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周易哲学解读 » 《周易大发现》(五十五)

《周易大发现》(五十五)

    卷五:发现了《周易》学术

    第六节:《系辞传》对今本《周易》的总体概述

    三、《系辞》里不成哲学体系的一些哲学观点

    我们说《系辞》是亦筮亦理的论述今本《周易》,从筮术上则论述了八卦卜筮的原则与方法。那么在"亦理"上,《系辞》已然是远离了《周易》的本义,并不是阐述《周易》里所讲述的君子修身、齐家、治国上的政治道理,而是从八卦象数、阴阳,天地人三道等生发出适应帝王专制需要的筮术与神秘学说。

    正因《周易》里既没有讲卜筮理论,也没有讲如何卜筮的方法,讲的是属政治哲学,是为君子讲述修身、齐家、治国的政治道理。反而现在人把《周易》称之谓是卜筮之书,认为是古代卜筮的底本。而《系辞》里却讲述了卜筮的方法与原则,反而被当今学者称之谓哲学和辩证法的思想。​​​那么,《系辞传》又是什么能使其现代人们认为是哲学思想呢?

    《周易》是我国的第一部政治哲学书籍,这是有《周易》本身的内容所决定。现代学者多是步《系辞》及朱熹后尘之说,把《周易》看成是筮卜之书,不承认《周易》是哲学,这种错误的认识应当纠正。讲中国哲学史,不谈《周易》,中国的哲学就成了无源之水。

    我们已知《周易》是一部政治哲学,不能说它是一部伦理哲学,或精神哲学,更不能说是一部自然哲学。现在一些人说《易经》(人们误称是单指《周易》)是一部自然哲学,是把《易传》混同于《周易》。并把《系辞》里的有关“八卦”、“阴阳”之说,阐发为宇宙生成论。但《易传》不是《周易》的组成内容,《易传》是解释、阐发《周易》的,属《周易》的学术东西。

    《周易》一书里没有“阴阳”,“太极”,“五行”,“八卦”之说,《周易》不探讨世界的起源问题,也不探讨宗教及精神现象,没有所谓的“物质”与“精神”的学说。

    《周易》一书里讨论的是政治主张。即如何使“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周易》无疑是一部政治哲学,并且是一部忧患意识极深的一部政治哲学。我们从《周易》里看到的是一副完整的治国政治画卷,《周易》里阐述了一套的治国道理。用朴素的辨证方法(即用成熟的经验类比,比喻寓理),给君子讲述政治道理,即安邦治国的策略与主张。《周易》里没有神秘主义,也没有神学思想,既没有迷信占卜,也没有专制思想。《周易》里只有各种的爱民政治观点与忧患意识。《周易》其宗旨是在于政治上寻找出一条理想和谐的治国之道,《周易》可称为东方的一部《理想国》。

    《周易》是一部政治哲学,而不涉及“宇宙”,“本体”问题。而一些学者把《易经》称为自然哲学,主要是从《易经》里的《系辞》中涉及到的“八卦”,“太极”,“阴阳”学说,而统称为《易经》的哲学思想。现在多数人又把《易经》之称等同于《周易》之名称。实际《易经》里的《易传》内容,与《周易》不相干。而现在多数人讲《易经》的哲学只是针对《易传》里的东西而阐释,并不涉及《周易》的哲学思想。因为他们已把《易经》里的包括的《周易》,即所谓的“六十四卦爻辞”看作是筮卜占辞而排斥其所讲的《易经》哲学之外。这是现代对所谓的《易经》哲学研究学术上的主流。那么,这里我们有必要对《易经》(即今本《周易》加《易传》)中所谓的八卦,阴阳、太极等学说(即《系辞传》里所阐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等本是占筮上的东西而形成的神秘思想学说,被现代学者所诠释为“宇宙生成模式”,应与《周易》政治哲学区别开来。​​​

    《系辞》所阐述的那套八卦理论下的太极、阴阳等,能否成为现在的学者们所说的宇宙生成论吗?

    笔者在另著《周易》哲学解读一书里,已用大量的篇幅讨论了《周易》与“八卦”筮术的区别。使我们明白《周易》与“八卦”筮术的历史渊源及如何使两者混为一谈的历史过程。也使我们知道了“八卦”筮术的内容是何,人们又是如何用“八卦”来算命的。并且也可从《系辞传》看到所进行的一系列八卦筮术学说原则与方法。而现在人们又是如何把《系辞》里的八卦诸说上升为八卦哲学(即所谓的“宇宙论”)呢?

    这里出现的“八卦哲学”又是如何一回事呢?“八卦”筮术(算卦)与“八卦哲学”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

    我们了解《周易》哲学,既要了解《周易》政治哲学与“八卦”卜筮的不同。也要了解《周易》政治哲学与现代人诠释的“八卦”(即宇宙生成论)哲学的不同。这三者不可混为一谈。

    我们已知《周易》与《易传》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易传》里出现的“八卦”理论,主要是《系辞传》里的“八卦”理论,即被现代人又生发出的“八卦”哲学,包括卦画阴阳,太极,道器等命题。

    《周易》政治哲学是有六十四篇文章所组成的哲学思想。这是产生在西周后期的一部哲学书,是为“君子”讲述的修身及治国安邦的政治道理。那才是《周易》一书的原创与本义。《周易》六十四篇文章没有“阴阳”,“八卦”(天、地、风、火、雷、泽、山、水),太极等说法。而这些被现代人称之谓哲学概念,是《周易》后学的观点。是出现在“易学”(这里是指《周易》学术)里的内容。“易学”的早期学术汇编被称为《易传》(或叫“十翼”)。特别是《易传》里的《系辞》文里有这些说法: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一阴一阳为之道。”

    “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系辞传》里出现了“八卦”,“阴阳”,“太极”这些说法,而《说卦传》也已将“五行”纳入“八卦”取象中。“乾为天”,“坤为地”,“巽为木”“坎为水”,“离为火”。

    战国末期产生的《洪范》一文(《尚书》里的伪作)对“五行”已有详论:“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为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苦。”

    “八卦”,“阴阳”,“五行”,“太极”之说是《周易》古典政治哲学之后的学说。这些学说被现代学者多称为《易经》哲学,也多认为是“形而上”的宇宙论。那些学说观点不过是从“八卦”(包括一套被称为的“卦符号”系统)理论发展出来的,说《易经》哲学,倒不如说是“八卦哲学”为好。但人们不称“八卦哲学”,而称《易经》哲学,但所阐述的内容不过是从“八卦”的卦画系统及阴阳,太极这些观点出发而上升为宇宙论意义。

    为加深这“宇宙论意义”的印象,听听权威者的说法。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里这样说:“《易经》是一部占卜的书,后来儒家赋予它以宇宙论,形而上学的意义,并且从宇宙论联系到伦理,进行阐释,这边是现在附于《易经》之后的"易传"。”

    又说:在“易传”中有两类不同的陈述句,一类是关于宇宙和其中包含的万物,另一类则是关于《易经》本身抽象符号体系。《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虽然后来新的儒家把这几句话作为形而上学和宇宙论的基础,这几句话并不是指宇宙的生成,而是指《易经》中符号系统。但是“易传”中认为,“《易》与天地准。”这是说,在宇宙之中有些符号和公式的确切对应物。因此,这两类陈述又能够互相对换。以“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来说,它是指宇宙而言,但它和《系辞上》所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又是可以互换的。“道”和“太极”是相当的,而“阴”和“阳”则是两形式,即“两仪”。《系辞下》又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它与《系辞上》所说:“生生之谓易”是两种不同性质的陈述句。前者联系到宇宙,后者则是联系到《易经》,但它们又是可以相互替换的。(《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新世纪出版社2004年版第147第149页)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文》,是作者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写成《中国哲学简史》,于1948年由美国麦克米兰公司出版。

    这是在西方最早介绍中国哲学的书,其影响很大。

    我们再看《辞源》对《周易》一词的解释:“《周易》也叫《易经》,我国古代有哲学思想的占卜书,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内容包括经,传两部分……主要通过象征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的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人事变化,以阴阳二气的交感作用为产生万物的本源。”

    我们所举上面两例。首先别被上面所引文里的对其名称内容给弄混了。冯友兰说的《易经》是不包括《易传》的内容,应是指《周易》了。而《辞源》里说的《周易》又包括《易传》(这是历史至今对《周易》称谓的混乱现象)。

    通过上面的引文,冯先生说《易传》在阐释《易经》这部占卜书时上升为宇宙论,形而上学的意义。所谓的宇宙论,形而上学的意义,就是体现在《系辞上》里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说法。

    而《辞源》里说:“《周易》又叫易经……一是用八种自然现象的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人事的变化。二是以阴阳二气的交感作用产生万物的本源”。

    《辞源》这里说的“《周易》又叫易经”是有两种内涵:一是算卦的,另一种是所谓的宇宙论,形而上学的意义了。

    虽然《辞源》里的解释不像冯友兰说的《易传》赋予《易经》(指《周易》)宇宙论,形而上学的意义,是指称关系明确。但《辞源》把《易传》也包括到《周易》及《易经》这种名称里而说有两种内涵,即“算卦”(即所谓的“用八种自然现象的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人事的变化”)及“宇宙论,形而上学”(即所谓的“以阴阳二气的交感作用产生万物的本源”)。虽然指称的名称关系不明确,但也说明《易经》或称《周易》里讲的“本源”,同理是指宇宙论,形而上学的意义了。由《辞源》里解释的“经”是算卦的,而“传”是讲阴阳本源的。岂不与冯表述的基本一样。也就是说是《易传》赋予了《周易》这本是算卦之书以宇宙论,形而上学的意义。事实上确实是《易传》里的《系辞》里出现了“阴阳”,“太极”,“八卦”理论。《周易》里本没有这些说法。《系辞》里的有关涉及“阴阳”,“太极”,“八卦”学说,我们可称为“八卦哲学观点”,也就是前面引用《中国哲学简史》里说的“宇宙论”,“形而上学”和《辞源》里解释的“本源”之说。

    既然“八卦”,“太极”,“阴阳”这些说法出自《系辞》,就不能代表《周易》。那些所谓《易经》里的哲学,不过是把本属《易传》里的内容阐述一凡,所以一些学者所说的《易经》是自然哲学,并不是指《周易》里的内容,而是通过《易传》阐发出的东西。可他们打着《易经》名称,在称谓上就搞得很混乱。往往人们又认为讲《易经》哲学,就是《周易》的哲学了。实乃《周易》不涉及“阴阳”,“太极”,“八卦”之说,《周易》一书自然不是所谓的自然哲学了。那么,《系辞》里出现的“八卦”,“太极”,“阴阳”说法,是否就是“形而上学”,“宇宙论”呢?

    《易传·系辞》里说:“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这是通过每“卦画”所赋予上的阴阳爻画的变化,而推导出“君”与“民”的政治之道。一君统治众民百姓,这就是君之道,就符合天地阴阳法则。若变了,相反就是小人之道,是不合天地阴阳法则,这就是《系辞》里的阴阳逻辑。是为王权专制诠释出的“阴阳”逻辑。这一阴一阳之道,那里是探讨宇宙生成的呢?

    《系辞》里还有一处涉及到“阴阳”。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这又是从“阴阳”中推导出的道德理念。这“道德”无疑是人民当顺民,这“阴阳合”无非是尊卑有序的等级观念,即尊卑等级下的“阴阳合德”的道德观。“一阴一阳之谓道”,这“道”无疑是为尊卑等级打造出的法则。

    《易传·系辞》里的“阴阳”并不是讲事物的对立统一,而讲的是“万物负阴而抱阳”的循环论。后学的“太极阴阳图”是这种循环论的最好注脚。《易传》里的“阴阳”不是对立统一的概念。对立统一,为对立双方通过斗争达到转化,转化才能促进事物的变化,发展。而中国古代里所讲的“阴阳”是讲平衡的,一旦失去平衡,不是阳盛就是阴衰,而循环不已。无论阴阳或八卦取象,都是从自然比类而来的。这里的“阴阳”不是讲事物的对立统一,也不是阐述宇宙的生成。“一阴一阳谓之道”,成为后封建社会里“君臣”,“夫妇”,“尊卑”不变纲常的理论基石,是阻碍实现民主平等无法逾越的万仞高山。

    我们再看《系辞》里的另一个所谓的哲学命题。即“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不为了断章取义,我们把这段内容抄下: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如何理解这段话呢?这里的“乾坤”是指六十四卦里的开始两卦,切记这里是指乾坤两卦符号的。因六十四卦符号被今本《周易》学者(即《系辞》作者)认为是有乾坤两卦符号(即全阴全阳的两个“六联体”符号)所构成,这是今本《周易》学者不了解所谓六十四卦符号的产生历史所错误认为。

    《系辞下》中说:“乾,阳物也;坤,阴物也”,这就是指两卦符号而言,而《周易》原创“乾坤”两篇文章里是没有阴阳之说的。今本《周易》里的符号中,已是用一个长横线表示“阳”、用两个短横线表示“阴”,今本《周易》中的所有六十四卦就是这些长短横线的组合,这就是所谓的“阴阳合德”。也由此认为六十四卦是乾坤的卦画符号发展变化的结果。又认为《易》蕴含于乾坤(指阴阳符号)之中,由乾坤阴阳符号推演了六十四卦符号,《易》也就存在于其中了。如果“乾坤”(指两卦的阴阳符号,而不是指“天地”,因“乾坤”取象为“天地”)没有了,那么《易》也就没有了,不存在了。如果见不到《易》,乾坤的变化或许也就停息了。由此推导出“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里的“是故”如同“所以”之意。

    我们要知道这段话,是出自《系辞上》的最后一章,因此那段话是对六十四卦符号系统分析的总结,更确切地说是对八卦卜筮的总结。现在我们就可以在上述语境下分析“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句话的直接含义了,六十四卦符号是有形的东西,其中蕴含着无形的《易》(指卦爻阴阳变化之因),这就像有形的器蕴含着无形的道一样;道之所以无形是因为道是形而上的,器之所以有形是因为器是形而下的。《系辞》作者通过《易》与“乾坤”的阴阳符号关系,来推导“形”、“道”、“器”三者的关系。但对这三者的概念如何界定和理解,要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句话分析清楚,首先要分析清楚其中的“形”的含义,然后要分析清楚道、形、器之间的关系。那么,如何理解“形”呢?这里所说的“形”,就是“有”(即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相对于“无”),因为《系辞上》中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又说:“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

    从“形而上”与“形而下”这句话的意义上来看“形”,这“形”有点是“道”与“器”的临界之分。那么,“器”大概就是一个个具体的事物,比如,一所房屋,一辆马车等等。这一个个的具体东西就是“形而下者谓之器”中所说的“器”,其表现形式是“形而下”。而“道”则是“器”(具体事物)的主宰(“神”),即天道法则。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晰地得到“器、形、道”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这只是我们的分析,所涉及到的“器”、“形”、“道”,“形而下”、“形而上,’的那些术语,可古人并没有对这些概念给出明确的界定。这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系辞》的作者们所论述只是凭借想象,所有结论的得到只是凭借感悟。这种感悟认识问题的方法是很难形成理论的,因为缺少的是一个基本环节,即形成明确的概念,并基于这些概念进行逻辑推理。这些是我们看不到的,也正是后人无法看懂这些说法的真正含义,才有了各种的发挥与阐释。

    总之,《系辞》里出现的“道”,不否定是天地根本法则的含义。古人把天地间的自然现象,直观的(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印象而抽象出“道”的理念。目的是比类到人道(人事社会)中来。如直观到的天地运行现象,而抽象出“天尊地卑”,又比类到社会中,所体现在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的观念上。也就形成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定式思维模式。

    《系辞》里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以及《易传·象》里的“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的“道”,都是与“天道”、“神道”分不开的。

    “道”是指天地运行“法则”,是无形的。因而是“形而上”;而“器”是指有形的,故是“形而下”。这抽象的理论很正确,应是哲学命题。但在古代的“道器”观最终滑向神秘主义,也至多成为“天垂象见吉凶”的神秘天人感应理论上了。

    《系辞》里的“道器”论,却道出了后学者天地的学说,这是到了宋朝时期。而《系辞》里“太极”说更是宋人用“图示”来解释宇宙的生成,并发展成“理”,“气”,“心”学说,这些理论之源泉是《系辞》。当然这些宋人的“图式”世界的模式即伴着神秘主义,又伴着筮术理论。

    对于“太极”说,《系辞》里是这样说的:“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段话的本义应是讲述“八卦”(即“八卦”符号)的演生。并是通过八卦符号的产生启发出来的学说。实乃是那套符号产生组合下的启发的学说,并对道家影响之深。《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传·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这均是通过八卦符号产生组合,并赋予其变化而产生万物的说法是如出一辙。

    我们看《周易》所用六十四个不相同六联体符号初始产生过程:

    “六十四画符号”里的八个"三联体"符号(后称"八卦")初始发明产生。

    以“+”和“∧”即下两种符号(现在看到的符号是"一与一一"的写法):

    +

    ∧

    这两种“符号”作为基础符号,而两两重叠(即“两联体”组合)只能组合出以下四个不相同的“两联体”符号:

    +∧+∧

    +∧∧+

    若有“+”和“∧”为基础符号,以“三联体”为一组合,就会出现如下八个不相同的符号:

    +++∧∧∧+∧

    ++∧∧∧+∧+

    +∧∧∧+++∧

    若以两个基础符号组合到"六联体"时,就会出现六十四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可用两个基础符号组合,乃至无穷大。

    而到战国末期原初那套符号里的两个基础符号已变成"一"与"一一"写法了。《系辞》作者们所见的所谓六十四卦符号是"一"与"一一"写法。包括《道德经》的作者们均是通过这套符号的写法而启发出的那种说法。无论说成"道"或是"易",但最终是生"一",再生"一一"(二),二生"三",这个"三"就是八卦卦符号。

    原初是如下八个不相同的三联体符号(上下排列):

    +++∧∧∧+∧

    ++∧∧∧+∧+

    +∧∧∧+++∧

    而《道德经》与《系辞》的编篡者所见到的已是如下的这种八卦书写组合写法:

    “☰(乾)☷(坤)☳(震)☶(艮)☲(离)☵(坎)☱(兑)☴(巽)”

    无论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或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都是由八卦符号比类联想出学说而已。而这些说法却让后人无法正确理解,和成为永远琢磨不透的东西。

    但这里说的《易》有“太极”。《易》是《周易》么;“太极”是何概念?“两仪”,“四象”,“八卦”,让后人说不清,道不明了二千年。后学者也只有断章取义来阐述“太极”,“四象”,“八卦”。宋人从“太极”说发展出“图式”易学,而被今人阐释成“宇宙论”。这自然是引进了西学后,而套比出来的概念说法,事实上中西的哲学概念与理论体系是根本不相同的。

    两汉时期是“阴阳五行”说的盛行时期,一切都套在阴阳五行这个法则中去解释天地万物(“天道”学说是循环的,“阴阳”学说是循环的,“五行”是循环的。而中国古代社会也在“治乱”中循环着,帝制时代的皇家也在不断的更替循环着,虽有两千多年的帝制社会,却是个没有发展,没有进步的社会)。

    而两宋时期是“太极图式”说盛行,把世界万物都被套进“太极”阴阳图式法则中去解释。这都是源于《系辞》里的“阴阳、八卦、太极”之说,它虽不可与“八卦筮术”混为一谈,可在帝制历史上这些所谓哲学思想却在曾添着八卦筮术上的神秘感。这些“八卦”,“阴阳”,“太极”观点学说无疑又是中国术数学的理论支柱。术数学从这些观点学说吸收成为“八卦算命”,“八字批命”,“风水阴阳宅术”,“择日术”等理论依据。无疑这“八卦哲学”又成为中国古代术数及神秘思想的理论基石,它与筮术是难解难分的。故《系辞》里的所谓“八卦哲学观点”思想与术数即有关联,又有区别。但“八卦哲学观点”不代表《周易》,即不是《周易》里的内容。《周易》里没有“阴阳”,“太极”,“八卦”这些说法。这就是我们要知道《周易》哲学与所谓的“八卦哲学观点”(或叫《系辞》里的哲学观点)不是一回事。​​​

    我们要了解《周易》哲学,首先应了解与《易传》里的哲学观点的区别。特别是与《易传》里的《系辞》与《卦说》里的所谓“八卦哲学”不是一回事。“八卦”既有其哲学观点,又有巫术理论与方法。《系辞传》里的八卦哲学观点既是神秘主义的源泉,又是术数的理论基石。特别是《系辞》与《说卦》真正才是后封建社会文化的活水源头。

    《周易》,“八卦”哲学观点,“八卦”算命(六爻八卦术)这三者不可混为一谈。但习惯上人们在认识上又是混为一谈的。说《周易》就想起“八卦算命”,讲“八卦”阴阳哲学,又认为是《周易》里的东西。

    《周易》是自成体系的一部政治哲学,而“八卦哲学”既不像《周易》那样有一部几十篇文章内容的书籍。也不像“八卦筮术”(算卦)也有完整的一套理论与应用的书籍。如《卜巫正宗》或是现代人编著的《八卦神断》、《八字真经》一类的成册成集的算命书。而“八卦哲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又是散见于《易传》的《系辞》、《说卦》里的“八卦”、“阴阳”、“太极”、“五行”这些观点。总之,所谓的八卦哲学是个很复杂的演绎过程。并没有一个系统化的理论。在演变过程始终是伴随着神秘的东西,又和传统的巫术是个共生现象。(《系辞》里讲述的八卦理论,既是巫术理论原则与方法,又是后人阐发宇宙本体论的先导)。虽八卦哲学与八卦巫术有时难解难分,但两者之间发展的理路还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尤其现在是很好的区别,如被现在一些易学名家,教授嗤之以鼻的那些跑江湖,开馆算卦的那一套,就是搞的“八卦算命术”,已被主流所认为是封建迷信的东西。而学者们研究的不是《易经》里的八卦算命术,而被一些学者们认为是阳春白雪的东西,即所谓《易经》哲学。也就是所谓的“八卦哲学”,即《易传·系辞》里“阴阳”、“太极”那些观点。而被现代一些学者所阐述的自然哲学说法。这确实与“八卦算命”的那一套有些不同。讲《易经》哲学的学者们但又说不清《周易》与“八卦”的关系。也说不清《周易》与《易传》里的一些哲学思想关系。他们也多从那套卦画符号系统,以及“阴阳”学说出发阐述《易经》(《周易》加《易传》)里的所谓阴阳哲学,当然这与八卦巫术不同。一个是发展出探讨宇宙生成的问题,一个是要实证人生命运吉凶的问题。虽然两者用的八卦名称符号相同,但如今两者对其表述的内涵确实不同。学者们是从八卦阴阳符号上去研究他们所认为的《易经》阴阳哲学,而算命先生是从八卦符号取象及卦爻阴阳五行生克上去研究如何算准问卦人的命运吉凶。难怪教授、学者一提起算卦就愤愤不平,说那是末道,是不登大雅之堂。而他们所研究的才是正宗。但人们越来越弄不清《易经》是什么,这两者都打着《易经》(或有时称《周易》)的旗号。研究《易经》哲学的学者、教授认为自己才是阳春白雪,是真正的学问。总不想让江湖算命者打着《易经》算卦而玷污了这神圣的哲学。孰不知那只是《易传》里的学说,即《易传》里的一部分篇章里的学说。而算卦者也要拉扯起《易经》(或有者打着《周易》旗号),来抗击学者的批判,算命者打着《易经》旗号,自然是拉大旗作虎皮。虽然现在算卦的那一套是京房在先秦八卦取象算卦的基础上改造成八卦纳甲筮法,是通过五行生克产生出六亲关系模式来摸拟人事命运的吉凶,根本与《周易》,或《易经》不是一回事了。但当今算卦者总不忘拉起《易经》或《周易》这杆旗号,既来抗击学者们的批判,又想占《周易》名气的光。如今这是各讲各自的理,这主要是做学问的教授们把《周易》讲成是占巫(算卦)之书,还能怪算卦的不打《周易》(或打《易经》)算命吗?而一些教授学者讲《易经》哲学,是讲《易传·系辞》里的“八卦”、“太极”、“阴阳”之说。本身就如同《系辞》里的混淆说法,把八卦巫术说成是《易》里的东西。

    如“《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所以让后人不辨东西。讲《易经》里的哲学,让人难分清是讲八卦哲学呢?还是在讲八卦巫术的理论呢?关键是如上所说没有把《周易》的哲学思想与《易传》里的哲学观点及八卦筮术分清。

    既然当今的学者、教授把《易经》(或有些人称《周易》)说成是“有哲学思想的占卜书”,那么还分谁是阳春白雪,谁又是下里巴人呢?既然筮卜书包含着哲学,那么那些如今搞算卦的不也就成了在运用哲学吗?自然才有那些职业算命者钻了学者们研究说法的空子,才打着《易经》,或打着《周易》搞算命,看风水而谋人钱财。

    所以一定要分清《周易》与《易传》不是一回事。《周易》是一部政治哲学。《易传·系辞》里的“太极、阴阳、八卦”哲学观点与八卦巫术理论与方法也不可混为一谈。要解释清楚《周易》一书的性质与哲学思想,还要揭示清楚《易传·系辞》里的哲学观点,更要揭示清楚八卦筮术(算卦)的渊源与原理。

    《周易》是一部政治哲学,“八卦”既分“八卦筮术”又分“八卦哲学”观点。八卦筮术即算卦的那套玩意,而八卦哲学观点最具代表的是《系辞》里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及“一阴一阳谓之道”,这就是后封建社会里所谓本体论的先声。这种非八卦筮术的哲学观点,在历史上是个庞杂无体系的学说,神秘的东西多,辨证理性的东西少。现在所谓的“生成易”,“科学易”,“立体易”,“符号易”都是从八卦符号里的阴阳学说中派生(或联想)出的东西。这些新学说,却不是在于研究“八卦”为的是去算命。然而他们在八卦符号或八卦图式上翻来覆去的阐述,成为一门很难让人看得懂的神秘学问,也只能让一般者误理解为这“算卦”的学问,真深奥,很神秘罢啦,即成为了算卦先生做嫁的衣裳。

    而“八卦筮术”即俗称算卦的那套东西,那是讲如何算人事凶吉的。现在不少的算命“大师”,虽打着“八卦神断”,或“周易预测”,但那是归类于术数巫术的范畴,既不属于《周易》内容,也应区别于“八卦哲学”。“八卦算命”既不讲社会政治学说,也不探讨宇宙生成,完全是运用八卦卦画符号里所附会进去的阴阳五行,通过阴阳五行生克来比类人事凶吉的巫术迷信。

    古代占卜算卦、八字等,均是前后封建时期"天学"(更受后封建时期里的"天人感应"影响)巫术迷信思维下的产物,是种通神术,是古代巫术的分支。

    世界本不是"五行"所构成,水也不是金生的,土也生不了金,水有时也克不了火,反而还能生火。

    人类既不知道宇宙的起源,焉能知道今天是"木"日子,明天是"火”日呢?

    八卦纳甲与八字算卦算命,所运用的干支五行阴阳生克也做功不到人事的头上,如何能知道人事的吉凶呢?岂不是巫术迷信又是什么?

    古代卜筮(算卦)与八字算命,均不能与现代科学预测相提并论。

    算卦批命更不能说成是《周易》一书里内容。

    虽然“八卦哲学观点”与“八卦筮术”两者虽是共生现象,“八卦哲学观点”虽是“八卦筮术”的理论来源,但两者还是同途而殊归。一个是走向所谓研究宇宙的道理,一个纯粹凭着这道理妄想先知先觉,而要窥视人事吉凶的“天机”。

    总之,用现代的哲学范畴来看《周易》应属政治哲学,而《易传·系辞》里的“八卦、阴阳、太极”之说,可属中国古代天道自然哲学观点。不过若与西方的自然哲学相比,八卦哲学即不成理论体系,又无法与其相提并论。而“八卦筮术”(即六爻八卦算命)实属于巫术的范畴,即巫术的衍生物,只不过后来又借着“八卦”、“阴阳”、“五行”、“太极”之说发展出一套批命的伪理论来(八卦纳甲筮术,即传承于今天街头巷尾的八卦六爻算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