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谋之演义 » 第二百五十章 江南美人归 挥师北上

第二百五十章 江南美人归 挥师北上

    “可她现在是尼姑一位啊?“

    潘大人低眉顺耳。

    “是尼姑,还是皇后,是乡野小民,还是妙龄女子,是待字闺中,还是含苞待放,不都是您主子说了算,现在是什么不重要,主子您想让她成什么,才是关键哪。“

    潘大人这话说的,甜如蜜,顺如流,主子还是主子啊。

    隅南公眉毛往上一扬。

    “这,使得?“

    “当然使得,江南还是您的江南,建康还是您的建康,人还是您的人哪。“

    隅南公拍案岸而起。

    潘大人的话真是提气啊。由帝而主,由主而公,想说的话不敢说,想表的态不敢表,想施的政不敢施,生怕传到天朝,又要说他痴心不改,又要说他貌合神离,又要说他表里不一,占他的地,削他的位,夺他的人。

    且说这些个做臣的,一个个只管拿俸禄,却是尸位素餐,表面上恭恭敬敬,暗地里却做着各个的打算,如果战事又起,保准一个个席卷而去了。

    还是这个潘大人懂得本公的心思,还是这个潘大人知道社稷之本哪。

    “可,可她的父亲周宗大人……怕是要怪罪于我,难以释怀啊。“

    这时候,隅南公想起人家的老父,想起朝堂还有这么一个老臣,刚刚的心喜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主子,司徒周宗大人,本是无辜啊,都是被那个,那个八王爷所利用啊,为了一己之私,不择手段,给忠心耿耿之周大人下了猛药啊,只要主子您诚心而为,主子妃又挂念往日情谊,主子您撤了那奸臣碑,主子妃竟会不计前嫌,归心似箭哪,主子您说呢?“

    隅南公顿时茅塞顿开。

    “爱卿如言极是,可,我毕竟一国之主,怎好……“

    隅南公虽没看着潘大人,可那眼神私底下已经递了过去。

    潘大人心领神会。

    “只要主子允准,这件事就包在微臣身上了,保准主子妃回銮就位,主子您旧貌换新颜,主子之幸,国家之幸啊。”

    真是拨云见日,云开而雾散,丁香遮面无语,沉吟凝脂暗伤,梦似游天台,驻足处,霜落如啼,歌如芒,盼落雁,归无期,桥廊回转处,纱衣绰约,琵琶低回,叩门扉,低首处,故人来。

    眼婆娑,泪迷茫,千言万语,只怕夜短情长,原来梦一场。

    木鱼为伴,钟声低回,且让他云烟去,只做了故人,换了新人。

    建康又恢复了往日莺歌。

    可怜千万将士尸骨都做了古,主子还是主子,百姓还是那个百姓。

    可荥阳节度使赵光义就没这么幸运了,因为轻敌冒进,庆州一战,损失惨重,准备不足,致使唐兵奇袭,荣阳城火烧连天,太后本想着胜败乃兵家常事,但群臣似乎微词颇多,而统筹全局的殿前检点司赵匡胤,坚持有过必罚,有功必奖,赵光义因此而被削去节度使之职,成了一个团练副使,在殿前检点司帐下做了一个偏将。

    不过赵匡胤的收获似乎更多,由江南归大周的楚州,光州,湖州各地都由赵匡胤所点的有功之将担任了节度使,都部署,以及刺使,都监,对此一干朝臣颇为不满,认为这样容易滋生党羽,让赵匡胤做大,前车之鉴,这于太后稳固皇权,扶持幼主,极为不利啊。

    而太后则力排众议,边疆不稳,敌患虎视,臣属之国口似而心非,怎少得了英勇善战之将士,怎少得了智勇而又全的帅才呢,再说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此等非议,赵匡胤焉能置若罔闻,他很知趣地坚持辞去殿前点检司之职,庆州失利,他也是责无旁贷呀,还是太后挽留,授了个都指挥使的衔,殿前点检司由他的部下张锏接任,实际大权并未旁落。

    江南之唐,已有名而无实,什么时候想拿回来,唾手可得,远不足为虑,太后把目光转向了黄河以上的太原,按同平章事赵普赵大人的说法,那是才是心腹大患,切肤之痛。

    太原位于黄河以北,阴山之南,为前朝刘响所割据,一直以汉武帝十世孙自居,继承大统,兴汉国号,一直以来与耶律之辽,元昊之夏眉来眼去,以与黄河南岸之周抗衡,其实力远非江南之唐可比。

    江山要稳,开疆拓土,此患必除。

    这事朝堂上一提起,就有不少的臣子站出来反对,虽国富民强,可连年用兵,有穷兵黩武之嫌,百姓苦,商贾怨啊。

    但坐视割据,自立为王,无异于养虎为患,一旦任其狼狈为奸,国无宁日,疆不能守,民之安何谈,社稷之稳,何谈,再说了幼主刚刚即位,有多少人都等着看热闹,有多少人跃跃欲试,要趁火打劫呀。

    这么多臣属之国,有一个桀骜不驯,便会引来狼烟四起。

    更何况北辽现在已经是明火执仗,不断地派出小股部队,滋扰边境,夺我牛羊,掳我百姓,杀我将士,肆无忌惮地挑衅。

    “皇上走的早,留下我这孤儿寡母,哀家岂能不为长远计,为万世基业计,周之为周,又岂能偏安一隅,天子为天子,乃是天下之天子,上天所拖,民之所系,又岂能满足于汴梁独乐,而天下皆苦,弱妇尚心怀四滨,不忘先祖遗愿,要以缚鸡之力搏国之贼,众卿又何忍姑息养奸,明哲保身,以己之享而忘苍生之苦呢?“

    太后一席话,说的众臣哑口无言。

    这时候,首辅赵普赵大人纵使有一百个不愿意,也必须得站出来,替太后说话,为朝廷分忧。

    “太后高瞻远瞩,心怀天下,我等当竭尽全力,开疆拓土,塑大周万世基业。“

    可赵普比谁都清楚,这太原之刘,绝对不是吃素的,其兵刁蛮,其主彪悍,其势限要,两三个江南之唐恐怕都比不了,这也是两朝先帝迟迟不敢动刘的重要原因啊。

    为什么这个时候,偏要动,非要啃这个硬骨头呢?

    赵普只能说,太后是要乘江南大胜之勇了,早不动,晚也得动,绝不能让其与阴山以北形成合力,如果太原投靠了阴山,国之北门洞开,长趋而南下,那可就是挡不了的大患,大难临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