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拯救大秦从造反开始 » 第46章 强化秦法地位

第46章 强化秦法地位

    黑夫还是非常讲信用和道义的,他带着曹参的审讯记录就回去复命了。

    显然黑夫也在内心看上了这位类似喜君的曹参,想要给曹参一个一飞冲天的机会。

    “陛下这是沛县狱吏曹参做的审讯记录,臣在一旁也都看着,这个曹参虽然有心回护萧何,但依然还是谨守着秦法办事。”

    扶苏看着黑夫递过来的审讯记录,只用了几眼扶苏就已经全部看完。

    扶苏把审讯记录往一旁的桌案上一放,淡淡道:“难道他不是因为你在的缘故才如何审讯问的吗?”

    黑夫听到扶苏这么一说也连忙解释道:“陛下不是这样的,臣刚刚带着萧何进到沛县牢房之时,曹参还以秦法质问于臣,要问臣一个越权之罪呢,一个如此刚正之人,岂会因臣的身份而坏了原则?”

    扶苏听到这里觉得有点了意思了,扶苏问道:“说说看,他是怎么质问你的。”

    然后黑夫就把自己带着萧何进到沛县牢房之中与曹参的所有对话都原封不动的讲了出来。

    扶苏在听完黑夫的复述之后,也不由对曹参燃起了兴趣。

    本来扶苏是只想从沛县带走萧何的,现在听到黑夫这么一说。

    扶苏感觉自己可以重新考虑一下沛县之中这些人杰们的拣选了。

    对于那些中阳里内的人扶苏是决计不会收在手中的,因为中阳里这些大龄混子的忠心是扶苏没法保证的,而且这些人想要成长起来还需要不断的磨砺和机会培养才行。

    而且扶苏现在手中也不缺将兵之才,他手里的这些将兵之才也都是忠诚大秦数代的可靠之人,所以在这权衡之下,扶苏到沛县来要拣选的人才也就只剩下那些善政的行政人才。

    现在曹参这个萧规曹随之中的“附庸”人物竟然以这样的方式在扶苏眼前出现,扶苏也不禁惊喜起来。

    原以为萧规曹随之本意是没有主见的中庸守成之意,没想到今天曹参表现出来的性格却让扶苏对这个词也有了一个更深层的理解。

    原来曹参非是没有主见的中庸守成之才,他也是有大智慧的。

    否则怎么会主动承认自身之才不如萧何呢?

    由此可见曹参不仅是一个对自己能力有清醒认识的人,而且还是一位能够守住本分之人。

    像这样的人,作为皇帝的扶苏,自然是最喜欢的。

    因为这种人是不会有太多的私心,他的那颗公心简直就像是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若不珍惜真的会后悔一辈子的。

    所以在这一刻,扶苏也在心中对这位素未谋面的曹参也打了一个勾,决定在处置完中阳里的这些不守秦法的大龄混子之后,就把曹参也带到身边,让其专门负责一些关于刑狱的奏疏整理工作。

    这样一来随着身边参与处理机要的位卑近臣多起来且所负责的工作细分起来,那么自己脑海之中设想的尚书台或内阁不就搭建起来了吗?

    每天要处置一百二十斤的竹简奏疏,对于扶苏而言也是一个不小挑战。

    虽然扶苏也想像始皇帝那样一直保持着旺盛且又充沛的精力去亲力亲为的处置这些奏疏,奈何天赋有限,扶苏并不能像始皇帝那样充满无限的工作热情。

    因此扶苏能想到的就是为这些工作分类出去交给相对专业的人才先拟出意见,而后自己掌握最终的决策之权,对其予以肯定或更改。

    这样一来不仅工作效率能被提高,而且还能给出扶苏更多思考的时间来判断思考。

    这对决策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不然就靠着扶苏强撑着精神,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对这每天一百多斤的奏疏做出批示和决策,这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体现。

    显然扶苏是不愿意做这种没有思考没有远见的只求效率的皇帝。

    扶苏是要为整个大秦谋划的,所以为了提高行政的效率和决策的正确率,扶苏必须要为自己搭建一个提供建议和思考的秘书机构,用于区别负责具体行政工作的三公九卿。

    而且为了防止这个秘书机构专权,扶苏自然也要为对其进行相对细致的分工,使其可以相互监督,相互制衡,如此一来扶苏就可以保证手中的皇权一直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扶苏说道:“既然这个曹参有如此公心,你去把中阳里抓来的罪犯都给他处置吧,朕也要看看他这次的处置结果,再决定他的命运。”

    黑夫听到扶苏的这话后,也不禁激动道:“喏,臣这就去办。”

    扶苏摆了摆手打发黑夫离开,让黑夫去办此事。

    在黑夫走后,扶苏也思考了一会儿,决定不亲自参加此次的县吏考核。

    扶苏将陈平叫进来吩咐道:“去通知廷尉,此次县吏考核由他亲自主持,结束之后将结果报于朕。”

    陈平拜道:“喏。”

    而后就立刻将扶苏的最新旨意传达到蒙毅那边,蒙毅在接到陈平传来的旨意之后,也没有任何意见。

    直接按照原定的计划,在沛县县署前的空地上开始此次沛县及周围郡县县吏的律令考核测试,并按照现场宣布结果的方式,将这些前来参加考核的数十位县吏律令成绩按照甲乙丙三等排序公布。

    甲等者抽选随机案件卷宗以实操,优异者直拔咸阳,随驾而走;乙等者奖励半年之奉回归原职,两年内政绩卓著通过巡查御史考核,可优拔于咸阳任用;丙等者当场申饬,命其所属郡县长吏去其职,由郡吏复考再用。

    经过差不多一天的考核,得甲等者五人,实操而优者两人。乙等者十六人,丙等者二十七人。

    看着这低的甲等良率,蒙毅的脸色很是不好。

    大秦以法治国,这些小小的县吏虽不是县令县尉那样要职所在,但其所代表者秦法也。

    一场考核下来,竟然有超过一半之人连律法条目都不能熟悉,这让蒙毅这个廷尉的脸往哪搁?

    这说明大秦基层法治淡薄,作为廷尉蒙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此在这场考核之后,蒙毅也不禁开始思考要不要启奏皇帝陛下,开展一次全国性的基础县吏律令考核,以强化秦法在基层的重要地位,以巩固大秦依法治国的朝廷根基。

    以画家愚见,法为天下稳定之基石,所以要想公平公正,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坚持执法以公,用法以严。如此一来才能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

    当然太过操蛋的法,也要根据实际发展及时淘汰和废止,不能让一些恶法成为阻拦公平发展的障碍。

    还是那句话:要让法成为社会公平之准绳,而不是一个想用就用想扔就扔的夜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