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周易哲学解读 » 《周易大发现(五十六)

《周易大发现(五十六)

    卷五:发现了《周易》学术

    第七节:《易传》里的“三卦传”对今本《周易》的说法

    《易传》里还有最后三篇文章,皆名称与“卦”字有关,即《说卦》、《序卦》、《杂卦》这三篇,当属《易传》里最晚的编辑篇章。

    一、《说卦》是继《系辞》里八卦筮术原则方法的深化。从名称与内容来看,与《周易》内容里的政治哲学无关。因《说卦》里的理论,才是后来的八卦筮术有了长足的发展。《说卦》里的八卦理论,特别是八卦方位,八卦取象,成为后来八卦学说新内容的源泉。如后来的八卦分宫纳甲术,八卦图式(所谓先天与后天八卦图式),即《说卦》成为后封建社会里算卦批命及一切数术内涵的活水源头之一。

    根据考古发现的马王堆帛书《易传》佚文而知,《说卦传》开头的三段文是从帛书《衷》文里转过来的,并非《说卦》里原有的文字。《说卦传》前面文里一些话也见于帛书《易之义》文,说明《说卦》文里前面与后面的部分并不是一个原本整体,应是西汉人作《说卦传》的时候,做了编辑改造,才将它们合并到一起的。

    总之,《说卦》是对先前八卦卜筮学问的一次系统化的理论总结。

    我们把《易传·说卦》原文附下: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挠万物者莫疾乎风,躁万物者莫□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旉,为大途,为长子,为决躁,为苍筤竹,为萑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颡。其于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

    《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輮,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于舆也,为多眚,为通,为月,为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其于人也,为大腹。为乾卦,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上槁。

    《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蓏,为阍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黔喙之属。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为刚卤。为妾,为羊。”

    别看《说卦传》内容不多,可也是《易传》当中重要的一篇,其内容无非是从《易》卦爻的产生说法(“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易》道阴阳说法(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蓍数筮法说法(参天两地而倚数);八卦方位说法等(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更主要的是八卦取象内容增加的说法。

    《说卦传》里的八卦取象内容,犹如卜筮上八卦归类取象小册子,让人一看到就明白算卦上内容了。到《说卦》里的八卦取象那么多内容,是干什用呢?当然是算卦时占出某一卦符号时,可通过卦符号里八卦取象好断所问事情的吉凶。

    《说卦传》主说的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这八卦名称与符号。八卦是原创《周易》一书之后衍生出的符号卜筮筮术工具,故八卦那么多的取象是便于卜筮。虽然八卦里的八个名称与《周易》一书六十四篇文章里的八篇内容名称相同,是借用此八个名称命名为八卦名称。两者虽八个名称相同,但两者所用的符号则不相同,《周易》里与八卦名称相同的八篇文章所用的是"六联体"符号,而八卦的符号则是"三联体"符号。况且《周易》里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篇文章是讲述的是政治哲学内容,与算卦上的八卦取象是风马牛不相及。

    我们也把《周易》一书里的八篇原初文章内容附下,看看讲的是什么?(无论是以《周易》一书里的文章名称做繇题的春秋《周易》文本,或是以六九数字做爻题的今本《周易》,但把《周易》原初每篇文章所分割成六繇,或六爻内容,而文字内容则是不变的,是不增不少的。)

    第一篇《乾》(原文)

    (《周易》六十四篇里的每篇文首有一个以"六联体"的“画符号”,做为每篇的记号,因打不出此“画符号”,故用一个空代替,以下同)

    “乾,元亨利贞。

    潜龙勿用。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或跃,在渊,无咎。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亢龙有悔。见群龙无首,吉。”

    第二篇《坤》(原文)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履霜,坚冰至。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括囊,无咎无誉。黄裳,元吉。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利永贞。”

    第二十九篇《坎》(原文)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习坎,入于坎窞,凶。坎有险,求小得。来之坎,坎险且枕。人于坎窞,勿用。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坎不盈,低既平,无咎。系用徽纆,置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第三十篇《离》(原文)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履错然,敬之,无咎。黄离,元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耊之嗟,凶。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出涕沱若,戚嗟若,吉。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第五十一篇《震》(原文)

    “震,亨。

    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震苏苏,震行,无眚。震遂泥。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

    第五十七篇《巽》(原文)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进退,利武人之贞。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频巽,吝。悔亡,田获三品。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

    第五十二篇《艮》(原文)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艮其趾,无咎,利永贞。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艮其身,无咎。艮其辅,言有序,悔亡。敦艮,吉。”

    第五十八篇《兑》(原文)

    “兑:亨,利贞。

    和兑,吉。孚兑,吉,悔亡。来兑,凶。商兑,未宁,介疾有喜。孚于剥,有厉。引兑。”

    我们通过以上所看到《周易》里的八篇内容,讲述的是君子之治的政治道理,而《说卦传》里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中所说的内容是算卦上诸多取象,两者并不是一回事,显然说《说卦传》已不是对《周易》的学术了。

    说《说卦传》是今本《周易》的学术,又对又不对。如何说呢?从《说卦》内容看并不是注释《周易》文辞的,从内容看没有半毛关系,从这方面说又是不对的。但从另一方面看,《说卦传》是今本《周易》的学术,又不能说是不对的,因《说卦传》面对的是算卦格式今本《周易》,人们早把那套符号上衍生的八卦筮术内容柔合到今本《周易》一书里了,八卦筮术如同寄生虫那样寄生到《周易》身上无法分离,而人们又分不清两者的历史源流。故如《说卦传》的作者,只偏重讲述的是算卦格式的《周易》里的那套符号里所谓八经卦的筮术学说而己。

    总之,《说卦传》是对今本《周易》的学术,只是偏离了今本《周易》里的义理思想,而是偏重于今本《周易》里那套卦符号上的八卦筮术的论述。

    二、至于《序卦》、《杂卦》应当是编撰《易传》文章时写出的,如同今天一部书籍的前言与后记的那种文体概说。其内容总述六十四卦名的含义,所做出一个概要性的说明。这两篇虽与“卦”为名,但内容不像《说卦》那样,则体现了儒家的义理思想,非与八卦筮卜有关的内容。

    《序卦传》虽名称里有一卦字,但其内容则不涉及卦说,是纯义理而释解今本《周易》无疑。以此说明《周易》六十四名称排列的次序和概述每一名称的含义。无疑《序卦传》具体地想说明《周易》六十四名称结构的完整的思想体系,非常难得。

    若从《序卦》字意看,是论卦序之义,作者想以此通过六十四卦里的卦与卦前后相联的关系时,并以简约的语言概括了诸卦的含义。

    从天地(《乾》、《坤》)万物说起,“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来说明《乾》、《坤》两者居于首位。然后以万物生长的过程、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等解释《周易》各卦的相互关系。意图将《周易》六十四卦建立起因果关系链。

    从《序卦》字意看,是论卦序之义,作者想以此通过六十四卦里的卦与卦前后相联的关系时,并以简约的语言概括了诸卦的含义。意图将《周易》六十四卦建立起因果关系链。实乃作者的意图与《周易》一书真实内容不相符。

    《序卦》的作者,意图用天地秩序串起六十四卦的含义,想说明六十四卦的相互关联道理来。但毕竟《序卦》作者的主观性之大,把六十四卦名按序列说出的天地人之间的道理,并不与《周易》六十四篇实质内容相符合,不过所言的卦名内容,还是义理之说,一些说法还是与《周易》里的某些篇名的含义相符合的,总比把《周易》当成卜筮错误的议论一通强过百倍。

    附《序卦》与《杂卦》两文:

    ①《序卦》原文:“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也,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物不可终遯,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伤於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②《杂卦》原文:“《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时也。《无妄》灾也。《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贲》无色也。《兑》见,而《巽》伏也。《随》无故也,《蛊》则饬也。《剥》烂也,《复》反也。《晋》昼也,《明夷》诛也。《井》通,而《困》相遇也。《咸》速也,《恒》久也。《涣》离也,《节》止也;《解》缓也,《蹇》难也;《睽》外也,《家人》内也;《否》、《泰》反其类也。《大壮》则止,《遯》则退也。《大有》众也,《同人》亲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过》过也,《中孚》信也;《丰》多故,亲寡《旅》也。《离》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处也。《需》不进也,《讼》不亲也。《大过》颠也。《姤》遇也,柔遇刚也。《渐》女归,待男行也。《颐》养正也,《既济》定也。《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

    《杂卦》与《序卦》的写法基本一样,是把《周易》六十四名称,从字义上串讲起来,想说明一个大道理来。但《杂卦》确不按通行读本《周易》里篇名排序,始《乾》终《未济》那样,而是打乱排序,按认为的含义排列,想说出一个连贯的道理来。虽然也在说的某一名称的意思,与《周易》里的名称,也有相符合的意思,但这两篇虽然看似把六十四名称都简要的说出一个含义,但并无补于对《周易》一书内容整体的理解。因《序卦》、《杂卦》两篇从义理上想串讲起今本《周易》一书的整体内涵来,但过于主观(认为《周易》六十四文是按六十四名称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说明的天地人之间的道理)和简单化,并不能把《周易》一书的义理内涵讲清楚。本身《杂卦》、《序卦》的作者所见到是今本《周易》(即卦爻式《周易》文本),对《周易》文本的演变史不知就里,自然以"卦"题目名来说《周易》。才使后世人们忽略这两篇以“卦名”,而实质从《周易》名称的义理角度阐述《周易》一书里的六十四名称。说明这《序卦》与《杂卦》两篇从义理内容上串讲六十四名称的内涵,还是很可贵的,可贵之处两内容不杂卦字,也不是从卜筮上去讲《周易》,虽然是从天道上(“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比类到人间秩序上来,但毕竟是义理文章。这正是汉帝国前期神与圣结合的文化思潮。这义理之说并不违背帝国的统治思想,才得于编撰流传下来,否则象帛书《要》篇那样更理性文章只能埋葬于地下,在帝国里永不得见天日。

    我们通过对两种《周易》文本一书诠释与研究的最早汇编的《易传》之文章的粗浅分析认识,已知《易传》里的文章产生的时代不同而所谓的解释与论述《周易》的说法与内容则有所不同。总的来说《易传》因跨度的时间长,即非一时一人之作,就连《系辞》文也非一时一人之作。所以其本身的内容性质也有不同之处。

    从《易传》文章来看,除《系辞》、《说卦》既从义理又从筮术角度来对《易》(即今本《周易》)一书的阐述之外,《易传》里其它文章皆是从义理角度去认识《周易》,虽然认识的并不与原创《周易》内容相同。但已然是从义理上阐发《周易》的。虽然《易传》里占篇目数之大是从义理角度解释《周易》的,而从义理角度释解《周易》的一些文章是出自先秦时期的文章,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而进入帝国时期的《系辞》才始从卜筮角度对今本《周易》理论化,《系辞》是应帝运而生成的神秘与圣道文化理念,后封建社会里再没有出现能超越和突破先秦文化了。后封建文化都不过是先秦儒家文化的注脚,而由《系辞》滋养生长的文化,只不过都是这《系辞》文化的注脚而已。

    总之,自《易传》里一些面对卦爻式《周易》(今本《周易》)而产生的学术文章,已发展出“象数”(八卦取象及数字爻题)说法而阐释《周易》。特别是《系辞传》不但从“象”,而且从筮法角度阐述大衍之数起卦法,自此“象数”之学产生。不过这种“象数”亦筮亦理的学术,与原创《同易》一书的哲学思想,是个风马牛不相及。

    《系辞》把今本《周易》做为卜筮之书论述,是如何的错误与张冠李戴。这也无疑使我们不言而明,后封建社会里的“易学”还能有何新的突破么?还能理性的去认识《周易》吗?因为西汉帝国里不但把今本《周易》上升为经,而且把《易传》也上升为经,并合二为一,成为五经之首。自此帝制里的经书又成为思想领域里的统治地位,两千年的帝制里以经(《易传》)解经(今本《周易》)成了“易学”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