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周易哲学解读 » 《天下第一哲学》(四十六)

《天下第一哲学》(四十六)

    ——《周易》六十四文政治哲学译解

    第四十六篇《周易·升》文译解

    (原文)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允升,大吉。孚乃利用禴,无咎。

    升虚邑。王用亨于歧山,吉,无咎。贞吉,升阶。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译文)

    “四十六、上升发展,非常亨通的事情,并利于德行高尚之人的效力;不用担忧,向南方发展,吉祥。

    公平正义的发展上升,非常正确。把爱民作为根本,才利于四时之祭,没有过失。使那些落后空虚的城邑尽快发展上升起来。君王推行发展的方针措施,就通达顺利像拥有岐山那样吉祥而无咎害。前途光明,一步一步的上升发展。深谋远虑的思考,如何使国家发展上升,才有利于社会不停止的向前。”

    (解说)

    “升”:上升,升起。本篇题目立论的是“国家发展上升,是非常正确的事情,并有利于德行高尚的人出来效力,不用担忧,向南方开辟发展,正确。”这就是本篇的主题,发展才是硬道理。而且,目标是朝着南方开辟发展,这里的“南征吉”符合西周中期开辟发展的历史背景。

    “允升,大吉。”

    “允”:诚实,公平。这句话是说“公平正义的去发展上升,才是好事情。”这是承题目里的“南征吉”之意,所体现的是反对战争,应公平的去实现国家的发展与上升。

    “孚乃利用禴,无咎。”

    “孚”:爱。“禴”(yuè):四时之祭。

    本句依然是强调在发展过程中要以爱民为根本。本句是说“有了爱民作为根本,才有利于四时之祭,没有害咎。

    “升虚邑”。

    “虚”:空虚,不真实。“虚邑”:落后的城市或地区。本段虽三个字,但讲述了一个道理,这是说通过国家的发展上升,也就把那些落后的地方带动起来。

    “王用亨于歧山,吉,无咎。”

    本段是借历史事件来说明道理,是借周人拥有岐山(周人的发祥地)享有封国地位,说明周初得民心而使国力不断的发展壮大。因周人有了岐山才有了根基,才有后来的大发展。这是借周王拥有岐山,是爱民的结果,爱民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爱民是有利无害的事情。

    “贞吉,升阶。”

    “阶”:台阶。本句是说“前途吉祥,应一步一步的上升发展。这是用台阶来比喻,国家上升发展,会一步一个台阶的那样上升。

    “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冥”:昏暗,深远,深思。“冥升”:其意指深谋远虑的思考如何使国家发展上升。“利于不息之贞”,其意是“有利于不停止的向前发展”。有了坚持爱民的基本原则,又有发展的思考规划,自然国家上升发展才不会停滞。

    本篇是阐述国家发展上升的道理,而中心是强调爱民作为立国的根本,才有利于大人的出现与效力,才有利于社会向前发展。

    我们再看看明代还是奉敕编修的《周易大全》一书里,对《升》的注释。

    只看对今本《周易·升》卦爻辞的注释,删去属《易传》注释文的注释。

    “[周易下经】第46卦-升卦䷭地风升卦(巽下坤上)-(明)胡廣等敕纂《周易傳義大全•卷十六》

    《传》:升序卦: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物之积聚而益高大,聚而上也,故為升,所以次於萃也。为卦坤上巽下,木在地下,为地中生木,木生地中,长而益高,为升之象也。

    【原文】升卦䷭卦辞:

    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

    《传》:升者,进而上也。进升,則有亨义,而以卦才之善,故元亨也。用此道以见大人,不假忧恤,前进则吉也。南征,前进也。

    《本义》:升,进而上也。卦自解来,柔上居四,内《巽》外顺,九二刚中而五应之,是以其占如此。南征,前进也。

    ○朱子曰:升南征吉,异《坤》二卦,拱得个南,如看命人虚拱底说話。

    ○董氏曰:升者,柔进而上也。柔进而上,所以元亨,由卦才之善也。

    ○潘氏梦旗曰:升,自下而上者也。乃升之初,宜择所从,惟见大德之人則无忧,向阳明之方则得吉也。

    ○中溪张氏曰:升,进也。升而上之,则有大通之理,是以元亨。大人,三也,用見五应之也。勿恤勿劳,忧恤也。南征,前进也。二能前进以应乎五,则吉矣。《明夷》合《坤》《离》成卦,故九三亦谓之南狩。

    ○云峰胡氏曰:木生於地,有进而上之象。《巽》下《坤》上,《巽》《坤》之中有《离》,故有南象。自《巽》而《坤》,其行自南,故有南征之象。《晋》与《升》皆取进之义,《晋》则《明夷》出于地上,方进而未已,故不假言亨。升则木方生於地中,他日可必其进而未已,故言元亨。欲进于位者,用见有位之大人,则不忧其位之不进。欲进于德者,用见有德之大人,則不忙其德之不进。然易以阳为大,凡言大人者,皆阳爻也。萃见大人,六二见九五之大人也。《升》见大人,六五见九二之大人也。六五能下应九二之刚中,则不必忆而有南征之吉,专以德之进而言也。

    ○隆山李氏曰:升首曰元亨,何也?以画言也。与《蛊》、《鼎》、《大有》皆九居二,六居五,故皆曰元亨。此盖主阳刚之画,有应于上而言之也。

    【原文】

    初六:允升,大吉。

    《传》:初以柔居《巽》体之下,又《巽》之主,上承於九二之刚,《巽》之至者也。二以刚中之德,上应於君,当升之任者也。允者,信从也。初之柔《巽》,唯信从於二,信二而从之同升,乃大吉也。二以德言则刚中,以力言则当任。初之阴柔,又无应援,不能自升,从於刚中之贤以进,是由刚中之道也,吉孰大焉?

    ○潘氏曰:初六阴柔在下,无应於上,本不能升,密比九二刚中之臣,阴阳志合而相允,九二援而升之,所以大吉。贤者在下而无与,非遇特达之知,何以自奋哉?

    《本义》:初以柔順居下,《巽》之主也。当升之时,《巽》於二阳,占者如之,则信能升而大吉矣。

    ○王氏大宝曰:柔自下升,以刚而孚,允升之象。柔得刚而大,大吉之象。

    ○云峰胡氏曰:晋三众允下,为二阴所信也。升初允升上,为二阳所信也。以阴信阴,不过悔亡。以阳信阳,故大吉。

    【原文】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

    《传》:二阳刚而在下,五阳柔而居上。夫以刚而事柔,以阳而从阴,虽有时而然,非顺道也。以暗而临明,以刚而事弱,若黾勉於事势,非诚服也。上下之交不以诚,其可以久乎?其可以有为乎?五虽阴柔,然居尊位,二虽刚阳,事上者也。当内存至诚,不假文饰於外,诚积於中,則自不事外饰,故曰利用禴,请尚诚敬也。自古刚强之臣,事柔弱之君,未有不为矫饰者也。禴,祭之简质者也。云孚乃,谓既孚乃宜不用文饰,专以其诚感通於上也,如是则得无咎。以刚强之臣,而事柔弱之君,又当升之时,非诚意相交,其能免於咎乎?

    《本义》:义见萃卦。

    ○建安丘氏曰:二与五为正应,九二为《巽》木刚直之《乾》,六五在《坤》地之中,而能生木者也。二五相而相孚,犹用薄祭,亦可荐之於神明矣。

    ○临川吴氏曰:二刚中而应五,然五柔未易速孚,故必待既孚於五,而后乃利用禴也。禴者,宗廟之礼,薄於常时者。然诚孚於上,而后用禴,則上不疑其简,故无咎。

    ○中溪張氏曰:萃六二以中虚为孚,而与九五应。升九二以中实为孚,而与六五应。二爻虚实虽殊,其孚则一也。孚则虽用禴而亦利,故二爻皆曰孚乃利用禴。彖言刚中而应,指此爻也。

    ○云峰胡氏曰:萃与升相反,萃之二曰孚乃利用禴,则宜如《损》六二十朋之龟,言之於反卦六五可也。今皆在下卦中爻言之,何哉?萃六二求萃於上,升九二求升乎上,故其义同。萃六二以柔而应九五之刚,升九二以刚而应六五之柔,其以至诚感应則一也。故爻辞同,而彖传刚中而应之辞亦同。

    ○李氏元量曰:萃之二柔也,则疑於进之易,故引吉无咎,而后孚乃利用禴。升之二刚也,刚则能审义以进,故即其才孚乃利用禴而无咎也。

    【原文】

    九三:升虛邑。

    《传》:三以阳刚之才,正而且《巽》,上皆順之,復有援应。以是而升,如入无人之邑,孰御哉?

    《本义》:阳实阴虚,而《坤》有国邑之象。九三以阳刚当升时,而进临於《坤》,故其象占如此。

    ○云峰胡氏曰:阳一故实,阴二故虚。九三进临坤阴,如入无人之邑,其升如此之易者,刚正故也。

    【原文】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

    《传》:四柔顺之才,上顺君之升,下順下之进,已则止其所焉。以阴居柔,阴而在下,止其所也。昔者文王之居岐山之下,上顺天子而欲致之有道,下順天下之贤而使之升进,已則柔顺谦恭,不出其位,至德如此,周之王业用是而亨也。四能如是,则亨而吉且无咎矣。四之才固自善矣,复有无咎之辞辭何也?曰:四之才虽善,而其位当戒也。居近君之位,在升之时,不可复升,升则凶咎可知,故云如文王则吉而无咎也。然处大臣之位,不得无事於升,当上升其君之道,下升天下之贤,已則止其分焉。分虽当止,而德则当升也,道则当亨也。尽斯道者,其唯文王乎?

    ○进斋徐氏曰:岐山在禹贡雍州境南,《坤》西南象王,盖指文王而言。六四《坤》体本顺,又以柔居柔,順之至也。以順道而升,此岐之王业所以亨也,故有吉而无咎。或曰:《升》卦二、四不言升,何也?曰:五,君位也。二应五,大臣也。四承五,近臣也。其位不可升也,升則疑于五,而有逼上之嫌矣。故在二言孚,在四言順,其义可槩見矣。

    《本义》:义见随卦。

    《或問》:亨于岐山,朱子曰:只是亨字。此是王者有事于山川之卦。

    ○王亨于岐山与亨于西山,只是说祭山川。

    ○问:《升》、《萃》二卦,多是言祭亨。萃固取聚义,不知升何取义?曰:人积其诚意以事鬼神,有升而上通之义。

    ○云峰胡氏曰:随上体兑,兑正西羑里,视岐山为西方,故曰西山。此卦上体坤,《坤》位西南,故只曰岐山。山皆以在上卦取象。《萃》曰亨曰禴,升亦曰亨曰禴。萃取精神之聚,可以事鬼神。升则言人能聚精神以事鬼神,有升而上通之义。

    【原文】

    六五:贞吉,升阶。

    《传》:五以下有刚中之应,故能居尊位而吉。然质本阴柔,必守贞固,乃得其吉也。若不能贞固,則信贤不笃,任贤不终,安能吉也?阶所由而升也,任刚中之贤,辅之而升,犹登进自阶,言有由而易也。指言九二正应,然在下之贤,皆用升之阶也,能用贤则汇升矣。

    ○沙随程氏曰:下应刚德之臣,自二升五,如阶有级,此人君升进贤臣之象。

    《本义》:以阴居阳,当升而居尊位,必能正固,则可以得吉而升阶矣。阶,升之易者。

    ○朱子曰:六五贞吉,升阶,与萃九五萃有位,匪孚,元永貞,悔亡,皆谓有其位,必当有其德。若无其德,則萃虽有位,而人不信,虽有升阶之象,而不足以升矣。

    ○云峰胡氏曰:九三升虚邑,六五升阶,皆象升之易也。九三刚正,故无戒辞。六五先贞吉之占,而后升阶之象者,谓升而不正则不吉,虽有升阶之象,而不足以升也。

    ○扬氏曰:六五以柔得尊位,其进甚易,故曰升阶。

    ○雷氏曰:六五贞吉,升阶階,儒以为践祚,盖贞吉然后可以升天子之位也。

    ○中溪張氏曰:《坤》为上,故曰阶。六五柔进而上行,貞正则吉。阶而升之,则由岐山而丰镐,可以尊处九陛之上矣。

    【原文】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传》:六以阴居升之极,昏冥於升,知进而不知止者也,其为不明甚矣。然求升不已之心,有时而用於贞正,而当不息之事,则为宜矣。君子於貞正之德,终日乾乾,自强不息。如。上六不已之心,用之於此,则利也。以小人贪求无已之心,移於进德,則何善如之?《本义》以阴居升极,昏冥不已者也。占者遇此,无适而利,但可反其不已於外之心,施之於不息之正而已。

    ○冯氏去非曰:冥升犹言冥行也。

    ○中溪张氏曰:上六处《坤》之上,升之极,犹之晦冥阴暗而犹升焉,此進而不息者也。然贞而不息叫利,不贞而不息则何利之有?若能以升位之心而移之於升德,则譬山之积尘,海之积污,愈增高大也。

    《易》曰:终日乾乾,自强不息。

    《诗》云:文王之德之纯,纯亦不己。此非利於不息之貞也欤?

    ○兰氏廷瑞曰:冥者,晦也。《升》、《豫>皆以阴升居上位,故《豫》曰冥豫,《升》曰冥升。

    ○云峰胡氏曰:《豫》上六冥豫,戒以成有渝。《升》上六冥升,戒以利乎不息之贞者。《豫》上《震》,《震》,动也。欲动其悔过之心,变其《豫》不为《豫》也。《升》上《坤》,《坤》,順也。欲順其不已於进之心,移於不息之贞也。”

    《周易大全》是有明代胡广、杨荣、金幼孜等四十多位进士共同编撰。是一部汇集前人《易》学观点的著作。是明永乐年间皇帝下令编修的《五经四书大全》中的一部。

    我们连此举例,已举例帝制里的几部对今本《周易》是奉皇帝下令编修的注释,其特点在编修注释中不凡大量引用前人的说法。不过从那些注释中来看,犹如天方夜谭。不知那时考取的进士是咋考《周易》内容的,考官又是如何能看懂考生的《周易》考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