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自爆穿越,朱元璋封我为大明国师 » 第六十四章 凤阳不可定都,乃天意!

第六十四章 凤阳不可定都,乃天意!

    由于刘伯温代表的是朝廷的江浙文人集团势力,而李善长,胡惟庸等人所代表的就是朱元璋老家的淮西勋贵,两人算是政治对手。

    朱元璋面对刘伯温的反对,不好明确表态,李善长却因为政治对手的缘故,强烈支持朱元璋。

    说实话,这种朝廷互相牵制的局面自古都有。

    虽然大明王朝刚建立,但并不影响李善长和刘伯温两大文人集团明争暗斗。

    只是虽然有了李善长等淮西勋贵文人集团的支持,朱元璋也并没有一意孤行,而是安抚了刘伯温。

    更是带着刘伯温和李善长两人亲赴开封府。

    因为刘伯温的建议就是可以定都在开封,这里是华夏的中心,更是当年大宋王朝的首都。

    但是实地考察之后,李善长等人却提议说,开封府无险可守,加上经常有黄河水患问题。

    还有最为关键的就是,由于常年的战乱,开封府已经残破,建造困难,费时费工,根本就不适合做大明国都。

    面对李善长的提议,刘伯温虽然极力反对,但最后朱元璋还是放弃了建都开封的打算,而是转头就投入到了凤阳建都的计划。

    毕竟对于朱元璋而言,圣心思帝乡,欲久居凤阳。

    只不过相较于开封府的破败,凤阳并没有好到哪里去,所以兴建中都凤阳就是以一个规模宏大的巨大工程。

    朱元璋为此专门设立了一个行宫部专门管建都之事,更是亲派李善长,汤和负责。

    洪武六年,中都皇城建成,只不过在皇城之外,还有宫城和京城等等,中都的营建可以说的是进度相当缓慢。

    虽然朱元璋三番五次的下圣旨督促营建速度,甚至还亲自到中都巡视修建情况。

    但是进度虽然有所提升,却依然缓慢。

    到了洪武八年的时候,朱元璋再次视察中都凤阳之后,却忽然下令,停止修建工程。

    因为这里发生了‘厌镇法’事件,给这位洪武大帝造成了极大的震动,从而迫使他不得不停止工程。

    这个厌镇法事件,说白了,在后世看来多少有点封建迷信的味道。

    但是在大明朝的大环境下下面,朱元璋等人还是非常相信鬼神之说。

    厌镇法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

    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朱景也是专门查询了很多明朝历史典籍,才一点点的理出头绪出来。

    话说洪武八年,朱元璋到了凤阳视察皇宫的时候,亲自去查看了建成的皇宫。

    在皇宫之中,他缓步踏上御阶,坐在宝座上环视金碧辉煌的奉天殿,他非常满意。

    只不过这个时候,他听到了一个声音,在奉天殿的房梁之上,放佛有两个人手持刀剑激烈打斗,叮当铿锵之声锐利清晰,不绝于耳。

    朱元璋瞬间大惊失色,皇帝亲自出巡,驾临之处肯定戒备森严,怎么会有人在奉天殿上打架厮杀?

    他赶紧派出锦衣卫去查看,结果就是整个皇宫严密搜索了一大圈,发现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并没有任何异样,不光是没有传说当中的刺客,更是没有打斗的声音。

    关键是李善长,刘伯温等跟随朱元璋一起巡查的众多官员却没有听到。

    朱元璋非常愤怒,他反复测试,每次他只要坐在龙椅之上,打斗的声音就会再次的清晰传来。

    这种感觉让朱元璋不寒而栗。

    身为负责人的李善长广见博识,他意识到这里面可能有人在搞猫腻,第一时间就看了看旁边的刘伯温等人。

    李善长直接跟朱元璋奏报,张口就是这一定是有人故意暗中捣鬼。

    这必定是盖房子的工匠们在金殿之上施行了‘厌镇’之法。

    厌镇法是古代的一种巫术,主要用来诅咒自己憎恨的人和事情。

    事实上,这种所谓的邪恶巫术,用现代科学的角度去解释的话,也很容易解释的通。

    比如风穿过空旷的殿堂,或者新建筑物在沉降的过程当中,各个构件之间自然而然发出的声响。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朱元璋自己出现了幻觉,听觉错误。

    不过对于朱元璋来说,他非常笃定自己是绝对不会听错,他是皇帝,怎么可能会错呢?

    那就一定是有人在故意捣鬼,只不过李善长身为建都的总负责人,他要对此事负责。

    李善长当然不会背这个大锅,但又不可能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

    总要给皇上一个交代,于是他就把这件事情推给了那些可怜的工匠,并且暗地里阴戳戳的表示,有可能这些工匠也是受人所托,施行了厌镇之法。

    这个所谓的受人所托毫无疑问的指向了刘伯温。

    但是根据朱元璋对于刘伯温的了解,就算是他跟李善长是死对头,也不可能公然的用这么大逆不道的方式方法,否则他也就不是刘伯温了。

    所以朱元璋故意装糊涂,并没有按照李善长暗地里指责的刘伯温动手,而是直接要将工匠们统统处死。

    要知道这个时候兴建都城的工匠有数万名,如果真的全部砍头,也是一个非常恐怖的事情。

    刘伯温不忍心这些工匠们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被斩杀,跟户部尚书薛祥眼神示意求情。

    这位户部尚书也是非常了解朱元璋的行事风格,冒死谏言,把准备建筑材料的铁匠,石匠们排除在外,又排除了那些因为轮换而没有参加建造的工匠。

    薛祥除了为这些工匠们求情,更是直接回怼李善长道:

    “太师一言坏天下人若如此,恐不利子孙。”

    除了正面直接回怼李善长之外,更是反问朱元璋道:

    “皇上,如果说工匠们真的使用了厌镇法,这事情一点根据都没有,而且这些铁匠石匠们跟皇上您没有怨恨,干嘛要这么做?

    要知道这可是株连九族的大罪,就算是给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这么做。”

    皇上如果您真的要杀掉这些工匠们,恐怕以后没有人敢给皇上做事,那么行宫,皇宫根本就没得建造。

    还请皇上三思而后行!”

    面对户部尚书薛祥的谏言,朱元璋也是若有所思,考虑许久之后,觉得这位户部尚书说的不是没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