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帝国之梦中世界 » 第八章 王翦辞官分郡之争(下)

第八章 王翦辞官分郡之争(下)

    王翦辞官一事作罢,朝中百官就开始上奏,各自向嬴政禀告从上次下朝开始到这次上朝为止,期间的这几天所做的工作内容及嬴政分派给他们的任务成效。

    首先站出来的是一个叫周青臣的博士。但他并没有汇报自己的工作,而是躬身拱手说道:“陛下,微臣请奏,微臣认为他日秦地不过千里,今朝仰赖陛下英明神武,平定海内,驱逐蛮夷,日月所照,莫非皇土。而今陛下又以大决心、大毅力废除祖先宗制,推行郡县之制,微臣料想日后我大秦定人人安乐,再无战争之患,天下之人都会铭记陛下的功劳。”周青臣说罢就静站着,嘴角带着笑意等嬴政夸他。

    但嬴政的话语却让他闹了个满脸红,只见嬴政缓声说道:“朕之是非功过自有后人定论,尔等无需再提。只要诸位能做好自己手下的事情,我大秦如何不能国富兵强,子民如何不能安居乐业。”言外之意就是周青臣你多做事,少说话,别拍马屁。

    周青臣闻言脸色立即变得通红起来,向嬴政行礼后在百官幸灾乐祸的眼神中回到队列中再无话语。胡亥看着这一幕心中暗笑,这个时候的嬴政正值壮年,志在霸业,对功劳并不是很看重,这个“大秦第一马屁精”现在拍嬴政的马屁,那不是自找苦吃?

    周青臣退下后,丞相王绾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臣请奏,臣认为现如今以大秦的真实状况在全国都推行郡县制还有不妥之处。”

    嬴政听后面无表情,看了看满朝大臣,淡淡开口说道:“有何不妥还请丞相详细道来。”

    “臣认为大秦祖地和中原已被大秦管理多年的地方可实行郡县制,但近年大秦灭的楚、燕、齐三国的旧地远在边疆,其旧民大多顽固不化,朝中官员谁能管教?

    还有,朝中官员紧缺,哪里有那么多的官员分派全国?此外,这等边疆之地推行郡县制所用费用颇多国库难以承受。

    因此臣请陛下封诸位公子为侯前往边疆各地坐镇,可保边疆安定。

    这就是臣觉得全国推现郡县制的不妥及心中想法,请陛下鉴定。”王绾说完就静站一旁,胡亥默默注视着这位为大秦任劳任怨的老丞相,心中叹息一声,不出意外的话等这次大朝结束他就要回乡养老了,又抬头看向自己上方的嬴政,准备朝后为其美言几句,让嬴政多给点回家的盘缠。

    嬴政闻言看着王绾,他知道自己的这位丞相正直清廉,上任后没有什么大功绩,也没有什么污点,但全国推行郡县之制已是不可改变之事,看来这位老臣劳累一生是时候休息了。

    嬴政思定,便开口道:“丞相所言亦有道理,但朕也想听听诸位爱卿的想法,你们都说说该不该全国推行郡县制。”

    嬴政说罢,百官都开始小声交谈起来,但没人上奏,就在嬴政面色逐渐阴沉时李斯站出来行礼说道:“陛下,臣认为该全国推行郡县制,且是必须推行!”

    嬴政闻言眼前一亮,满意的看着李斯,此人矜矜业业,每逢大事也附和自己,还提出了统一度量衡这一造福百姓的建议来,该给他升官了,心中思定,便开口道:“爱卿有何想法尽管道来。”

    “臣闻上古五帝治国方略不相重复,夏商周治国之法也各不相同,陛下如今开创新时代,治国理念也应随时代变化而改革创新,因此臣认为废除祖宗法制是理所应当的,若祖先在天有灵也心中高兴,因此全面推行郡县制刻不容缓,乃必行之举。”李斯高声说道,他很会观测形势,没有像周青臣那般直接地拍嬴政马屁,而是委婉地提出了嬴政的功劳,并引古鉴今表明推行郡县制是势在必行,不容置喙的。

    果然,嬴政闻言虽然仍是一幅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神情,但已心生喜意,他越来越满意李斯了。李斯说出了他不好说出口的话,且暗中赞扬了他一番,试问哪个帝王不喜欢这样的臣子?

    嬴政正准备开口夸夸李斯时,扶苏的老师淳于越站出来随意一礼拱手说道:“陛下,臣不赞同李斯的观点。”此言一出,百官皆惊,这跟啪啪地打陛下脸面有何区别?同时都在心里默默为淳于越送行。

    “哦?为何?”嬴政平静地看着淳于越,他早对此人不满了,身为长公子的老师,不仅没有丝毫功绩,还将他的扶苏教成那个样子,平里不知收敛看在扶苏的面子上也就算了,今天还跳出来公开反对他登基后的第一道帝令,是以为不从令者皆斩这句话是他说着玩的?

    淳于越一抖衣袖,没有理会李斯悄悄给他打的眼色,开口说道:“陛下,臣亦闻商周两大王朝各统治长达一千多年,其主要原因就是有分封诸侯大臣作为左膀右臂辅佐帮助,今陛下你虽一统天下,但王室子弟却是庶民黔首,若有田常、六卿之事,而陛下你又没有分封诸侯大臣帮助,该如何自救?”淳于越一口气说完,顿了一下又补了一句文绉绉满嘴儒家味道的话“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吾未所闻也!”

    淳于越言罢,昂着脸看向李斯,他与李斯私下随是朋友,但在朝堂上自己的观点该说就说,他可不会让着李斯的,但他没注意到高处嬴政平静不变的脸色已经变得铁青。

    李斯看着得意的淳于越,心中暗叹自己这位老友情商太低,简直就是无药可救。平日里与自己作作对也就算了,但今日如此重大的场面,怎敢因为与自己意见不和就不带脑子的说出这种话来,这样就是自己想救他也不知道如何救,幸好还有长公子扶苏的老师这一层身份作为保障,陛下应该不会在暴怒下杀了他吧?

    “放肆!”嬴政看着底下卖弄清高的淳于越,再也压不住心中滔天的怒火,站起身来暴喝道。

    嬴政一声暴喝惊醒了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淳于越,他转过头来看到嬴政如刀的双眼,只觉寒气逼人不敢再对视,淳于越忽然想起这位自称始皇帝的帝王不同于其他君主,他可不会在意自己身为长公子老师的身份,不会在意朝堂礼节,他会杀了自己的。

    淳于越想通后忽然“啪”地一声跪在地上五体投地,身体哆哆嗦嗦直打摆子,冷汗流个不停。其他官员也都静声屏气,垂着头不敢动弹,他们中的大多虽然也反对郡县制,但可没像淳于越这么没脑子般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来。

    “朕是不是没有你们这些诸侯大臣就活不了了?大秦没有你们就不能传至万世了?朕问你是不是?”嬴政怒吼道,淳于越前几句话虽然放肆但也有几分道理,但其最后一句彻底触碰到了他的逆鳞,叫他如何不怒?

    百官听闻嬴政话语,心中对淳于越更加怨恨,自己作死还非得牵扯到他们,因此并没有人在嬴政暴怒的情况下替淳于越求情,李斯也不敢触这个霉头,只有离淳于越不远的扶苏跃跃欲试。

    整个大殿弥漫着嬴政凛冽冰冷的杀气,越来越浓,尤其是站在嬴政身后的胡亥感触最深。前几日嬴政与扶苏谈话时也曾生气过,但完全不像今日这般漠然凶残,现在胡亥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杀意,那种无法言喻的气息扑面而来,拼命透过毛孔往心中钻去,胡亥本以为自己两世为人能抵御住这种诡异的气息,但不知为何心中渐渐也生出了这种气息,朝着他的五脏六腑,全身血液缓慢渗透,就连神识都逐渐模糊。

    就在胡亥完全丧失神识时,他猛的咬了一下舌尖,舌尖处一阵剧痛袭来让他大脑立刻清醒过来。胡亥咂咂嘴就感到口中充满了血腥味,他悄悄偷看了一眼嬴政的背影,活动了一下手脚,尝试着适应起这种气息来。

    而底下跪着的淳于越更甚,他身处嬴政杀意的中心,被吓得六神无主久久也没有回答嬴政。

    “说话!”嬴政看着跪着不动的淳于越又暴喝一声。

    闻言,淳于越被冷汗浸湿的身子猛的抖了一下,终于回过神来,支支吾吾说道:“陛下,臣…臣不是这个意思。”

    “那你是何意?”嬴政强压下心中火气平静下来,冷眼看着淳于越问道。

    淳于越此刻浑身打着摆子,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讲不出来,扶苏不忍自己的老师如此难堪,便上前来到淳于越身前,先是朝嬴政行礼,然后开口替淳于越求情道:“父皇,老师他不是故意这样说的,儿臣求父皇饶他一次。”说罢,也朝嬴政跪了下来。

    嬴政默默看着扶苏,满眼皆是失望,心中落寞不知与谁诉说,转头看了一眼硬撑着站在自己身后的胡亥,心中才好受了许多,回过头来看着扶苏淡漠说道:“好,朕就饶他一次,若有下次,朕定斩不饶!”说罢,就带着胡亥准备离去,但走了几步又转过身来朝扶苏说道:“以后在朝中,记得叫朕陛下!”言落,领着胡亥从偏门离去。

    赵高喊了声“退朝!”便也跟在二人后面一同离去。

    扶苏看着嬴政领着胡亥离去的背影忽然感觉自己好像丢了什么,而且还是再也找不回来的那种,双眼无神地默默扶起淳于越从正门离去。

    嬴政离开后,群臣纷纷松了一口气,活动起僵硬的身躯来。他们看着扶苏落寞的背影有的摇头惋惜,有的幸灾乐祸,有的开始心中盘算如何与胡亥搭上关系。

    反正经淳于越一事,郡县制再无人敢反对,至少表面上如此,很快就在全国推行实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