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活开元 » 第3章 修书

第3章 修书

    皇帝的行辕已经离开下邽一天有余了,姚阀的心也在一点点变冷。

    直到天色完全暗了下来,姚阀心头恶狠狠的默念,可恶啊!

    如果那张远想要追上他们,以大部队的速度,简直轻而易举。张媛没有追上来,也就意味着,姚弈说的是真的。

    那天张远开头的老实巴交,中间的愤愤不平,最后的愿投明主居然全是装的!

    第一次人才招募计划以被骗了好几万钱告终。

    有这钱都能去买几个奴仆了,为此事感叹了几刻钟,姚阀收拾好心情,开始查看典厩这一部门的资料。

    典厩署这一部门主要是管动物的,包括但不限于饲养、训练、保养、检验牛马、猪狗、鸡鸭等等牲畜。本来这个部门应当是非常重要且繁忙的,天子此次出行,车马行辕这一块典厩署都需要参与。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它的职权与驾部、尚乘局和闲展使重叠,最重要的牛和马这两种牲畜的业务,也大多被这几个部门给侵占了。

    于是乎,典厩署清闲了许多。这一路的牛马牲畜也不需典厩署来看管,姚弈觉得闲下来的下属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趁机教导一下爱子爱徒关于牲畜的知识,免得太仆寺出身却一点不懂牲畜闹了笑话。

    此次随行的典厩丞是姚弈的心腹,名为赵伯中。此人除了精通各种牲畜的知识以外,为人处世也很有分寸,所以姚弈把爱子爱徒交由他教导一段时间。

    皇帝行辕缓缓地朝着洛阳驶去,这一路姚阀和颜真卿也跟着这位赵先生大开眼界。

    一路上,赵伯中对看到的牛马,犬只驴子等等动物都表现了非凡的专业知识,他一一讲述了如何判断这些牲畜的好坏,养殖不同品种的牲畜有哪些注意的要点,一些常见病症有什么防治的办法。对于一路看到的众多牲畜,赵伯中还会让姚阀和颜真卿一一评判他们的好坏来练手,对于发生了病害的牲畜也是如此。

    这就是一个当代的农牧专家。

    姚阀好奇地问道,“赵先生,您有这么多经验,有著书么?”

    赵伯中微微一怔,“倒是未曾。”

    “先生定然也读过齐民要术,何不著一书记录下您的经验,广传四方。天下人岂不都受您的恩惠,您也可以流芳百世啊。”姚阀开始劝说赵伯中写书。

    赵伯中觉得还是不妥,“我说的这些,很多贾太守已经在齐民要术中讲过了,我再单独另写一书,岂不是班门弄斧?”

    颜真卿也觉得赵伯中应当写书,“大学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也读过齐民要术,齐民要术已著成这么多年,何不再作一书,让我大唐畜牧也焕然一新?”

    “对对对,清臣说的对。赵先生,您完全可以再作一书,在前人的基础上,把后人总结发展的知识也添加进去,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嘛,这得是多大的功德,您看怎么样?”

    赵伯中被说动了。

    皇帝的东行之路走得很慢很慢,这恰好也给了赵伯中时间来编撰该书。

    说干就干!

    一个半月后,李隆基终于抵达了他的东都,而在姚阀和颜真卿的帮助(呐喊助威以及抄书)下,这本畜养牲畜的书籍完成了一小半。

    即将到洛阳之前,姚阀也是纠正了姚亦晴的叫法,应当喊他为三哥,真正的大兄是姚闳。

    时隔一年,姚阀又见到了大哥姚闳和二哥姚闬,他们早早便候在姚府中等待姚弈和姚阀、姚亦晴回来。

    一番见礼过后,姚弈又将颜真卿介绍给了自家两位侄子,只是碍于姚闳姚闬还在守孝期间,接风宴便也免了。

    选官结果还没有出,姚阀和颜真卿二人每日仍然是找赵伯中,一边学习一边编撰校对这本蓄养牲畜的书籍。

    三人忙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历史的进程又悄悄前进了一步,李林甫拜相了。

    在李隆基巡游途中,众多大员的事务仍然需要进行,通常是在沿途停留的时候进行。

    有时李隆基也会搞突然袭击,悄悄去视察诸位大臣办公的情况,以便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臣子们。

    众多官员中,李林甫的办事能力给李隆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一路上,李林甫用事之盛,让李隆基暗中都觉得心惊。李隆基没想到这个对自己如此谦卑的宗室,在公务方面居然是个卷王。李林甫往往会事无巨细地将事情安排的仅仅有条,还总会提前规划,早早做完每日的工作以后,他还会加班去做远期的规划任务,简直让人害怕。

    李隆基又让袁思艺派人去打听了一遍,他发现李林甫在处理公事上不只是单纯的卷,而且做得又快又好。

    而袁思艺看在和李林甫有朋(金)友(钱)之谊的份上,快速略过了李林甫品行一般的部分,重点和李隆基说了李林甫用事之盛和尽职尽责的部分,这让李隆基对李林甫的印象更好了。

    到了洛阳,裴耀卿要去继续忙漕运改革的事情了,政事只有张九龄帮忙分担。再加上由于赶路,政务挤压过多,才到洛阳,李隆基就得开始加班。

    加了几天班以后,可算是把李隆基给累坏了。

    即将要到知天命之年的李隆基,对于连日的加班,他已经开始从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了厌恶。时不时的腰痛,疲乏都提醒着李隆基,他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像是过去那样勤勉了。

    李隆基觉得自己顶不住了,朕怎么能受这样的委屈呢?既然朕的政事处理不完了,何不干脆再立一宰辅来帮他处理政事呢?反正宰辅本来就是协助朕处理政事的。

    心思一起李隆基马上便开始物色合适的人选了。心中一合计,这李林甫是宗室,对自己又谦卑老实、忠心耿耿,显然是个自己人,处理政务方面又是个有能力的卷王,他还是已故去的好友姜皎的侄子,现在他的官位是侍郎也够资格,李隆基实在想不出什么理由不提拔李林甫。

    于是乎,开元二十二年五月,李林甫拜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正式成为了大唐新的宰相。

    姚阀正忙于和赵伯中、颜真卿一起修书,听此消息后,心中思绪万千。

    事情发生的轨迹和前世差不太多,姚阀仍然没有可以阻挡历史潮流的力量。

    “也罢,是时候加快寻找杨玉环了!”

    一边继续修书,姚阀另一边假借师父玄诚道人的名号,托全家人帮忙打听名为杨玉环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