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开局自曝穿越者,文化入侵异世界 » 第十七章 疲秦之策

第十七章 疲秦之策

    “郑国渠工程之浩大、设计之合理、技术之先进、实效之显著,不仅在华夏水利史上是少有的,在世界水利史上也极为罕见。”

    “一条水渠就能改变国运,说出去怕是没人会相信吧。”唐进撇撇嘴,显然觉得林易在夸大事实。

    不过这期一直没说话的建筑学家李伟明和新来的水利工程师姚亮,脸上表情随着林易的讲述,一直在变换。

    李伟明抢过话,问道:“一条三百里的渠,在生产力落后的奴隶社会,且不说能不能修的起来,即便成了,只不过解决了土地灌溉的问题。”

    “关中历来贫瘠的原因可远不止于此。”

    唐进自觉嘲讽地有些过了,看到李伟明接话,就不再言语。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诸位请看。”

    林易懒得再说,还是穿越起来简单,直接让他们闭嘴。

    系统启动。

    公元前246年,韩国王廷。

    大殿正中,孤零零地站着一个人,身着麻布素衣,一双草鞋之上还沾着星星点点的泥土。

    “郑国,你治理过荥泽水患,主持修整鸿沟,可知道本王唤你来所为何事。”韩惠王道。

    “王上召见,想必是修水利或是治水患,小人也不会其他的。”郑国恭恭敬敬地回道。

    “没错,本王是要遣你去修一条大渠,不过不是我韩国。”

    “那是何处,难道大王打下了新的疆土?小人在韩国出生,还从没出过韩国呢。”

    “去秦国。”

    郑国“噗通”一生跪了下去。

    “王上为何要如此惩治小人,听说秦国严刑峻法,即便是小罪,也有杀身之祸。小人乃是一介草民从未有过僭越之举,。”

    韩惠王见郑国满脸惶恐,上前扶起郑国。

    “秦国近年来厉兵秣马,大有征战天下之势,我韩国国小民寡,强秦在侧,本王夙兴夜寐,寝食难安。”

    “几日前,有异人相助,献上一条疲秦良策,本王思来想去,此计只有你去执行最为合适。”

    郑国此刻体若筛糠:“大...大王,小人只会治水,哪能担得起这等国之大任。”

    “本王已安排妥当,眼下秦国正国门大开,广纳人才,你到了那,自会有人引荐你去面见秦王。届时,你只需要说服秦王修建一条工程浩大的沟渠即可。”

    “渠成之日,你就是我韩国的大功臣,到时候加官进爵,金银封赏随你开口。”

    “你不在的日子里,你的家人,本王会差人好好照顾的。”

    说着,韩惠王拍了拍郑国的肩膀,话中的威胁之意不言而喻。

    郑国听完,面如死灰,如今横竖都是死,只能硬着头皮上,否则,怕是顷刻之间就掉了脑袋,还要祸及家人。

    “小人谨遵王命。”

    “好了,收拾收拾,即刻出发,本王早已打点好了一切。”

    【啊,头好疼,快要长脑子了,谁来捋一下。】

    【一个叫郑国的韩国人要去秦国修一条渠,额...】

    【有点绕,让我缓缓。】

    【为什么字都认识,我却看不明白。】

    【那么问题来了,这渠到底是郑国修,还是韩国修?】

    秦国,咸阳。

    郑国一路前行,森严的秦宫,冷峻的秦卫,都让他不寒而栗。

    “殿下何人,报上名来!”李斯问道。

    “小人郑国。”

    “听人禀报说,你有一条良策,要献给大王。”

    “是的。”

    “说来听听。”

    “小人乃是韩国水工,观关中之地水域分布,思得一良策:引泾水东注洛水,渠成,便可灌溉关中农田数万顷。”郑国说完,心中一阵忐忑。

    “尉缭,你怎么看?”秦王此时尚年幼,但举手投足之间王气隐现。

    “大王,我虽不懂水利工造,但泾洛两河,相距足有三百多里,如此庞大的工程,必定要耗时数年之久,人力、物力、财力消耗也极为巨大。”

    “臣以为,不可。”

    秦王听后,点了点头,看向郑国:

    “郑国,丞相都说不可为,你可还有话说?。”

    郑国此刻心急如焚,要是自己失败了,可就不仅仅身死了事,忙解释道:

    “大王若修渠,虽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修渠一事,功在王上,利在千秋。”

    “秦昭王在位时,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自此蜀郡成为天府之国,大王今日修渠,关中之地必将成为下一个天府之土。”

    郑国说完,大汗淋漓。

    这个十几岁的少年接下来说的话,不仅会左右自己一家人的性命,甚至会左右一国的命运。

    秦始皇听完,沉吟片刻,说道:

    “关中秦地,历来多旱年,妇孺皆知。即便有渭水从我大秦腹地穿行而过,这里仍然极少产粮,你以为修渠之事,我秦国未曾想过吗?”

    “一条渠就能解决的事,岂轮得到你一个韩国人越俎代庖?”

    秦王一番质问之下,郑国只感觉心脏狂跳,口干舌燥。

    “大王盛明,小人初到秦国之时,就已专程前往渭水两岸查探,渭水虽大,但沿河两岸地势较高,无法直接用渭水灌溉农田,泾、洛两条较大支流又是南北走向,再加上旱年水少...”

    “这些用得着你来给本王说吗?”秦王大声喝道,郑国只觉呼吸瞬间停滞。

    “大...大王,关中秦地缺水确实是人尽皆知,但不产粮却另有他因。”

    “哦?你且说说是何原因?”

    郑国突然把手伸入怀中,两旁护卫顿时警觉,长剑出鞘,霎时间,数把利剑便架在了他的脖颈之上。

    郑国的手僵在怀中,头上的汗珠“吧嗒吧嗒”滴在地上,粗重的呼吸声在空旷大殿中异常清晰。

    “怎么,你也是来行刺本王的?”

    “扒开他的衣服,看看他怀中是何凶器。”尉缭指挥侍卫上前。

    “嘶啦”一声,郑国的上衣被撕裂,怀中一个布包掉落在地,赫然是一柸土。

    众人惊异。

    郑国指着土,颤颤巍巍地说道:

    “大...大王,这...这是小人从渭水北岸带来的土,小人治理水患多年,此土小人一看便知,这是不长庄稼的盐碱土。”

    秦王来到郑国面前,抓了一把土。

    “盐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