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姜伯约狂飙蜀运 » 088、讨论后!分三路走

088、讨论后!分三路走

    梁绪和梁虔顿了一顿,目不转睛地看着姜维,并不觉得姜维的想法有多可笑。梁绪甚至想也不想地追问,问道:

    “将军,可有把握?成功率大吗?你需要亲自带队前去吗?”

    “我……”姜维张了张嘴,又闭上了嘴。

    原因无它:陇西郡的情况令人在意,但观陈仓那边,也不遑多让!

    他倒想派梁绪或梁虔负责押送粮草、带兵援助陈仓城,但又头疼梁绪和梁虔到时会不会听从魏延的指挥——

    是的!没错!尽管梁绪和梁虔的军职确实不如魏延……然而魏延守城陈仓,也没有陛下或是蜀汉军主帅的命令啊?

    严格来说,魏延终究是违背蜀汉军临时挂帅杨仪长史的军令,非但没有随军撤退,反而西向,跑去了天水郡冀县,还想向他姜维求支持来着……因此,问题来了:梁绪或梁虔是听从魏延的指挥,还是魏延愿意顺从梁绪或梁虔的调遣?

    且不提前者,只说后者,以魏延的性情,让魏延顺从梁绪或梁虔的调度?……做梦比较容易实现——梦里啥都有!

    故此,梁绪或梁虔不算是带兵助阵陈仓的合适人选。

    前往陈仓的名额,非他姜维莫属。

    好歹昔日魏延曾答应他,会以他的决策为主。

    可是,他去了陈仓,陇西郡那儿又该怎么办?

    要找梁绪、梁虔、尹赏及至上官雝,帮忙吗?

    抿了抿嘴,他又想起邓艾那厮八成在陇西郡……不由地,他担心起梁绪等人会不会是邓艾的对手——单论目前战绩,邓艾名声不显,理论上是不如梁绪等人!

    但却架不住邓艾进步神速。

    万一,万一邓艾超常发挥,率领陇西郡魏军来袭……

    打个哆嗦,他不敢细想下去:如今他一举一动,需得谨慎,谨慎,再谨慎。

    蜀汉军本就人少,真心经不起他的挥霍。

    真被他豪迈地挥霍了,只怕蜀汉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气运,大约也要嗝屁了。

    再者,邓艾或者陇西郡守游楚再没作战经验,其麾下亦有数万兵马……只这数万兵马,直接采用人海战术,也足够威慑一众宵小。

    更何况邓艾的军事才能不容小觑,陇西郡守游楚再不喜用刑法和杀戮等手段,亦有守城战功傍身,实打实的智谋型温吞人才。

    因此,蜀汉军无法强攻陇西郡,无非是选在一次合适的时机,击退陇西郡魏军的进攻,创造一条能令陇西郡守松口的绝佳环境。

    就这意味着率领蜀汉军的将领,必须文武双全,还能随机应变!

    而观姜维等一众武将们,也唯有姜维,外加上官雝,倒也符合这个条件。

    可是,可是姜维他要去陈仓……那么,这就只剩上官雝了。

    上官雝……真能完成这项颇有难度的任务吗?

    姜维满嘴苦涩,忽就领悟到了何谓“事必躬亲”——想来诸葛亮之所以会事必躬亲,是因为诸葛亮太厉害了,自认没有谁的才学会比得上诸葛亮本人!

    换句话说:诸葛亮并不觉得有人能做得比自己更好。

    是以,诸葛亮才会事必躬亲,以致自身操劳过度,早早死去……

    且慢!

    他有没有亲耳听到诸葛亮是如何死法?

    姜维难得面瘫了一张脸,忍痛地忆起诸葛亮丞相……不知为何,诸葛亮晚期留在他的记忆里,总是咳嗽、吐血的模样——

    若问医师病因,医师说不上来!

    好罢!姑且就认为诸葛亮是劳累成疾,不幸撒手人寰。

    扯远了。

    总之,因有诸葛亮丞相作为前例,姜维他应该自省,学会信赖身边的伙伴们。

    诸如上官雝既能带兵打仗,口才亦不错,可派上官雝率兵赶往陇西郡!

    要相信上官雝能完成任务!!

    思及此处,姜维深呼一口气,沉声道:“我欲派上官将军领兵前往陇西郡,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冷不丁地听到“上官”这两个字,梁绪和梁虔互相一视,后又望向姜维,不约而同地道:“我等无异议!将军,上官将军正是最适合的选择啊!”

    “但愿如此。”他轻声感慨,不算意外地瞧见梁绪和梁虔一脸欣喜的模样。

    看来也认同了上官雝的才干。

    点了点头,他也不废话,当即道:“事不宜迟,稍后我便书信,命上官将军领弓骑兵赶往陇西郡,务必提防陇西郡的魏兵大军……”

    脑中计划一二三,姜维已然明白他该在信里写些甚么。

    “陈仓被围攻之事,由我亲自带队……不客气地说,只有我能镇得住魏延将军。”姜维板着脸说。

    这绝不是甚么自负之语,而是他记得先前魏延亲口承认会听他的安排。

    “将军!”梁绪和梁虔凝眉,“我等亦愿追随将军出征!”

    摇了摇头,姜维婉拒道:“你们若要跟来,这广魏郡的治安又该怎么办?”

    啊?

    梁绪和梁虔吃了一惊,后觉地想起广魏郡……才依附蜀汉,就算民心向着蜀汉,也必须要留一、两名武将驻守于此,等待新来的郡守交接——说来新来的郡守是谁啊?没听过哇!

    梁虔起身,扬声道:“将军,兄长留下,俺能不能跟你去陈仓?俺练兵也有一段时日,手下的兵们正好需要实战!”

    喂喂~梁虔啊梁虔,听一听你的虎狼之词,甚么叫实战,也不怕新兵们战死……你也太瞧不起十万魏兵了罢?

    姜维嗫嚅了嘴唇,才想说甚么,便见梁绪附和道:“将军,只你一人,我等不放心……”

    言下之意:梁绪支持梁虔的决定。

    姜维瞅了一瞅积极请战的梁虔,又瞄了一瞄满脸严肃的梁绪,默默地对比不带副将的后果……吁了吁气,姜维终是同意了。

    见状,梁虔眼里划过一丝战意,好不得意。

    梁绪则轻轻地拍了一下梁虔的脑门,低声道:“稳重一点。”

    梁虔立即目不斜视,一本正经地看向姜维。

    姜维哭笑不得。

    清了清喉咙,姜维再道:“最后,是关于援军的事儿。

    正如梁虔将军所说,请求陛下将五……五万蜀汉军调回五丈原,给魏军施压,这样就能减少陈仓的压力。”

    说至此处,姜维欲言又止。

    “将军,你怎么了?”梁绪关心地问。

    姜维为难道:“我有些在意,到时会由谁领这数万蜀汉军。”

    千万别是名不经传的路人武将啊!

    他倒是希望领军之人是马岱和王平——马岱是主将,而王平是副将,此二人武艺不错,也能指挥作战,可要统领几万人马……兵力太多了,陛下会赞成吗?

    最重要的是:谁能领任,哪怕是暂时性,亦可谓为蜀汉军名副其实的大将军了。

    可惜的是:自从丞相亮丞相已死,观营上下,还真青黄不接,后继乏人。

    就拿他姜维举例:军事才华方面勉强够了?就是资历太少、年纪太轻、在朝根基不深,真要统兵上万……打住,打住!别想了!

    再卖命干活二十年后还差不多!

    要不,他是陛下最信任的重臣,与新任丞相交情深重……唔~这点也不好做到:如今他征战在外,如何见到陛下?大伙儿忙着哀嚎诸葛丞相,哪有机会逢迎新任丞相?——对了!新任丞相是谁,也没听说呀?

    姜维只觉满嘴苦涩,不禁地思考起如何与陛下建立君臣之谊——讲来讲去,傍丞相,不如直接成为陛下最倚重之将,能省去不必要的麻烦……惜叹这种做法,稍有不慎,轻则被陛下拿捏,重则造成他是靠巴结陛下而上位,名声不太好听。

    他寻思半天,忽然两眼一亮,冷不丁道:“丞相!丞相“二十四篇”!”

    “甚么?”梁绪和梁虔大眼瞪小眼。

    姜维倏地跳起,不停地搓手,心想:是了,是了!我早该把诸葛亮平生之所著《二十四篇》抄录一份,献给陛下才对。

    只恨战事太多,害他没法抽出空来,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