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太孙到皇帝 » 第八章 受到青睐

第八章 受到青睐

    “这其中有这么一层关系,太子朱标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女婿,而身为整个淮西武将之首的蓝玉,却是开平王的小舅子。”

    “也就是说,以蓝玉为首的这帮淮西武将,他们是铁定拥戴常氏所生的皇孙为皇帝,可偏偏皇长孙朱雄英八岁就去世了,而次子朱允熥生性木讷,不善言辞,是不适合做皇帝的。”

    “这样一来,朱元璋只有一个选择,就是立侧妃所生的朱允炆为皇太孙了!”

    说到此,朱英笑着看向瘫坐在地上的蓝玉,问道:“假如你是蓝玉,你会拥戴一个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朱允炆为皇太子吗?”

    此话一出,蓝玉脸色顿时大变。

    他知道,淮西武将一众人的好日子已经算是到头了。

    那么,今日陛下要他们来问自己的命运,基本上也就定格了。

    要是他预言成真的话,作为太子朱标的支持者,他们这么多年所有的心血都白费了。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要是他们所支持的太子朱标真的死了,那铁定了朱元璋会对他们大开杀戒,这或许才是最残酷的一面。

    ......

    凉国公蓝玉府上。

    此时,已经坐满了人。

    这些武人分别是长兴侯耿炳文,宋国公冯胜,英国公傅有德...

    纵观这些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淮西武将集团。

    “凉国公,你把我们大伙儿叫来,究竟有什么大事要说?”

    这些武将们,跟蓝玉一样,都是太子朱标的亲信。

    他们能对太子朱标如此的死心塌地,究其原因还是朱标为人胸襟宽阔,朱元璋每次对这些人动怒的时候,都是朱标从中周旋,要不然,以朱元璋的性格,这些人早就又投胎了。

    这群武将对大明开国有很大的功劳,又都是穷头百姓出生,大明安稳了,他们倒是又不安稳了,平日里惹是生非的事情倒是没有白干!

    但对朱标,这些武将们是绝对信服的。

    当然,除了对朱标人品的信服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当然是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他们的大哥常遇春。

    因为都是淮西人的缘故,这些淮西军事集团的主要人物都十分信服他们的大明战神常遇春。

    而朱标又是常遇春的女婿,他们自然对朱标爱戴有加了。

    “就是,这个时候你将我们叫来,到底是有何重要的事情?若是被陛下知道了,他会做何种感想?”

    要知道,刚刚结束了胡惟庸案,人人还心有余悸。

    可以说现在还是一个十分敏感的时期。

    他们暗自支持常氏一脉,虽然老大朱雄英去世了,他们只能将目光放在老二朱允熥的身上。

    可这小子天生一副憨厚像,实在是扶不起来,还有一点,他们对这些人很惧怕。

    那压根就不是一个做君主的料!

    至于朱允炆,这些人压根就没有考虑过!

    因为朱允炆实在是跟他们没有一点关系,而且因为这些武将们常常靠近常氏一脉,对朱允炆的母亲吕氏还是十分敌视的。

    此时,蓝玉压压手,嗓音有些低沉的说道“很大的一件事,老夫,老夫听闻太子殿下不久就会离开人世!”

    言毕。

    全场一片安静。

    落针可闻!

    但此时,所有人的心脏都是剧烈跳动的。

    朱英跟他们说的那件事,其实蓝玉心里早就有了疑问。

    蓝玉府里,一大群武将面色凝重。

    英国公傅友得瞪大了眼睛,扯着嗓门道;“凉国公,这玩笑可开不得!”

    这些人的处境很尴尬!

    他们都是朱元璋的开国重臣,但同时,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微妙。

    现在,朱元璋青睐朱英,这件事其他淮西集团的人都不知道,只有蓝玉跟冯胜知道。

    朱元璋再三确认,而朱英也很肯定的回答,这件事基本上是属实的。

    蓝玉看着傅友德,重重的点点头,像是也确定了自己的说法。

    要真是这样,他们一个个身上开始冒冷汗了。

    所有人几乎都是同一的想法,淮西集团完蛋了!

    此时,蓝玉脸色凝重的看着诸位道:“我与宋国公刚刚从郊外回来,这件事陛下让我等给谁都不要说,但我兄弟二人商议了一下,还是召见诸位兄弟来想个办法。”

    “毕竟人多财广,虽然我们兄弟答应陛下不外传,但这关系到我淮西集团数千人的命运,与之相比,我等这区区贱命又算的了什么?”

    长兴侯耿炳文道:“说这话的,可是那患有脑疾的败家子?”

    “不错,正是他。”

    “哈哈哈,你怎么能将一个患有脑疾的孩子说的话当真呢?”

    “都是小儿科,不必担心。”耿炳文倒还是大大方方的数落起蓝玉来。

    蓝玉脸色一正道:“此事若是真的发生,该当如何?”

    “发生?”

    这时候众武将才当真,因为他们一直看着蓝玉的脸色是威严的,看来他没有在开玩笑。

    蓝玉压压手,似乎想起什么:“不对,我觉得确实很奇怪!”

    蓝玉一这样说,几个人顿时凝神屏气的,纷纷盯着蓝玉。

    蓝玉道:“诸位是否还记得,九年前,陛下处斩了一批人,太监和御林军三千多人,谁还记得当年是什么日子吗?”

    英国公傅友德道:“不就是朱雄英下葬金陵山的第二天...”

    “等等”

    他顿时愣住了。

    周围围坐的人一个个都站起来,问道:“这到底是为什么?”

    “陛下到底为什么要斩杀御林军跟那些太监?莫不是当年出了什么岔子?”

    “娘的,不会这么邪门吧?”

    ......

    朱英压根就不会想到,来到他府上的两个贴身侍卫,就是当今的大明国公。

    此时,朱元璋带着两人走出了大厅。

    就在这时,外面有家丁来报:“少爷,按照您的要求,您要炼制的东西已经好了。”

    朱英满意的点点头,朝朱元璋拱手道:“走,老头子,带你去看一样东西。

    几人走入后院,只见院子里支起几口大锅,下人们已经按照朱英的纷纷,炼制出了盐。

    只见在大锅之中,细如白沙,洁白的颗粒,塞满了锅。

    朱元璋走到每一口锅前面,看到如此精致的盐,一下子惊讶的嘴巴都有些合不拢了。

    “英儿,这是你弄的?”

    “老头子,你尝尝便知道了。”

    朱元璋忍不住用手捏了一小撮,放在嘴里。

    顿时产生一股咸咸的味道。

    “是盐,是盐啊!”

    朱元璋激动的满脸通红,整个人好像过度兴奋,有一种孩子习气一般,就差手舞足蹈了。

    站在一旁的朱英却直摇头道:“老头子,你不要这么激动,这还不是我想要的精盐,这只是初次加工出来的粗盐。”

    朱元璋惊讶的险些跌倒,连这都叫粗盐,那他还能生产精盐来?

    他身为大明皇帝,还是第一次吃这么新鲜的盐。

    这盐,入口即化,而且咸味更足,比当前大明所使用的盐,不知要高出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