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犬子汉高祖 » 第四十三章 悲哀的哀王

第四十三章 悲哀的哀王

    “怎么了?”

    “两个月前楚幽王薨,因为没有儿子,他的同母弟弟犹继位,可另一个也是楚考烈王儿子的负刍不答应。”

    “为何?”

    刘伯喝了一口水,平定了一下情绪,然后接着告诉父亲。

    原来,宫中私下一直传说,犹根本不是考烈王嫡子,是幽王同母弟,而是一个普通宫女所生,只是因为幽王小时候身体弱,太后害怕失去儿子将来富贵不保,就偷偷收养,并杀死了宫女。

    “据说负刍的门客调查得到了所谓确凿证据。既然犹也是庶出,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我是兄长,怎么能让他当楚王?于是负刍竟然指使手下门客,杀死了新立的楚王犹,自立为楚王。”

    “既然不承认是太后所生,看样子十年前杀死春申君而上位的令尹李园,和他的这个太后妹妹危险了。”刘执嘉还记得儿子刘季当年说的关于李园下场的预言。

    “您说得太对了。李园全族被杀,包括他的太后妹妹。”

    “啊?!要我说,李园该死,贪图富贵者,终将为富贵而死啊。只是这个熊犹死的就有点冤枉了。”刘执嘉不禁赞叹儿子刘季的先见之明了。

    “是啊,所以新楚王负刍给了一个谥号哀,是为楚哀王呢。”刘伯也露出了同情的神色。不管是太后嫡子还是宫女私生子,本来无心当这个楚王,结果匆忙被所谓母亲和国舅兼令尹推上王位,就稀里糊涂被刺杀,确实名副其实太悲哀了。

    “现在楚国人心震动,我们县师都出动上街戒严,看来这个新楚王负刍害怕地方出乱子,被有心反对他的人利用呢。”

    “那看样子这个新楚王手段还是很厉害哦!”由于本来就对李园和楚幽王没有什么好印象,刘执嘉不禁对这个考烈王的庶出长子报以希望。据说已经四十多岁了,敢有如此野心和决断,这乱世说不定需要这样的楚王呢。

    ”是啊,听说县衙里也是人心惶惶,一朝天子一朝臣,看来要换新县令了。“刘伯叹息道,“不管是谁当,反正能太平安定下来才好。”

    儿子刘伯走了。

    刘执嘉的心却无论如何安定不下来了。

    刘季在魏国怎样了?

    没有秦攻打魏国消息,如今楚国内乱,秦是否会借机攻打楚国?

    如果这样,儿子是否担心家中而赶回来?

    那就不要回来好了,可万一魏国也同时遭到秦国攻击呢?要知道目下的秦国已有了同时进攻两国的实力啊。

    在忐忑不安中,刘执嘉度过了大半年。

    新年来到,刘执嘉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了:秦将王贲统兵十万,没费多大力量就攻下了楚国十多座城池。这可是刘执嘉记忆里楚国被秦军攻击得最狼狈的情形。

    楚国人心浮动,而刘执嘉在担忧中又庆幸,儿子刘季没有回来,而魏国没有被秦军攻打的消息传来。

    不过,让刘执嘉没有预料更弄不明白的事情也发生了:秦国大军二十万,以王贲父亲王翦统率,同时准备攻打燕国,而燕国派使者到秦国准备割地求和。

    这意味着王翦的军队是以韩赵两个刚灭亡的国家为立足地展开的攻击啊!

    难道韩赵两国的百姓就轻易归顺了秦国?这可是灭国之恨啊?

    可是,和以往不同的情形也让刘执嘉察觉了,那就是韩赵两国被灭,可自己身处的楚国丰邑却没有什么亡国逃难而来的流民。这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魏国目前安全,而燕国又能割地求和,那么楚国怎么办?是否秦军兵锋马上就要到丰邑来呢?

    --------

    越想,刘执嘉感觉自己的脑子越不够用,还是儿子刘季既读了书,又远行交游,本来见识也远远高于自己——如果能有哪一天,儿子能与自己座谈,从容告诉自己背后原因就好了。

    想起自己从小压抑儿子,莫要随意谈论天下大事,普通百姓管不了,反而招灾惹祸。可如今,这天下大事的后果却要实实在在落在每个人身上,自己却如一叶障目,临渊难知。唉,天下虽大,何处能安放一把锄头?

    “太公,不知季大哥何时回来,这次远行时间可太长了点啊?”刘季的发小卢绾来了。没想到,他告知刘执嘉最新的消息,而这消息让刘执嘉却更是担心了。

    新楚王负刍也提出了割地求和!

    “燕国也请求割地,现在楚国也割地,割地真能求到秦国停手吗?难道燕楚魏、甚至齐国就不能再次联手对付秦国吗?”唉,本来还指望新楚王即位,能给百姓带来新气象的,可看来也只是苟活而已了。当然这话刘执嘉闷在了肚子里没说。

    “卢绾啊,你有魏国的消息吗?如果秦国答应了燕国和楚国的割地求和,而魏国抵抗的话,那秦国岂不是要转头对付魏国?”

    “太公,您在担心季大哥是吗?我想看情形反而暂时魏国无忧。”卢绾神态笃定地道,看来,儿子刘季经常和卢绾这帮人纵论天下,卢绾读书在这群人里算最多的,听听他的见识如何?

    “太公您不知道吧?本来楚王因为刚继位,顾虑先稳定国内,所以向秦国提出,拟献青阳(今湖南长沙)以西地以求和。谁知秦根本就打算灭亡楚国,仍派李信率二十万大军进攻平舆、寝和郢陈(今河南淮阳)等地。

    “陈郢?那可是楚国故都啊!唉,楚国都被欺负到如此地步了。”刘执嘉叹息道。

    “太公,我话还没说完呢。幸亏咱们楚国也出了如赵李牧一般的大将,竟然力挽狂澜、反败为胜啦!”

    “真的?是谁?”这下的出乎意料让刘执嘉激动起来,毕竟如今身为楚国人,他当然希望楚国获胜了。

    “项燕。当然也怪秦国太过狂妄,在连灭韩赵两国后,竟然就趁着我新君刚立,急于进攻我楚国,那个李信更是年少气盛,狂言给他二十万人就能灭亡我国,可谁知攻下郢陈后不久,我楚国人就发动了反抗,让他后方不稳,这时项燕就大显才能啦。”

    在卢绾的叙述中,刘执嘉想象着:因为秦王决意攻灭楚国,昌平君熊启——这个曾平定嫪毐叛乱、取代吕不韦已经担任丞相十余年的楚考烈王之子,在这个敏感时刻被罢免了丞相职位,而美其名曰到郢陈看住被俘的韩王安以安定后方,没想到昌平君突然动手,联络楚军偷袭夺回了郢陈,缴获了大批军粮物资。

    李信被迫回军,打算迅速镇压夺回郢陈后再整顿作战,此时项燕已经和昌平君里应外合,一方面派小股队伍袭扰,迟滞李信回军速度,另一方面利用地理熟悉优势,提前赶到险地设伏,大败李信。秦军七个都尉被杀,被秦军攻占的十多座城池也都收回了。

    “太好了!项燕果然是国之干城、中流砥柱啊,还有那昌平君没有忘记自己是楚王后代,也是个血性男儿。”刘执嘉不由得一声喝彩。

    “是啊!秦军失败无疑是大好事,可是——我还是担心楚国,还有魏国的消息。”卢绾随着刘执嘉绽开的笑容很快又收敛了,二人接下来是对视后的长久沉默。

    楚国毕竟势弱,强秦向来吃亏后会疯狂的报复,今后项燕还能创造奇迹吗?在楚国受挫,秦国是否会转而进攻魏国,先攻灭魏国呢?要知道,如今的魏国在多次战败割地后,已只剩下国都大梁(开封)附近的一些城邑,纵使信陵君再世,再次合纵,恐怕也难以回天了。

    刘季,你怎么样了?安全第一,你可得给我活着回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