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七星神庙 » 第四十三章:狐壤大夫巧解围,尹吉息姑中圈套

第四十三章:狐壤大夫巧解围,尹吉息姑中圈套

    息姑很快就缓过神来,急忙拱手施礼。还没等他开口,一旁的公孙达却先斥责起来:“你这厮好是无礼,我家公子岂是你能随意冒犯的?赶紧退下!”

    那甲士也不客气:“你等何人?在此鬼鬼祟祟有何图谋?”

    公孙达刚要说话,一旁的息姑赶紧抓住他的衣袖往后扯了扯。同时面带微笑的说道:“我等是鲁国人,此次是专程来新郑访友,却在此迷了路,不成想却被阁下误会了。”

    息姑生怕被人识破身份,故意扯了个谎。可这位大兵并不罢休,继续盘问到:“不知二位所访何人啊?”

    息姑没想到这甲士会刨根问底,一时语塞不知作何答复。

    正在此时,身后一人朗声喊道:“公子好兴致啊!”

    三人循声望去,大门方向走来几人。为首之人身着一袭白袍,身材高大挺拔,俊朗的面庞上荡漾着春日般的笑容,此人正是公孙子都。

    甲士见状,自知子都是来找眼前这位鲁国人的,赶紧行了个礼,知趣的闪到了一旁。

    双方行过见面礼之后,子都微微一笑,先开口道:“今日公子好兴致啊!”

    “今日天气颇好,闲来无事,出来透透气,不巧在此处偶遇子都大夫,实乃在下荣幸!”息姑满面陪笑,边说边拱手施礼。

    “可公子为何久久在馆舍附近徘徊呢?”子都突然话锋一转。

    息姑脸色微微一变,心想:“不好,看来自己的举动早就被人注意到,不知子都是否已猜到自己来此的目的。”

    “在下对新郑不甚了解,走着走着就走到了这里。一时迷了路,正不知如何走出这街坊,幸亏遇到子都大夫,还望大夫指点迷津!”息姑仍旧拿迷路当借口。

    “那你俩为何总在窥探馆舍内情形呢?我可一直在看着你俩呢。刚刚你还说是来访友的鲁国人。”刚才那甲士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言语是咄咄逼人。

    息姑再次语塞,脸色也是红一阵儿,白一阵儿。公孙达见势不妙,赶紧向前移了一步,拱了拱手高声说道:“见过子都大夫,在下公孙达有话要说。”

    子都对此似乎并不感到意外,微微点了点头:“先生请!”

    “公子和我虽是不得已来到新郑,但幸得郑君礼遇,又有诸位大夫宽宥,我二人也常怀感激之心。我家公子最是知礼,从来不对君子说谎。访友一说只是我家公子不想与那军士多做纠缠之托辞。”公孙达毕竟年长息姑不少,言谈也更为自如妥当。看似奉承的话也暗示公孙子都要有君子之风,做事留一线。

    不料子都并未理会,继续追问道:“那二位来馆舍所为何事?莫不是前来探访鲁使?”

    闻听此言,息姑二人不禁心头一颤,神色慌张起来。

    正在二人不知所措之际,忽然听见子都身后有人高喊:“公子久等了,在下失礼了!”

    子都回身一看,原来是狐壤大夫尹吉带着两个随从匆匆赶来。尹吉一边快步走来,一边给息姑连声赔罪,好像根本没有看到自己。

    尹吉走到近前,见公孙子都也在,有些诧异。他连忙向子都行礼问候,子都与尹吉少有交往,也不太喜欢这个整日把礼仪德行挂在嘴边的道德君子。所以子都勉强的拱了拱手,应承了一声,权当还礼。

    这尹吉身形消瘦,面白如粉,一缕稀疏的长须飘在胸前,文气十足。息姑虽与他见过几面,但一直没有机会深交。此时尹吉大老远就向自己打招呼,似乎对自己有利。

    尹吉转身走到息姑面前,拱手道:“在下被一些俗务绊住了,让公子久等了,实在是失礼!还望公子宽恕!”

    息姑连忙还礼道:“无妨!无妨!大人日理万机,哪是我这闲人能比,在下如今多的就是时间!”息姑此时已经明白,这尹吉明摆着是来替自己解围的。但令他不解的也正是此事,他们并无深交,尹大夫为何出面替他解围呢?

    “二位大人想必有要事相商,在下一时唐突,打扰到了二位,实在是失礼!在下先行回避?”尹吉一脸诚恳和谦逊,言语中还带着一丝试探。

    “无妨,我与公子也是偶遇,两位既然有约我也不便打搅,告辞了!”子都说罢,转身带着手下昂然离去。尹吉原以为子都会刁难自己一番,可不曾想,他这么轻易就帮息姑解了围。

    “送大人!大人慢行!”尹吉躬身施礼。

    见子都一行人已经走远,尹吉这才直起身来。他转过身对着一脸诧异的息姑又是躬身一礼:“在下狐壤大夫尹吉,对公子仰慕已久,今日有幸结识公子,实是荣幸之至!”

    “息姑不才,如今沦为阶下囚徒,如何敢高攀大人?感谢大人为在下解围,只是不知大人缘何得知息姑身陷此处?”贵为一国公子的息姑此时有些无奈。

    “此处不是说话之地,公子请移步馆舍。”尹吉伸手礼让,息姑此时正有满腹疑问,也就没做推辞。

    尹氏一族历任周王太史之职,尹吉本在洛邑担任天子史官。由于郑国自武公就开始国力大增,郑庄公即位以后更是励精图治、治国有方,郑国开始雄霸于一众诸侯国之间。再加上郑庄公也多年不曾去洛邑侍奉天子,周王考虑到郑国在东迁之时的功劳,又慑于郑国强大的国力,故此特意将尹吉派到郑国任职。一来可以适当掣肘郑国朝堂,二来也可以监视郑国的一举一动。

    可周王万万没有想到这个胆大的郑庄公只是给尹吉封了一个下大夫,并且把尹吉打发到边远的狐壤。周王本想下诏斥责一番,周公黑肩一再劝解,平王这才作罢。不过郑庄公在周平王心里的印象却大受影响。

    尹吉把息姑二人请入馆舍中属于自己的一小片院落,把事情的缘由解释给二人听。原来这一日尹吉闲来无事,正在小院池塘边读书饮茶。忽然听见院门口有孩子嬉戏打闹的声音,尹吉不胜其扰便派人出去查看是何人喧哗。

    下人回报说是太子忽和公子突在门外打赌,口口声声说什么鲁国公子在馆舍外企图不轨,被当场擒获,会不会被关押之类的话。

    尹吉猜测鲁国公子定是息姑所以连忙前去解围,这才刚好撞上子都盘问息姑这事儿。

    息姑二人听罢,这才恍然大悟,并连声道谢。息姑和尹吉都是周礼的狂热追随者,自然意趣相投。二人从天下形势到天子朝堂,从百姓间基本礼仪到各种祭祀礼节,越聊越兴奋,越谈越投机。兴致浓时,午饭时间都往后推了一个时辰。二人直聊到天色渐暗,这才意识到今日不得不就此别过了。因为公子息姑毕竟是俘虏,这个时候必须要回祭府报道了。

    二人依依不舍,约定次日再见,息姑和公孙达这才离开馆舍。

    却说公孙子都自馆舍离开之后,径直奔宫门而去。离宫门还有一百余步,子都远远地就看见太子忽等三小在宫门口等候自己,脸上不自觉的浮现出一丝会心的笑容。

    子都的车马刚一停下,公子突就抢先一步迎了上来。叔父前,叔父后的,又是作揖又是问安。把个公孙子都叫的好不受用,子都乐呵呵的对三小很是夸奖了一番,然后四人携手进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