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七星神庙 » 第四十四章:相识原是巧安排,子封提议定国政

第四十四章:相识原是巧安排,子封提议定国政

    庄公在陆寝(又称大寝,是天子诸侯处理政事的宫室)和祭足谈论了一上午的政事,二人正准备用晌食(午饭)。

    公子突此时有些得意忘形,还没等寺人进去通报,他便蹦蹦跳跳的闪进了大寝。身后的太子忽一把没拉住,吓得急忙小声喊了一句:“你不怕君父罚你吗?”

    公子突没有通报便闯了进来,这要放在往日,他定会被庄公重重的惩罚,至少也要被骂个狗血淋头。可今日庄公非但不生气,反而面带微笑。

    公子突乖巧的依次给二人行过礼,子都三人才步入大寝。

    “君上,臣弟前来复命!”子都乐呵呵地行着礼。

    “方才突儿跳了进来,寡人便知结果。子都出马还能有办不成的事吗?”庄公近日心情颇好,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庄公随后看向公子突,脸立刻沉了下来:“突儿,身为公子这般得意忘形的模样,该罚!”

    公子突立即乖乖认错,但他心里清楚君父此时心情正好,定不会真的责罚自己,所以并不十分害怕。

    “此事能顺利进行,太子和公子突功不可没。”子都赶紧为二位公子请功,并将事情原委一五一十的叙述了一遍。

    原来息姑和尹吉的结识,全是公孙子都和三小的巧妙安排。

    “子都大夫好一个顺水推舟啊,哈哈哈哈!”一旁的祭足听完笑着夸奖道。

    “哪里哪里,此等小事不足挂齿!”

    “君上,时辰不早了,该用晌食了!”旁边的寺人克见已无要事,便低声说道。

    “寡人的确有些饿了,你们全都陪寡人用晌食吧!”庄公点了点头,乐呵呵的说道。

    几人连忙施礼谢恩,庄公挥手示意众人不必拘礼。少顷,寺人们便奉上简单但精美的膳食,用餐过程自不必说。

    餐毕,众人知道庄公要小憩一会儿,便纷纷告辞退出了大寝。

    三小虽然一直参与到为息姑和尹吉的相识牵线搭桥整件事情之中,但他们一直疑惑为何要千方百计促成此事。

    太子忽此时再也按耐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便将内心的疑惑说给了子都和祭足听。

    祭足和子都相互交流了一下眼神便哈哈大笑起来。菱儿毕竟年幼,也跟着在一旁咯咯笑着。只有太子忽和公子突越发的疑惑不解。

    祭足收住笑声,连称失礼,然后解释道之所以要让尹吉和息姑结识,就是要放息姑回鲁国。俩公子听后更加疑惑,他们知道公子翚来新郑就是为解救公子息姑而来。君父完全可以顺水推舟也好卖个人情给鲁国,为何还要拐弯抹角的去让他结识什么尹吉呢?

    见二位公子更加疑惑,祭足给子都使了个眼色,机智把解答的机会留给了子都。

    子都也不客气,便把事情的缘由给两位公子解释的清清楚楚。

    原来在公子翚到新郑求情之后,庄公便召集了几个近臣商议了此事。有人建议做个顺水人情将公子息姑放回去也就是了。而且据传鲁国已经给周天子送去无数的金银玉石等礼物,希望周王能给郑国发出诏令,令其放人。此刻即便不放人,天子诏令一到,难道也不给周王一个面子吗?

    但也有人反对,毕竟郑国为了抓住息姑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不能这么轻易放过鲁国。更因为如果这样轻易释放公子息姑,其他诸侯国都会认为是郑国忌惮鲁国,是摄于鲁国的强大而屈服。郑国将在诸侯之间,颜面尽失。至于诏令一事,天子发不发还尚未可知,就算是周王果真发来诏令,也不一定要唯命是从。

    正当子都说的眉飞色舞之时,却有寺人慌慌张张的跑了过来。一边跑还一边用公鸭嗓喊道:“子都大夫、祭大夫请留步。紧急国事,君上请二位回大寝商议!”

    子都立即收起了笑容,对着二位公子撇了撇嘴说道:“国事要紧,只能日后再与你兄弟二人说喽!”

    子都说罢便与祭足转过身去,跟随寺人们匆匆去了。二位公子此刻无比扫兴,还好菱儿不在意这些,非要拉着两位公子去集市玩耍。俩人毕竟还是大孩子,没一会儿就把这事儿忘了,三人乐呵呵的出宫去了。

    子都和祭足回到大寝,见大寝内只是多了大行人——高渠弥(大行人:春秋时期司寇的属官,专门负责接待其他国家的使者)一人,其他大臣还都没到。

    冬日午后的阳光没有了夏日的威风,但它穿透窗纱之后洒在人身上却让人最为舒服、惬意。庄公此刻斜卧在长榻之上,双眼紧闭,鼻息如雷。

    子都对着高渠弥使了个眼色,高渠弥赶紧蹑手蹑脚地凑了过来,并以极低的声音把事情的经过简明扼要的讲给了二人。

    原来齐国国君吕购(因谥号为庄,后世称为齐庄公)已于十多日前薨于临淄。齐国使者刚刚到达新郑来赴告郑国。高渠弥安顿好使者之后便立即进宫来禀报国君。

    子都和祭足二人听完后,也不作声,只是静静地各自坐回自己的榻上,闭上眼睛。静候其他大臣的到来。大寝内安静的似乎都能听到别人的心跳声。

    不一会儿,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随后大寝的门吱呀一声缓缓的开了一个小口。公子吕(字子封)和原繁先后走了进来。

    子都、祭足和高渠弥赶紧起身行礼问安。虽然声音极低,但还是惊动了郑庄公。

    庄公低声咳了一下,然后慢慢睁开了眼睛。众大臣赶紧行礼,并纷纷自请扰君之罪。

    寺人克连忙走到榻前,缓缓将庄公扶起,另一寺人早就献上绢帕。

    庄公接过绢帕轻轻的擦了一把脸,然后说道:“众卿都是寡人的至亲肱骨,不必忒多礼数,都坐吧!”

    待众人坐定之后,庄公示意高渠弥把事情又完整地叙述了一遍。

    高渠弥讲完后,庄公并没有立刻问话,他是要等众人思考一下。

    过了一会儿庄公才开口道:“齐君不幸而薨逝,我国是否应前去吊唁?”

    “齐国太子名叫禄甫,此时正值壮年,且禄甫居太子位已有多年,朝中官员全都拥护他。所以他定会顺利即位,不会生出其他事端。所以臣以为可以派人前去吊唁。”子都因提前已知道此事,早就料到庄公要问些什么,早已提前想好如何回答。

    “哈哈,子都如今也对各国朝局了如指掌了?!寡人甚感欣慰啊!”庄公见子都开始关心各国朝局情况,非常的开心。

    众人听庄公对子都一番夸赞之后,便暂时陷入了沉默。他们不知道庄公是否默认了子都的提议。

    “礼法说,诸侯葬,明盟至。齐国与我国素无太多往来,虽并无龌龊,但也无兄弟之盟。所以臣认为,前去吊唁似有不妥!”原繁心直口快,率先打破了沉默。

    “嗯…倒也是一家之言!”庄公对原繁的意见不置可否。“叔父怎么看?”庄公向公子吕投以热切的目光。

    “二位所言都有其各自的道理,臣以为如何抉择,全看君上的治国方向如何了。”公子吕稍微欠了欠身体,不紧不慢的说道。

    “哦?寡人不大明白,还请叔父明示。”庄公略显诧异。

    “臣与祭大夫私下谈论过此事,准备整理清晰些后再与君上议一议。恰好今日之事与此有关,臣刚好与各位讨论一番。”公子吕拱起手朝众人一一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