出一点点傲气。

    文人风骨嘛!

    这种情况很正常,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朱元璋也是遵循老祖宗的规矩,在大明定下了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

    只不过每次看到刘伯温在他面前卖弄学问的时候,这位洪武帝打心眼里面就不高兴不开心。

    因为从拱卫司那边曾经传说过来消息说,这位诚意伯一次在家里面喝酒,因为喝多了,就多说了几句实话。

    在这位诚意伯眼中,当今的洪武帝出身只是一介布衣,甚至当初还当过和尚,做过乞丐。

    就算是做了皇帝,也是上不了台面。

    哪怕是朱元璋成为了皇帝之后,非常的勤政爱民,而且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休养。

    在他刘伯温看来,朱元璋还是原来那个皇觉寺的朱元璋,根本入不了他刘伯温的法眼。

    本来按照这位洪武帝弑杀的性格,听到这样的言论,不管三七二十一,肯定会给刘伯温一个痛快。

    但是圣贤的马皇后知道了这件事情,第一时间就劝阻了朱元璋。

    用马皇后的话来说,当初大明建国,论功行赏的时候,刘伯温整整比李善长低了两个爵位。

    但是两人在大明建国之前,所作的贡献是相差无几的。

    换做任何人,可能面对这种不公平的待遇,早就会选择辞官回乡种田。

    但是刘伯温并没有这么做,反倒是心平气和的接受了朱元璋的诚意伯封赏,更是不断的劝阻下面浙东党派的官员闹事。

    对于这位诚意伯而言,他不在乎自己的个人得失,他只想大明朝能够让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就成。

    当然也可以用另外的一个角度去解读,那就是对他刘伯温而言,在他眼里面,大明朝不管谁当皇帝,都不重要!

    重要的就是天下的老百姓是否能够衣食无忧。

    说句实在话,这位诚意伯的精神和风骨,还真的有点大宋时期那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公风骨。

    只不过刘伯温自以为这些小心思,朱元璋应该猜不到。

    就算是洪武帝猜到了,也不会对他怎样。

    因为至少,现在不管是对于他朱元璋而言,还是对于大明朝堂而言,亦或者是对于大明天下而言,再或者是对于大明的老百姓而言!

    现在这位诚意伯刘伯温还有用!

    这就是现在诚意伯最大的底气!

    虽然那次朱元璋要杀刘伯温的心,被马皇后劝阻下来。

    但是自此之后,朱元璋对于这位诚意伯,就心生芥蒂。

    在刚才听到刘伯温说道,大明可能又要重现南北朝和盛唐动乱的第一反应,这位洪武帝想要直接斩杀刘伯温。

    对于朱元璋而言,现在刘伯温的话,那么是对的,是真的,但是也是大逆不道的胡话!

    只不过朱元璋对于刘伯温的杀意转瞬即逝,很快他就平复下来。

    现在听到了李善长的劝阻之后,更是内心安定了许多。

    没错,大明还有百年时间可以补救!

    这百年来,大明历代君臣,只要携手并进,一定能够克服难关,延绵大明万世不朽之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