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姜伯约狂飙蜀运 » 089、姜伯约!送出文书

089、姜伯约!送出文书

    姜维无比懊悔:早知如此,他就该在收到丞相遗作《二十四篇》的那天起,每晚抽出一点时间,坚持抄写一部分内容,搁到现今,即使再慢的写字速度,怎么着也该积攒到另一份书籍了……怪他思虑不周,硬生生把陛下给忘了。

    话说他怎就把陛下给落在脑后了呢?——陛下敬重诸葛亮,还尊称诸葛亮为“亚父”,更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而他姜维是诸葛亮的亲传弟子,哪怕是之一,也能勉强与陛下沾亲带故……

    这么好的优势,偏被他给忽略了。

    怪他!怪他太疏忽大意了!

    都怪以前,以前有丞相诸葛亮在前庇护,支撑一切,而他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压根不必考虑陛下会不会重用的问题!反正战场之上,全由丞相诸葛亮统筹,由丞相诸葛亮说了算,关陛下何事?他只需按照丞相的指挥行动即可……

    可是,丞相终是殒命五丈原,他失去了“后台”,不就得重新……再找么?

    找啥啊?找新的丞相么?找新的大将军么?——有谁能比陛下这个后台更硬?

    他的记忆里,的确见过陛下,但与陛下的亲近程度,远不如丞相。

    现在,他就特别需要陛下的重视:好歹要达到“只要是他的谏言,陛下就一定会聆听和采用”!再不济,哪天他犯了无伤大雅的小错,陛下能够包容,不予追究!

    右拳击左掌,姜维斗志心起:尽管最佳的时机错过了,但是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他这就把《二十四篇》抄一份儿,寄给远在成都的陛下,以示忠心与示好。

    但愿陛下能视自己为……心腹重臣?

    且慢!

    《二十四篇》他放在了哪儿?

    ……好像是之前他也希望带在身边,以便随时翻阅学习。

    但因《二十四篇》用的是竹简著书,体积太大,不方便携带,是以……被他留在冀县。不过,他倒是把丞相诸葛亮生前总也不离手的羽扇带在身边。

    就珍藏在他临时住居里的一只木箱里。

    那只木箱原是他的随身行李来着。

    回过神来,他后觉地记起《二十四篇》仍在冀县,没法立即地取用,不禁地坐了回去,还一脸思索状儿,直看得梁绪和梁虔面面相觑:将军又怎么了?

    不等梁绪和梁虔再问,姜维清了清喉咙,流畅地转移话题道:

    “请求陛下派遣援军的事儿,两位可有异议?”

    梁绪和梁虔顿了一顿,齐齐地摇了摇头。

    “那好,到时我亦会上表文书,派人送去成都那儿。”姜维一锤定音,又问,“剩下的,便是我和梁虔将军你带兵、带粮支援陈仓了。

    梁虔将军,可知陈仓现存多少粮草?”

    “啊?这……”

    梁虔张大了嘴巴,瞠目结舌。

    不必他提问,他都看出来梁虔压根没接触过,遂决定道:“还好大方针定下来了,稍后你就带梁绪将军去清点物资,早做准备。”

    “喏……喏!”梁虔还能说甚么呢?

    梁虔只得抱拳,响应。

    梁绪亦是。

    侧过脸来,梁绪瞅着梁虔,无声地思忖:阿虔啊阿虔!比起伯约,你对广魏郡的了解程度,似乎差了一截儿?

    只恨自身更差:对比梁虔,梁绪才来广魏郡,更加不熟悉。

    难怪将军只找梁虔备战,而不是梁绪带梁虔……

    梁绪微感失落,却能很快地理好思绪,摆好心态:至少我能给将军和弟弟跑腿儿,总能帮得上忙!

    姜维拍了拍手,再把刚才讨论的内容总结了一遍,后道:“二位还有异议否?”

    “谨遵将军命令!”梁绪和梁虔说。

    于是,姜维起身道:“那我宣布,这次会议结束!二位将军且去忙罢!”

    他还要写好几份文书呢!

    梁虔和梁绪一前一后,朝他拱手告退。

    末了,待梁绪和梁虔走得远了,自以为姜维听不到,姜维就听到梁虔兴奋道:“兄长,你可算来了,这次广魏郡被拿下可轻松了……”

    梁虔的声音渐行渐远。

    嘴角抽了一抽,姜维不置可否,只命人备好笔墨纸砚,兀自地坐在书案前,开始苦思冥想,奋笔疾书……写文书。

    姜维要写四份文书。

    前两份文书皆会送去天水郡冀县,送到尹赏和上官雝的手里。

    让他想一想,他要写甚么?

    他得让尹赏汇报一下天水郡的物资、粮草和兵力,再把诸葛亮丞相赠给他的《二十四篇》完完整整地送来。

    瞧他多有诚心!

    原本他可以请尹赏找人把《二十四篇》快速地抄录一份,再借他之手,转送陛下。只因他觉得找别人抄,没有自己抄的更显诚意。

    另外,他需要了解天水郡的有效资源,打算摸清情况后,进行资源的合理分配:一部分留给天水郡,另一部分则交给上官雝,命上官雝镇守天水郡的同时,再与陇西郡守取得联系,想方设法获取陇西郡守不起兵攻打天水郡的承诺……

    不!

    或许陇西郡守根本就没想过要举兵进攻天水郡?

    试想他和尹赏等人都驻守天水郡多久了,直到天水郡、广魏郡都相继失陷……咳~是依附!都依附蜀汉了,这么重大的情报陇西郡守怎么可能还不知情?

    是故,陇西郡守迟迟不行动,可能是其本人太佛系,不想参与打仗?

    奉行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出兵?

    他欲派上官雝接触陇西郡守,该不会打草惊蛇罢?

    本来陇西郡守还没甚么想法,但被上官雝这一蜀汉将领刺激了……咬了咬笔杆,姜维果断地把“想法子见到陇西郡守”改成“驻兵天水郡边境,御敌于天水郡之外,严防陇西郡派兵偷袭”——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见不见陇西郡守其实也无所谓,只要陇西郡守别心血来潮作战就行了……再者,两军交战无法避免,上官雝就算想要拿到陇西郡守的承诺,也得真凭本事令对方心服口服才行。

    那样,才更有说服力。

    那陇西郡守应是守城之辈,想来既不会贪功冒进,亦不会主动挑事?

    多想无用,还不如就交给上官雝自个儿判断。

    思及此处,姜维的两份文书新鲜出炉。

    接着,他再给魏延写信。

    这信就简单多了:他答应魏延的请求,还会亲自带钱粮和兵卒们赶往陈仓援助,并请文长将军务必坚守下来,不可让魏军破城。

    ——真要城破,魏延也不会派人向他求救了!

    第四份文书……

    要写给陛下。

    唔~他该如何写法,才能妙笔生花地写出一份优质文书,好令陛下一看就应下?

    遗憾的是:不到一息功夫,他就耷拉脸庞,默默地放弃。

    他必须承认:他既不是诗人俊才,亦不是花言巧语之人。

    他想通了!

    『陛下:

    微臣姜伯约奉已故丞相遗命,已经夺回天水郡、广魏郡和陈仓城,但现如今,却遭到魏贼反扑!魏贼领兵十万,聚于陈仓,陈仓虽说易守难攻,但若放任不管,不出月余,必会被其攻破!

    到时,魏贼亦会再夺天水郡和广魏郡,使蜀汉蜷缩一州,固步自封,彻底地失去北伐的机会,再也实现不了丞相生平之所愿……

    因此,微臣姜伯约斗胆恳求陛下,派遣一员上将,率兵数万,再出祁山,假装驻于五丈原,吸引魏贼的注意力!一旦魏贼全力攻打陈仓,我军即可挥兵东进,夺取长安,截断魏贼后方;或者配合陈仓,夹击魏贼,终使魏贼退兵。

    陛下,此事十分重要,万万不可忽视之。』

    照例地,他左看看,右瞅瞅,恨不能再添加一段话,诸如“微臣希望陛下能派名将出征,其威名可慑住敌军,令敌军断不会冒然围剿”云云。

    但他总觉这话像是教导陛下似的,活像把陛下当成无知孩童……他越看越心酸:他果然做不到“之乎者也”——他原想引经据典,无奈文墨有限,顶多只做到改一改错别字,再誊写一遍,把字写得漂亮一些……啧!

    他仔细地检查几遍干巴巴的文书,确定没问题了,便耐心地等待字迹干涸。

    再逐个盖上印绶,以示身份。

    随后,姜维先把那两个待命的传令兵们找来,并将文书各自交给对方。

    待到对方慎重地藏好,告别姜维,策马,分别赶往成都或陈仓后,姜维再点名亲兵姜豹和姜牛,带着另两份文书,速回天水郡冀县一趟……

    之后,天水郡、广魏郡、陈仓城以及蜀汉成都这四地,自发地运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