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伐晋 » 第九十章 兴国所倚

第九十章 兴国所倚

    苏赫见二人已经被自己的的一番说辞所动摇,暗自一喜,不动声色地说道:

    “这几日,刘尚书和夫人待我如上宾,我若独自偷生,显得高某人无情无义,再者我等皆是太平道弟子,更不能一走了之!

    天意不可违!石赵我是没法保住,但如果刘尚书和夫人信得过高某,刘尚书一家的安危,也许在下还可一博!”

    “那高先生良策是?”刘夫人闻言也移步到苏赫近前,轻声询问。

    “其实也好办,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我等如若不想受天谴,只需顺天而为即可!”

    “先生的意思是……助冉闵一臂之力?”

    “刘夫人真知灼见,当今局势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胡人在中原这些年杀戮不断,早就惹得人怨天怒,我们不如顺应天意,铲除石氏余孽,以求自保!”

    苏赫稍加引导,刘夫人便猜出了他话中之意,反倒是刘显一直一言不发,此时心里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好半天,刘显才喃喃的道:“此兹事体大,陛下又待我不薄,老夫要慎重考虑一下,再答复先生。”

    说罢,刘显也不再理会旁人,自顾自的离开了东厅。

    ……

    时间就在等待中过去,不觉间,苏赫入襄国城已有月余。

    自那日他以星象之说鼓动刘显与石氏皇帝决裂之后,小个半月的时间,刘显都没有再见过他。

    但苏赫并不怕刘显把他供出去或除之后快。

    目前这种混沌的形势,刘显可是襄国晋人最大的高官,处于漩涡中心,稍有不慎就会死无葬身之地,这也是他托病在家,寄情山水诗词的原因。

    现在他只不过还没完全相信苏赫的话,对襄国皇帝还有着一丝幻想,认为其会保他,所以只需要一个契机,添一把火,就能彻底策反刘显。

    苏赫不急,乐得清静,每日不是在府中静养,就是一人独去城中各坊游历。

    襄国城的百姓们早把皇帝被刺的这件事抛之脑后,你死我活是乱世常态,黎民百姓只关心自己的肚皮。

    至于现在是什么年号?皇帝是谁?他们才没有那个闲工夫去理会。

    襄国城里,最关心这件事的恐怕只有皇帝石祗本人了。

    行刺事件发生后,石祗就躲在宫城内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并非是他不想抓住所有针对他的刺杀者,只是现在的襄国城,名义上是由他在统治,实际上他的命令只在宫城内管用,一旦离开宫城,效用就大大降低。

    就像这次刺杀,虽然误中副车,但还是令石祗大为震怒。

    当日石祗便数道圣谕命令襄国城卫彻查此事,但到头来,城卫只是给他送来百十来具死尸交差。

    石祗明明知道肯定还有漏网余孽藏匿在襄国城内,但他却毫无办法,除非他舍得把保护皇城安全的宫卫派出去缉凶。

    今日,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临朝的石祗忽然宣告上朝,这可让久未朝圣的各族官员们各怀心思。

    皇城,正阳门,建德宫巍峨雄壮,居中的太武殿高耸在众殿之中,三丈高的彩色基石将这座大殿衬托得无比绚烂。

    漆瓦、金铛、银楹、珠帘、玉壁,奢华耀目,穷极巧技。这里就是石祗会见文武百官,颁布政令,众议朝事的地方。

    此时时辰尚早,石祗倚在靠背上,闭目倾听着皇城宫卫首领三焦俞的报告。

    “大单于,基本都查清了,当日负责指挥行刺的是城西鬻商素嵇·弋多。月余前,弋多一家已经被灭门,全府上下二百多口人无一逃脱,属下去时弋多一家人的尸体已都被丢弃,无法再查证真伪。”

    “执行刺杀者是六名晋人,他们所使用的弓弩属下已从城卫处带回,确认为晋军所用,此六人已在之前的处决名录,和其他一百多名死士的尸体一起被处理掉了。”

    “那你的意思是,刺杀孤的所有刺客都已经伏法了?”

    “属下不敢妄断,但照目下情形看,襄国城内已经肃清干净,所有没有户档的流民都被撵出了城外,城内暂时是安全了!”

    “暂时安全?哼,孤自登基以来,从来就没安全过!你看看现在这襄国城里,除了你们这三千宫卫,谁还听命于孤?”

    “是汝阴王手里的城卫,还是城外的羌酋?亦或者是东胡那帮杂毛!还有那些不安分的晋人,哪个听过孤的一句命令?全都是阳奉阴违,把孤当个傀儡来耍!”

    “大单于息怒!眼下襄国之围刚刚解除,冉贼实力未损,随时都有可能卷土重来,我方力量不足,还得依仗他们这些人为国效力啊!”

    “哎,何止一个冉闵兴风作浪!你看看这些奏报,全都是向孤启奏羌人和东胡在城内外为非作歹,劫掠市井的事情!

    他们还舔着脸跟孤要粮要物,这等枉法之事,汝阴王也不出手制止,难道他的城卫是摆设吗?”

    石祗说罢,将身旁一堆文书甩了下来。

    三焦俞随手拾起一卷,展开一看,正是周边郡县状告羌人、鲜卑人在他们所辖之地纵兵抢掠妄杀的奏报。

    “大单于,襄国城如果不是姚弋仲和慕容俊出手,我们定撑不了那么长的时间,两家也都死伤了不少军士,臣觉得容他们劫掠一番也无大碍。”

    “只是燕国军队此时还驻在我襄国城外不愿离开,这可是件头疼的大事,这些年来,东胡这些杂毛趁我们国内势乱,占了我们辽东、辽西,冀、并、青、兖等州,可见其野心不小,大单于,我们是该防备他们有异心了。”

    “哎,前进狼、后据虎,汝阴王又不跟咱们一条心,你让我拿什么来防备?”

    “大单于,羌人姚弋仲是天王老臣,对我大赵功不可没,而且姚酋手下有精骑两万,是支虎狼之师,日后可为单于兴国所倚。”

    “所以属下提议,借这次解襄国之围之机,册封姚弋仲为我朝右相。

    这样做,其一,可以稳定羌人与朝廷的关系;其二,可以利用羌人的力量来弹压东胡鲜卑人;其三,以右相姚弋仲来克制左相汝阴王,使其知晓大义,不知大单于您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