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阿强回来了 » 第三十一章 春联

第三十一章 春联

    年二十九,这天比较忙碌了,很多的春联,挂件,年桔都要采买了,因为昨晚睡得迟的关系,今天阿强睡到10点才起床,早餐对付两口就被爷爷带着出去看那些卖年货的商铺那里去看了。

    每每过年的时间,阿强那条街就全都是卖年货的小贩。有卖春联挂件的,零食瓜果的,鞭炮烟花的,那是应有尽有。

    爷爷带着阿强来到一间店铺门前,那里还有个老先生写春晖。

    老先生穿着一身蓝色的工人服饰的装扮,身材消瘦,带着一副眼睛,手指黑黑的,倒不像是提笔的手像是做工的手。

    而且指头偏宽大,就站立在桌子里面,桌上放着两块镇纸,还有一本线订的书籍。

    春联起源于桃符,“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意在祈福灭祸的习俗。

    春联能辟邪得从桃木说起,据《山海经》记载,夸父追日临死前将神木抛出,化成了一片桃林,因为离太阳最近,吸取阳气精华,所以桃木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神木”。

    人们为什么把桃木刻成了桃符?《山海经》记载,在东海东少山上住着神荼、郁垒二位神仙,手持桃枝,专司捉妖拿邪。

    因为天下百鬼都畏惧这兄弟俩,于是人们就用能够辟邪的桃木做成小木板,刻上神荼、郁垒的雕像,或刻上他们的名字做成了“桃符”,挂在门两旁,以压邪祛鬼,意在祈福灭祸。

    其实“桃符”就是春联和门神画的前身。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世界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副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创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

    较后蜀主孟昶的题联早240年。“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打破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世界纪录,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春联。

    但是,敦煌遗书仅仅记载了“三阳”春联的内容,并没有说明原内容的载体。根据史料,人们最早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首创,是在五代时期(907年—960年)。

    所以最早的春联就是有画又有字的桃木刻。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后蜀主孟昶宫殿诞生了在桃木板材上书写的、中国最早出现的第二副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以此为标志,“桃符”上面由对偶语句书写出无言“心声”——“桃符”发生了第一次的创新。由于“桃符”成为春联语言的载体,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新年盛况用去好多桃木。

    所以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现代所见的春联。为什么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呢?

    这是因为贴春联民间普遍,“总把新桃换旧符”,由于桃木材料是有限的,随着春联的普及,导致桃木材料紧缺。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在一年的除夕前颁布御旨,要求南京的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来迎接新年,老百姓买不起桃木,只能够灵机一动,选择廉价代替品了。

    桃木板材是偏红色的,人们开始用红纸(宋朝竹纸已经大为盛行)取代桃木来写春联——“桃符”材质发生了第二次创新。

    春联用红纸是这是定律来的,大家也都承认这一点,就像这里周围的一起都是一片红色的汪洋一样。节日的喜庆就应该这样的。

    而像前边这位老先生一样这种手写春联,这在以后是很少见的,因为以后的都是现成印刷好排好版的,说实话字其实也是名家的手笔,基本不会出错。

    但手写的就不一定了,出错就得换纸,写不好也不行,是个技术活。没有能力的人不敢过年摆摊写春联的,当然印刷的春联也有的卖,但爷爷还是喜欢这种手写的春联,应该说是他的习惯吧。

    这时有个脑满肠肥的胖子,提着几包零食,买过几张红纸请人家写对联,先是诉说着自己对春联的要求,然后是挑选。

    只见老先生轻点油墨,笔走龙蛇,举手一挥间就写就一副对联。上联:龙凤朝阳春色满园。下联:万事亨通百福呈祥。横批龙凤呈祥。

    词语都是有书籍可查的,人家也不懂,就是让老人家选一个合适自己的就行。但看到这句龙凤呈祥的他又觉得可以,老先生也不说什么,直接提笔写就。

    这个时候也轮到阿强了,老先生依旧是把他本上的书递给爷爷,爷爷说明这幅春联是放在家里的的,再跟老先生商量了一下,就确定了内容。老先生手脚也是非常的麻利,马上就提笔写就。

    “人逢盛世居栖稳,运际阳春气象新”

    这幅春联寓意也很好,落笔也很稳。横批“万象更新”。

    得到这幅春联以后爷爷还带着阿强逛了逛这条人工造就的一整条像长廊一样的市场。连绵下去就像望不到头一样,完全把眼前的道路中间给占满了,只留下一个最窄处只有大概70公分的过道。

    要是像后来,城管肯定是不给你这么做的,因为太妨碍交通了,这个公路都被塞满了店铺和人,喧闹之声此起彼伏,连绵有1公路都是售卖年货的,可以说完全的把路堵死了。

    但这这里没有人在意这个,一个原因是因为群众的过年需要,这里很多小贩都是外地带货来的,就是过年这几天有生意,也没必要打压人家。还有就是现在的汽车保有量还小,这是指无路赛市。

    毕竟这就是一个小城市,没有那么多的车流量,就是是过年也是摩托和单车居多,还有就是满大街的黄包车了也都进不来,只能在这条“走廊”口等着卖完东西的人。

    说真的,反而是这种嘈杂的环境里,阿强才体会到浓浓的年味,小孩的哭闹声,大人的吵架声,交易时的满意笑容,都无一不显示这人们对着新到的2002年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