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燕中兴传 » 第十七章 他叫李自成

第十七章 他叫李自成

    米脂县位于大明陕西布政使司北部,地处黄土高原,先天贫瘠,生计匮绝。

    崇祯年间又天灾频仍:元年陕西旱霜,北部中部灾情尤重,民食蓬蒿。

    二年陜北大旱,其中延安府县饥民相食。

    三年米脂夏秋两季绝收,米贵民饥。

    四年夏全陕旱,冬陜北大雪,雪深丈余,人畜死者过半。

    五年陜北大饥,民食草根树皮,人相杀害,僵尸遍野。

    陜北人本质朴少文,勇悍好斗。遭逢灾年,饥寒交迫,要么无声无息的饿死在某个街坊旮旯,要么争命铤而走险。

    他,叫李自成,原名李鸿基,名字一定程度上代表普通劳动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驿卒李自成因初登大宝的崇祯一道拍脑袋的裁员圣旨成为无业游民。在接受艾姓地主的封建主义物理教育后,被迫恶向胆边生,。

    参加起义后,他入伙不沾泥张存孟部,崇桢四年往投高迎祥部。

    崇祯九年,初代闯王高迎祥身体力行,践行证明子午谷奇谋倒底有多狗。

    李自成也不知高迎祥被押解至京师处以磔刑时,会在内心痛斥魏延么?

    此时,他是闯将李自成。

    李自成义无反顾的选择一次次为各股联军义军殿后,亲为老营殿后。其军事才能和人格魅力使他在农民军中逐渐崭露头角。

    他接手高迎祥残部,名为总掌盘,又被众将推举为闯王,农民军的兄弟们都习惯唤他李闯王,这年他刚好而立之年。

    崇祯十一年,是大明最趋近于剿灭农民军的时刻,也是属于李自成个人的至暗时刻。

    李自成彻底败了,张献忠和罗汝才也都降了。造反近十年,好像又回到了自己被艾举人吊起来打的时候,回到原点。

    商洛山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山名,而是指商洛地区的群山。

    李自成深山息马,白天射猎,夜间读书。时常借观天象以勉慰部下道:“渡过六月的厄困,可做皇帝”。妻弟高一功窃笑之。李自成道:“从前汉沛公刘邦百战百败,终得天下,你知道吗?”

    坚韧的他终于等到了机会。

    崇祯十三年十一月,张献忠、罗汝才联军自川北折还,杨嗣昌防其仍走川东一路,乃檄左良玉西行邀击。

    李自成乘左军移动之际,率五百骑衔枚疾走,经商州突武关而出,十七日前哨至淅川,二十二日到达內乡。二十七日出均州,重至河南。

    或许,从李自成出商洛山的那一刻起,已然具备日后逐鹿中原,问鼎天下的内功。

    许多以前保守坞壁的人也选择归降于他。尽管仍有不少地方富户结寨扼险,与李自成对抗,但寨民和义兵常常暗中与李自成保持联系,而非与乡贤士绅合作。

    他已成功蜕变为一个真正出色的农民军领袖,一个因自己淋过雨,想为大明贫苦百姓撑伞的英雄。

    是日,头戴范阳笠、身着蓝色战袍的李自成正在等待一位贵客。自从牛金星投奔老营后,他多次力荐一位名叫宋献策的术士。

    午时时分,宋献策姗姗来迟。李自成、牛金星、李过、刘宗敏率一大群将领出寨相迎。

    俗话说,闻名不如见面。牛金星在来信中把李自成夸得天花乱坠,唯恐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宋献策来时特意将沿途的地势地貌牢记在心,以备不时之需。

    只见比他高出一头的李自成颧骨高而深,双目细长而锐利,鼻头略勾。端详身量后,宋献策心中赞叹道:气宇轩昂,颇有人君气度。

    宋献策,人称宋半仙,据传言精通奇门遁甲之术,他有自知之明。于军事谋略一道,却有见解。

    宋献策经过多年的闯荡和游历,见识广博,他与众人谈笑风生,妙语连珠。初次见面,便赢得了众将领的青睐。

    午宴结束后,李自成邀请他和牛金星到书房闲聊。不久,李过和刘宗敏也来到了书房。

    李自成笑道:“献策兄足迹半天下,见闻极广,又胸富韬略,精通兵法战阵,今日承蒙不弃,前来共事,不只是额一人之幸,也是全军之幸。依足下高见,老营应如何练成一支精兵,早日夺取大明江山?”

    宋献策道:“想我生逢乱世,腹有良谋却飘泊不定,在江湖上求食糊口,碌碌无为度过半辈子,一直一事无成。

    今日有幸来到闯王帐下,倘若能长久地侍奉左右,我自当竭尽忠心与才智,辅佐闯王早日平定天下。

    若说军旅之事……且容我进献一些浅陋的见解,以供闯王斟酌。今天初次拜见,我意先谈一件事,暂且作为见面礼。”说罢,宋献策便要跪拜李自成。

    李自成心道,难道额天命所归,并非妄言?心念至此,抢步上前虚扶宋献策。

    牛金星最近未曾与宋献策见面,但自从宋献策来到临汝后,他通过信使了解到宋献策认为李自成上膺天命,将有天下之分。

    然而,牛金星并不清楚宋献策的凭据是什么。现在见到宋献策如此行礼,他明白将要说出极其重大的事情。李过与刘宗敏对视一眼,亦心中了然。

    刘宗敏性格急躁,见宋献策欲言又止,便催促道:“赶紧说出来吧,我们李闯王日后真的会有天下吗?”

    “莫急,莫急。李闯王名应图谶,吉兆显明,实系应运而兴,必有天下无疑。”

    刘宗敏连珠炮似的追问道:“老哥哥,别兜圈子了,直接说吧。闯王是如何应验图谶的?图谶指的是什么?吉兆又是什么?为什么说他是应运而兴?请快点儿说清楚,不可有半句奉承!”

    宋献策讪笑道:“此系何事,岂敢虚为奉承之语?今日到此,岂是为打秋风而来?

    李过不动声色地拽了拽刘宗敏衣襟。

    李自成轻咳一声,道:“捷轩快人快语,请献策兄莫要见怪。”

    宋献策肃然坐正上身,向李自成拱拱手,从容不迫地说道:“今日所言,乃是天机。不遇其人,不遇其时,岂敢轻易泄露。

    随便泄露天机,不仅会破坏大事,还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今日我面见李闯王,正是说出天机的时候。

    我观大明气数已尽,必有真龙天子应运而生。近十年来,我四处漂泊,暗中察访究竟谁是真正的救世之主。

    后来,皇天不负有心人,偶然间我得到古本袁天纲、李淳风《谶记》一书,啊,便是世人所知的《推背图》,却又略有不同。”

    牛金星见刘宗敏又要发问,生怕冲撞了宋献策,赶忙抢先问道:“难不成如今人们所见的《推背图》是由后人伪造?”

    宋献策拿足了架势,才缓缓说道:“我所得到的是古抄本,题为《谶记》,也是有图有诗,但次序与现行版本不同,所记载的图谶也与现下版本有很大出入。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图谶,是今本所没有的,正是预示着李闯王必得天下的图谶。”

    李过开口问道:“那上边画的什么?”

    宋献策道:“上面如何写的画的,无需我空口说明,现有实物为证。请将我的奴仆唤来。”

    刘宗敏立刻喝来亲兵,把宋献策奴仆寻来。宋献策嘱咐几句,不消一柱香功夫,那奴仆呈上一部青布函的大书进来,递给他以后躬身退出。

    刘宗敏见到书函的黄纸题签,笑道:“不就是一部《金刚经》么?难道这里边也有谶记?”

    宋献策小心翼翼地打开青布书函,从中取出了四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大字刻版。他抽出第三本,轻轻撕去背面的书皮,而后取出一页颜色古旧的手写图谶。

    他站起身来,双手将这页图谶呈给李自成,解释道:“为了防止在路上被官府查获,我特意将全书留在了开封,只带来了这半页有用的图谶。”

    李自成起身接过图谶,牛金星、刘宗敏、李过凑上前围看。

    宋献策解释图谶说:“猪代表朱姓朝廷,红颜死、大乱止,是说朱姓亡国、天下大乱方止。十八子主神器,即姓李的当天子。神器即天子之位,是闯王的。”

    刘宗敏道:“这图谶写得太明白了!”

    宋献策继续解释后四句颂诗:“十八孩儿兑上坐”指的是闯王,九州离乱李继朱则表明李闯王将取代朱姓,承继天命。”

    宋金星朗声道:“谶记如此明白,则闯王上膺天命,数已前定,复何疑哉!”

    李过欣喜道:“献策兄,你献来的这一谶记,胜过十万兵马。”

    此时,李自成默不做声,竭力使自己保持镇静。半晌,他望向宋献策与牛金星道:“额出身贫苦人家,曾为驿卒,为生计所迫,适才聚众起义。

    额无时无刻不立志解救百姓,但深知得天下非易事,需依赖诸位兄弟的鼎力相助。希望诸位能随时指出额的不足,共同辅佐天下,共创大业。”

    “十八子,主神器”的谶语在老营中迅速传播开来,士兵们自发地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高呼万岁。

    安顿下来后,常伴李自成身侧的宋献策小眼睛时常偷瞄着他。

    经过数日留心观察,宋献策心中暗自思量,李自成不好酒色,生活简朴,与部下同甘共苦,或可为天下共主。他这才下定决心,安心留在老营,全力辅佐李自成。

    京师东郊与还有一位将士同寒暑、同食宿的将军,名唤朱慈烺。他率领龙骧营五千战兵进行首次魔鬼日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