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吴砦传说之拯救秦腔 » 第二十五章 初中三年绵长一生

第二十五章 初中三年绵长一生

    通路,通电,通自来水,几辈子人没干成的事情,秦家村人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干成了,这日子真就像那孙猴子一个筋斗云翻了十万八千里。

    秦守仁又是上电视,又是上报纸,又是到其他乡镇去做演讲,一下子成了当地的名人,忙得脚后跟都不着地了,却迟迟不见乡领导提拔。

    秦五爷寻思着这事是不是得走走后门,跑跑关系,按理说乡长和守仁是老同学,跑关系这事也简单,但守仁不干,不愿意摧眉折腰,他现在一门心思就想着怎么把村里的土地补偿款一分不少的要回来,一分不少的发到村民手里,这也是他当初给大家的承诺。

    守仁隔三差五去找赵乡长,有时还和村民代表一起去。在乡长办公室里,赵剑锋多次拍着守仁的肩膀,说现在全县在秦家村的影响下,都在积极开展“三通”工程,县里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但这个钱迟早少不了咱们老百姓的,提醒他多关心关心自己的前程。

    守仁见找乡政府迟迟解决不了问题,村民们又总向他要钱,他不能失了信用,就直接去县政府找相关领导,领导告诉他给老百姓的赔偿款早就分发到各乡镇去了。

    守仁非常生气,回到乡里,冲进乡长办公室不由分说指着赵剑锋的鼻子就是一顿臭骂,说他贪污腐败克扣老百姓的赔偿款之类的,说政府对老百姓应该是一诺千金,就算没有千金总得有七八百斤吧,可现在连五百斤都没有。

    守仁以下犯上,秦家村乃至吴砦全乡老百姓都交口称赞,说他一身正气,刚直不阿,有点秦腔《打镇台》里王震的样子。

    秦大爷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侄子,便在河坝里放牛时一有机会就给过往的乡亲们讲守仁,讲《打镇台》,讲王震。说明神宗时,八台总镇李庆若之子调戏民女,户部尚书文庆激于义愤,打死其子。李庆若奏于圣上,案发华亭知县王震府审处。李以势欺人,大闹公堂。王震以大闹公堂罪,将八台总镇李庆若饱打一顿,并以智勘明。

    秦五爷更是得意,他告诫建忠、建孝等一帮孩子,说做人就得像守仁一样堂堂正正,做官要与民做主,方显男儿大丈夫。

    秦守仁也总说“好狗护一庄”,身为村长就是要为全村人谋幸福。但他不知道,这件事在乡政府影响极其恶劣,升职加薪的事情便就此泡汤了。大家都觉得很可惜,可守仁却不以为然,因为他原本就没想过要升官发财。

    李公明抓住了机会,先后多次上访,先告村委会和乡政府贪污腐败,摞用公款,又告村长秦守仁和乡长赵剑锋狼狈为奸,鱼肉乡里,还告秦守仁公报私仇,偷砍果树,知法犯法,分赃不均,大闹乡政府。

    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指示县政府成立调查组,立即前往吴砦乡政府明查暗访,把各村村长分别叫到乡政府问话。

    赵剑锋突然有了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他事先得到消息,偷偷请各村村长帮他在调查组面前多说说好话,却唯独没有找守仁,因为他知道秦守仁一定对他怀恨在心,说不定就是他唆使李公明告的状。

    调查结束,第二天,赵剑锋把守仁单独叫到他办公室,关上门紧紧抓住他的双手,非常激动的说:“老同学啊,这次你可是救了我啊,也只有你替我说了一句公道话啊,他们全都落井下石啊,当面答应好好的,背后却捅我刀子啊!”

    守仁倒很坦然,也没有刻意邀功,说自己只是说了该说的话,赵乡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短短三年时间让全乡十八个村,村村通路通电通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谁也抹杀不掉,至于给老百姓赔偿款发放不及时不到位,那不是他一个人的过错,更不是吴砦一个乡的问题。赵乡长这是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

    就这样,赵剑锋没被处分,不久便被调走了,秦守仁也没能被提拔,秦建孝这辈子也只能注定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唯一能向别人称道的就是“我爸是村长,我爸当村长有句座右铭,叫好狗护一庄”。

    或许是受了爸爸的影响,秦建孝骨子里也有那种“为人民服务”的特性。刚上初中的时候,他的学习成绩全班第一,也因此被同学们选为班长。看着那些调皮捣蛋不好好念书的同学,秦建孝非常气愤。每周开班会,他都会狠狠地批评他们,说他们拿着自家的馍馍躲在自家门后偷着吃,不思进取,辜负了父母的厚望。

    自习课上,秦守仁拿起课本满宿舍不停转悠,看那个同学不好好学习,他就假装去打谁,同学们对他可是又敬又怕,连续两年都推选他当班长,却不想耽误了自己学习,中考的时候连个重点高中都没考上。

    秦建孝中考落榜,他不愿意去当地教学质量最差的那所高中去念书,就选择了辍学,在山下放牛的时候,偷偷大哭了一场,不过他又觉得这一切是值得的,因为他当初给同学们开班会的时候就说过“只要你们将来一个个都能过考上大学,我不学习也罢。”

    后来,他又接连收到了几封中专技校寄来的录取通知书,但守仁没同意他去,因为这几所学校都在外省,而且技校花费高,家里没钱供他念书。

    看着妈妈赵雪梅提前给他做好的上学用的被褥,秦建孝不由黯然伤神。有时候他在想,爸爸为什么不贪一点呢,这样他就不愁上学了,即使去技校也有一技之长,总比待在家里放牛种地的好,难道他的一辈子就这么完了。

    古人常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爸爸当了这么多年的村干部,别说十万了,家里连一万存款都没有。

    建孝无奈,只能独自唱秦腔《苏秦激友》:

    唉!

    无银钱当时把英雄困倒,

    大丈夫低下头泪如雨抛。

    恨苏秦今得志他居心薄傲,

    悔不该和小人我挂冠夜逃!

    这是秦腔传统剧目《和氏璧》里“激友”的一段唱词,建孝虽然不是很明白整个剧情和唱段里的意思,但觉得张仪当时悲愤的心情应该和他现在差不多。

    当然了,建孝不会轻易认命,他决定要走出这个山沟沟。

    走出山沟沟,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因为他从小就没有出过吴砦乡,中考的时候第一次坐班车,差点晕吐了,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什么样。但是,李桂英却走出去了,她在县城的秦剧团里学唱戏。

    虽然李春登是老师,但多少也有些重男轻女的思想,本想着桂英初中毕业在家里待上几年,找个人一出嫁,他这任务就算完成了,可桂英不干,在家里寻死觅活要学唱戏,李春登只好托人找关系把她送进了县剧团。

    说实话,吴砦人虽然都喜爱看戏,但却不支持自家子女去唱戏,因为老话说“戏子误国”。

    李春登也不理解自己的女儿怎会喜欢上唱戏,他本来想以“戏子误国”这事劝桂英打消学戏的念头,没想到桂英反过来几句话还问得他哑口无言。

    桂英说:“戏子误国,你们还一个个都爱看戏!不仅爱看而且还爱唱。《三娘教子》、《擦美案》、《大登殿》、《苏武牧羊》、《打柴劝弟》、《忠保国》那个不是教育人的,哪里又误国了?叫我说,误国的不是戏子,而是看戏的人。”

    李春登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让桂英去学戏,为此秦家村的人没少在背后对他指指点点,说自家孩子学什么不好,非要去当戏子。

    这秦家村的人也怪,喜欢戏却不喜欢戏子。难道是自己平时在生活中演戏演多了,总觉得“戏子无情,婊子无义。”但或许戏子是最有情的,每次的演出都是那么投入,时常感动的人们掉眼泪。

    建孝刚听说桂英去学戏的时候,他也想去,因为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小时候的那个承诺,就是看桂英唱戏,尽管他们这几年都没怎么说过话,但他相信桂英肯定记着他当初说过的那句话,记着他们在小河边拉过的勾,她坚持去学戏,说不定就是为了演给他看。

    可惜他这话还没来得及说出口,爸爸和爷爷就在老屋里批评起了李春登,说桂英长得水灵灵的,好端端一个姑娘却要毁在这唱戏上了。虽然建孝不明白他们说这话的意思,但他知道他们是坚决反对唱戏的。

    果然,秦守仁接下来就向他们讲述了古时候“戏子误国”的事情。说历朝历代的君王,只要是喜欢上了戏子,肯定都会误国,无一例外。最典型的例子是李存勖。

    李存勖在打天下的时候,他是一位勇猛的将领,更是一位杰出的指挥官。他带领晋军南征北战,打了无数次胜仗,最终在为数众多的诸侯中脱颖而出,建立了后唐。同时,后唐也是五代时期最有希望实现统一,最能获得大家支持的一个朝代。李存勖当了皇帝以后,也是被所有人都寄予厚望的一位君王。

    但是当李存勖当了皇帝以后,他立刻就喜欢上了戏子,整天喝酒看戏。不仅如此,他对当戏子还情有独钟,常常会自己粉墨登场,过一把戏瘾。而很快,天下就大乱,李存勖也被杀掉,真正验证了“戏子误国”这句话。

    最后,建孝只能选择去县城打工,等有机会再去看桂英唱戏。而时间一晃十几年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