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悠闲人生:从玩盆景开始 » 第64章制洞箫,碧涧流泉!

第64章制洞箫,碧涧流泉!

    清晨,许远睡醒之后,穿衣下床,去取下挂在墙上的清弄琴,走到桌子旁,将琴放了上去,在椅子上坐下,随意抚弄琴弦,觉得生活雅致了不少。

    他忽然,想起了笑傲江湖中,令狐冲和任盈盈在山顶琴箫合奏那一首天地作合。

    “莽莽苍苍兮群山巍峨,日月光照兮纷纭错落,丝竹共振兮执节者歌,行云流水兮用心无多,……!”

    隐居山林,在山巅琴箫合奏,令人心向往之。

    许远从歌曲之中,感受到了一颗赤子之心在经历风谲云诡,波澜壮阔后的洒脱,内心的宁静淡然。

    他决定做一管洞箫,送个姚静姝,和她琴箫合奏。

    洞箫是最被人们所熟知的传统乐器之一。

    《说文解字》中:“箫,参差管乐也,象凤之翼。”

    箫,是一种单管吹奏乐器,也称洞箫或雅箫。

    主要在汉族使用,箫的前身是骨哨,后来演变为骨笛,竖吹之骨笛则为箫,与笛孔数不同。

    其产生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期,据说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用竹子做乐器,或许最早的箫便是在那时产生的。

    它多是用竹子制作的,以紫竹、白竹最佳,也有少数洞箫为玉制或铜制。

    一说箫乃是黄帝所造,《吕氏春秋》中有:“黄帝命伶伦伐昆仑之竹为管”的记载。

    据说远古时期气候较暖,我国黄河流域遍长竹子,只是因为后来气候变化,竹子的生长线才南迁到长江流域。

    伶伦伐竹为管的记载,充分说明了用竹子做乐器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了。

    后人将伶伦所订的律管编排在一起,就形成了古代的排箫。

    另一说,箫乃是舜帝所创,《通典·乐器》引《世本》中记载:

    “箫,舜所造。其形参,差象凤翼,十管,长二尺。”

    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它才成为了如今这样,拥有六到八个侧孔的洞箫。

    《庄子·齐物论》中说:

    “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

    箫可以发出非常美妙的声音,真正的箫中大家,甚至可以穷人籁而逐地籁,也就是自然之音。

    悠扬的箫声非常善于牵动人们的情绪,它也更容易将听者们拉入一首乐曲构架的情境中去。

    洞箫的音色相比于笛子,要更加空灵秀雅一些,既适合吹奏清亮悠扬的音调,也极为适合演奏婉约抒情的曲子。

    王褒的《洞箫赋》里说:“知音者乐而悲之,不知音者怪而伟之。闻其悲声,则莫不怆然累欷,撆涕抆泪。其奏欢娱,则莫不惮漫衍凯,阿那腲腇者已。”

    洞箫的魅力,在于它总是能在无形中,触动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柔情与悲欢……

    竹本无心,但有节。

    由竹子制成的箫,声声入耳,声声动人。

    静静听来,清远虚淡,高雅古拙,佛曲缭绕于室,禅意缠绵于心,带人进入一个圣洁,清凉的世界。

    制箫是我国的非遗文化之一。

    他穿衣下床,走出屋子,走到屋檐下,堆放做六角宫灯剩下竹子的一个小板凳上坐下。

    许远用十万人气值从系统中兑换了制箫术,用一万人气值兑换了一套制箫的工具,开始制箫。

    打通:用钢条将竹节打通。

    打磨:用长的圆锉及砂纸条打磨竹子内膛,以达到标准尺寸。

    定位:按需要的长度锯取竹材,根据不同的口径标准,在竹材上将指孔和吹孔的位置画好。

    开吹口:用刀开出标准的吹口,并将吹口,洞箫顶端打磨光滑。

    钻孔:在已经定位之处钻出指孔和出音孔,钻孔次序由下至上,边钻孔边试测试音准。

    调音:反覆吹奏以将音准和演奏性能调整至最佳。

    雕刻:用刻刀在洞箫上刻下静姝二字。

    抛光:用抛光机将箫身抛光。

    ……

    许远做好洞箫之后,用一万人气之值从系统中兑换了《碧涧流泉》箫曲技能,吹奏了起来。

    一时之间,幽怨,旷古、深沉的声音传了出来。

    《碧涧流泉》最早起源于明代,经历几代箫人的加工润色已为流传甚广的名曲。

    音乐缓慢而温暖又不失欢快的流淌,让躁动喧嚣的心灵在清幽意蕴之中,回复平静安然。

    洞箫的声音所模仿的是这绿色山涧里流出的泉水。

    一派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都化作了这一管洞箫的吟唱。

    箫曲描绘了山林幽谷之间碧涧泠泠,枕流漱石的自然景致,描摹了高逸隐士徜徉其间,自得其乐、闲适疏放的情态,寄托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情怀。

    乐曲以独特的艺术手法,营造出这样的意境:

    山高林密、云气氤氲的幽谷,传来樵子,悠然的歌声,空谷回声愈显山林的幽深。

    水声若隐若现,悬泉瀑布由远及近,或幽咽婉转,或飞流激湍。

    徜徉其间的逸士神飞志扬,疏放豪迈。

    《西麓堂琴统》解题:“盖其寓情山水,结盟泉石,恍若悬崖寒溜,跳珠瀑布,夺人心目。详玩曲意,真天地同流之妙矣。”

    许远在吹奏曲子时,感受到乐曲抒发了古人荡迹山林闲适疏放的幽趣。

    仿佛看见了那千姿百态的奇峰异石之间,爆发出一股股清澈的泉水,涓涓细流,时急时缓。

    旋律在箫声中反复出现,虚实相映,仿似激流冲击着岩石,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情飞志扬,心旷神怡。

    箫声的音符峰回路转,意境开阔,在清脆明亮的泛音中引人进入余音绕梁,意味无穷的境界中。

    清越的箫声,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中,听之便觉悠然意远。

    流连碧涧随高下,流泉自浅深的清幽意蕴之中,心态回复平静安然。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可自留。

    一派诗情画意般的田园风光,着实令人流连忘返。

    闭目静听,奇峰怪石之间,一股清泉涓涓而下,平缓处流泉泠泠,急遽时万壑争流。

    山林幽涧的优美景致在音韵中流淌,不禁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静谧肃穆之感。

    许远吹奏了一曲《碧涧流泉》之后,将制洞箫的东西都收拾进屋中床底下的箱子里,走出了院子,锁上门,朝姚静姝的石房子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