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悠闲人生:从玩盆景开始 » 第63章心游太玄,内外求!

第63章心游太玄,内外求!

    清晨,天蒙蒙亮。

    许远穿衣下床,抱着清弄琴上到山顶,在一块大青石上坐下,将琴放在了两个大腿之上。

    这时候,天渐渐亮了。

    天空青冥,不仅云很亮,天际也很亮。

    许远坐在山顶,感觉心旷神怡,十分舒服。

    古琴是一种清高孤傲的乐器,有六忌,七不弹。

    何为六忌?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风,四忌大雨,五忌迅雷,六忌大雪。

    何为七不弹?闻丧者不弹,奏乐不弹,事冗不弹,不净身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焚香不弹,不遇知音者不弹。

    《文会堂琴谱》中有古琴“十四宜弹”之说,其中后十一宜是讲环境的,“处高堂,升楼阁,在宫观,坐石上,登山埠,憩空谷,游水湄,居舟中,息林下,值二气清朗,当清风明月。”

    许远心想自己在山顶弹琴,算是登山埠,也是一种高雅的环境!

    他用一万人气值从系统中兑换了《心游太玄》琴曲技能,撩拨琴弦,弹奏起来。

    一时之间,轻灵,悠远、清沉的琴音传了出来。

    心游太玄出自《周易》,释义心灵思绪可以在太玄的思想中遨游。

    《太玄》是西汉扬雄撰写的一部拟《周易》之作。

    如同《周易》一样,《太玄》也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认为阴与阳、因与革、寒与暑、祸与福都是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

    一曲《心游太玄》,带人思绪遨游。

    乐曲追寻上善若水,无尘不涤、单纯微妙的清丽淡远风格,追随悠悠琴箫声韵,纷繁中找寻心灵的净土。

    静水流深,喜悦和沉静中思考,洞察一切而不被矛盾束缚和欲望捆绑,就能拥有和谐的生命和长久的快乐、真正的自由。

    琴声深远虚静,如沐春风。

    禅曲空灵淡雅,如入仙境。

    淡雅优美,陶冶情怀,纯朴清净,抚慰心灵。

    琴声清幽,悠悠不已,蕴含天地无限和深微。

    面对五欲六尘,世间生死诸相能不动心,为禅;对内,心里面了无贪爱染著,是定。

    禅定无一定形式。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许远在弹奏心游太玄时,心想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空纳万物,虚怀若谷,便是人最好的一种状态。

    人尊古琴为治世之圣器,修养之神物。

    这是由于唯独琴才有天地远古之声,正如白易诗日:

    “丝桐合为琴,帕太声。”

    也唯独琴才堪称为大雅元音,而有别于娱乐场的一般音乐。

    抚琴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安静,进而调理人的性情,使之心态平衡,气镍中和,豁达包容,和自然。

    传统的弹琴、听琴,实质上是在作养生修炼。

    也许是不自觉的,但客观上已起到养生的效果。

    《黄帝内经》上说:“不治己病治未病。”

    琴使人入静,有助于聚精、会神、正气,正是治未病的养生道器。

    道家的养生修炼就是修道。

    听起来很乎玄,但修道就是修人生真谛之道,也称之修真。

    是以平常之心,作平常之举,一切皆合于自然,乎道。

    抱守此道,可使人身得到升华而得道成真,使人回归先天纯粹的本性。

    许远弹琴,感到了一种来自太玄的旷远,在悠长旋律中,内心宁静,安然。

    他觉得,弹琴是对灵魂的洗涤,使心灵更加的澄静。

    许远在山顶弹琴,在琴声中,感到内心毫无挂碍,自己的灵魂仿佛脱体而出,飘到了太玄,内心平静,驰骋、感受到了无言而心悦的快乐。

    他在琴声中,觉得自己千万次撩拨琴弦,总有一次和古人的心意相通,感受到了一种追溯的力量,不由想起了王阳明的龙场悟道。

    王阳明在前往龙场途中,刘瑾派人暗杀他。

    王阳明假装跳水自尽,这才躲过追杀。

    龙场是蛮荒之地,到处是荒山野岭,周边丛林荆棘密布,生活着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

    王阳明语言不通,极少数能与王阳明进行简单交流的大都是来自中土的流亡之人。

    王阳明主仆四人没有住处,在驿站周围寻找到一个高约一丈、深约七丈的天然岩洞,洞内阴暗潮湿,但可以躲避连绵的春雨。

    安顿下来的主仆四人常受断粮之苦,只好上山采野菜为食,不久,四人都病倒了。

    此时的王阳明内心焦躁不安,生活的困苦几乎将他逼到了绝境,也一度让他产生了听天由命的消极念头。

    一天夜里,在龙场中默坐的王阳明恍惚间仿佛听到有人对他讲话,他突然领悟到《大学》“格物致知”之旨就是回到内心,向内正心而求理,“圣人之道”就在每个人的心中,朱熹“向外而求天理”是一个错误的方法。

    王阳明第一次认识到“心”与“理”的融合统一,提出求理于内、求理于心的“心即理”学说,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圣人之道,来自于本心,而不是来自于外物。

    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

    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心中都有天理。

    因此,人人皆可成为圣人。

    心之良知是为圣,而成为圣人的方式,就是致良知。

    这思想有点神机人人如龙的意思了。

    继陆九渊之后,王阳明又一次将心学发扬光大,后世将其合称为陆王心学。

    他临死之前,说了一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许远明白,心游太虚这一首琴曲是向外求,王阳明龙场悟道是向内求。

    凡事向外求,越求越痛苦,因为一切无常,大多时候总是求而不得;向内求,越求越安乐,因为知足常乐。

    一切外求则贪,贪则堕,一切内求则修,修则升。

    过了一段时间。

    许远按住琴弦,琴声戛然而止,他心想,一个人,一张琴,独坐山顶,弦间观自心,携古琴与天地为友,当真是一种畅快意境!

    他抱着清弄琴,起身,朝山下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