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神凡二象境 » 脉宝态

脉宝态

    张笑歌夹起一大口菜送到嘴里,用力嚼着,含糊不清地问道:“妈,我爸失踪是不是另有蹊跷?”

    海曼清顿了一下,把碗筷放到一旁,擦了擦嘴。看向儿子,说道:”看来也到了告诉你的时候了。”

    笑歌快速嚼了几下,便将满嘴的饭菜生生咽了下去。

    “你爸失踪的那天晚上,他在工作间整理编记《鉴古记》。当我给他送牛奶的时候,发现他的衣裤都堆在椅子上,眼镜横在桌子上,婚戒掉在地板上,人却不见了。”现在回想起来,海曼清还是满脸疑惑。

    “接着,整个房子我都找了一遍,屋里院外的监控都查了一遍,还是一无所获。你爸的身份太特殊,所以必须稳妥处理。我把这事和你曹叔叔讲了,他也没想出什么端倪。最后,只能以普通失踪案处理。明察暗访这么多年,还是没有什么线索。”

    笑歌听着妈妈的诉说,问道:“妈,你相信鬼神?”

    “不知道。”

    笑歌起身来到妈妈身旁,握住她的手,说道:“妈,这几年我研究量子力学,感觉到这世界越来越玄妙,也注意到很多神奇的现象。所以,我爸这事我能理解,也一定会找到真相的。”

    海曼清用手拍了拍儿子的手背,点了点头,沉重气氛缓和了下来。

    “老妈,我想去鉴定部锻炼一下。”

    “好啊,明天你直接去找你曹叔叔报道就行。”曹叔叔指的是山清集团首席鉴定师曹历真。

    “有时间,你跟他多学学。”

    “嗯!我争取把爷爷的’一手过画’的绝活学到手。”

    “打住!要是那么好学,你爷爷还不教你爸!有些事情是看天缘的。不过你爸在古器鉴赏和仿制方面还真是不折不扣的天才!我心目永远的第一!”说着,海曼清流露出满眼的爱羡之情。

    晚上,笑歌躺在床上琢磨着父亲失踪时的情形,又仔细地翻查了一遍《鉴古记》,还是一点头绪都没有,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第二天,他起得很早,精心梳洗一番后,直奔山清大厦2层鉴定部。他兴高采烈地和每个人打了招呼,然后,走进最里面一件办公室,轻轻敲了敲门。

    “进!”

    笑歌先把头伸进去,笑嘻嘻道:“曹叔叔,我来报道!”

    一位50岁左右,面色随和的光头男,朗声道:”臭小子,进来!你妈跟我说你想来历练历练。好事!看来你小子终于开窍了。”

    “您可得好好栽培栽培我!”

    两人又闲聊了一会,说说鉴定部门的主要工作,以及鉴定的注意事项。

    很快,笑歌就和部门里的同事打成一片。依仗着”量魂仪”,笑歌的鉴定能力也很快获得大家认可。

    这一日,海曼清打来电话:”历真,笑歌这段时间表现怎么样?”

    “嫂子!虎父无犬子啊。笑歌在鉴古方面的天赋比起山哥,有过之无不及。”

    “千万别夸他!你得磨磨他的心性。”

    “嫂子,您放心!我心里有数,过几天我找几个物件磨磨他。”

    又过了一日。上午10点左右,小孟兴高采烈地喊道:”来大件了,董其昌的字!”

    随后,他将一幅字小心翼翼地放到鉴定台上。

    一个中年美妇带上手套走到台前,仔细查验一番,断言道:”应该是真迹。”

    小孟附和道:”刘姐定真了,那准错不了。”

    笑歌也戴上手套凑了过来,说道:”我也学习学习!”

    他把手放到纸张上轻轻抚摸着,”量魂仪”给他答复是”明朝物件”。他又假模假样地用手指顺着字的笔锋,意想不到是”量魂仪”又给他一个新的答复”清朝物件”。笑歌瞬间明白了,这是张仿品。但是他没声张,因为他这鉴假的理由不能暴露。便装模作样地说道:“好字!”

    “我看看,好久没见到董老的真迹了!”一个清瘦的男子走了过来。

    那位中年美妇快步走了过去,恭声道:”师傅!”

    这位男子就是鉴定部门的二号人物肖成,号称”一眼云烟散”。

    只见他看了一遍字,接着用手指摸了摸字墨,缓缓道:“可惜!就差这笔弯钩。”

    那位中年美妇听他这么一说,顿时脸颊飞红。

    肖成瞪了她一眼,便接着说道:”这幅字虽然看是正峰,但这两处弯钩有滞;而且这墨也不是明墨。你们都再好好看看,学无止境啊。”

    说完便转身离开。大家面面相觑,接着便又仔细将这幅字观摩了一遍。

    笑歌也不由得暗自佩服:”单靠眼力和手感就能辩真伪,真学问也。”此刻,他也觉得应该提升一下自身鉴赏能力了,不能单靠”量魂仪”。

    他来到曹历真办公室,开门见山问道:“曹叔,如果用古纸、古墨、古印摹仿一幅字画,如何能够鉴定真伪?”

    “笑歌,你从一幅字画中能看到什么?”

    “好字!好画!”

    “那什么是好字好画?”

    “技艺精湛!”

    “如果只是技艺问题,为什么千百年来却鲜有大家问世?”

    笑歌摇摇头。

    “行书作画,技法是形,气韵是魂。技法可学,但气韵难效。”

    “气韵?”

    “气韵就是作者在行书作画时与书画交融程度,这就是天赋了。说得玄点,不是人作字画,而是字画驭人。”

    张笑歌听到这,脱口道:“妙啊!”

    “哎!傍观者得其妙,当局者伤其神。对于鉴定而言,玄就表示无所依,只能考感和悟。最终还是看天赋。”

    “曹叔,你看我有天赋?”

    “在你的小时候做过测试,跟你爸一样,与书画无天缘。”

    “看来拜您为师是没戏了,我爷爷这衣钵是接不过来了,哎。”

    “臭小子,拿话点我!给你,这是我总结的鉴赏心得。”

    “嘿嘿,还是您疼我。”

    回到家中,他仔细研读起曹叔给的鉴赏心得。又花了几天时间,他把”量魂仪”针对字画的分析模型又调整一番,将相同作家作品的量子态进行交叉比对,再与其他作家作品交叉比对,最终,为每个作家的作品归纳出一种”气韵”量子态。这样就可以更精准地识别出字画的真假了。这次改进,笑歌并没有以前那种欢喜了。他躺在床上,把玩着”量魂仪”,脑海中浮现出一连串的疑问:”天赋和科学那个更重要?会不会因为沉迷于科学而荒废了自己的天赋?老林自己所谓的瓶颈应该就是自然天赋被埋没所致。我的天赋又是什么?”

    想到着,他拿起手机,给老林、胖子还有几个大学室友发了一条语音:”我有什么天赋?”

    几个室友回复的最快,”滚!”,”你有投胎的天赋!”,“喝了?”

    有过了一会,胖子回了:”师哥,如果你是认真的,我就认真地回答你.你的直觉特别好,赞!!我也随时有空陪你吃饭聊聊天。”

    老林也回复了:”小子,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可我不知道。能给你的建议就是不要轻易放弃!”

    笑歌品味着,好像有所悟。

    山清”迎中秋”拍卖会进入筹备阶段,鉴定部门也忙了起来。

    一天,它迎来重量级嘉宾--文征明的《千字文》.

    这一级别的,直接交由肖成鉴定。肖成仔细鉴别了1个多小时,笑逐颜开地宣布:”真品!大活!”

    大家也都兴奋地附和着,这意味着可观奖金。

    笑歌走到肖成身边问道:“肖叔叔,我能看看眼?”

    “可以!来来,你们都来掌掌眼。”

    笑歌先是凭自己的眼力观摩一番。然后偷偷地启动了”量魂仪”,这可是难得喂食好数据的机会啊。结果让他大吃一惊,”量魂仪”给的结果是”气韵不是文征明。”

    笑歌稳了稳神态,悄悄地走出办公室,拨通了老妈的电话。

    “妈,我们这刚鉴定了一副文征明的《千字文》,你赶紧让曹叔叔亲自过过手。”

    “你直接找他不就完了!”

    “肖叔叔刚鉴定完,是真的。但是,我觉得是假的。”

    “你肖叔叔都定了事,你填什么乱!”

    “妈,我坚信它是假的!必须让曹叔过过手!否则我就公开和肖成叫板了啊!”

    “你这孩子!让我怎么说!”

    “你就说,有人举报这幅字是假的,务必让曹叔重新鉴定一遍。”

    “挂了吧!”

    过了一会,曹历真冲冲走出办公室。

    接着,杨秘书来到鉴定部,找到肖成,表示董事长和献字人正在商谈,自己过来取字。

    正正过了两个小时,笑歌的电话响了。

    “臭小子,你赢了!”

    “曹叔叔验出来了?太牛了!”

    “我把实情跟他说了,他说改天找你聊聊。”

    “哎呦!你说这个干什么?”

    “因为我也很好奇。”

    公司为了保存肖成的面子,对外宣称拍卖价格没谈拢,只好弃拍。

    笑歌心情舒畅,决定晚上请胖子吃顿大餐。

    临近晚6点,曹历真给笑歌打来电话:”笑歌,今晚曹叔请你吃大餐!”

    笑歌是真有点怵头,连忙说道:“曹叔,我约人了。”

    曹历真也不容拒绝道:“能推?不能推就把那人也一起带上。”

    笑歌心想:没办法早晚得过这一关.于是爽快迎道:”没问题,我就带一个胖子,您得多破费些了。”

    张笑歌带着胖子来到曹历真家附近的一家粤菜馆。

    走进包厢,看见曹历真,先恭敬地打了声招呼。回头拍了拍胖子的肩膀说道:”胖子,这位就是你仰慕已久的鉴宝界翘楚,曹大师。”

    胖子听罢,连忙躬身上前,伸出两双胖手,笑嘻嘻道:”曹叔叔,终于见到您本尊了,我太荣幸了。我是他师弟,我叫程耀祖。请你多多指教!”

    曹历真看见这胖子,便生出一种说不出的喜欢。于是,也起身伸手迎了过去,乐呵呵地招呼道:”小伙子不错!来,入座吧!”

    三人闲聊了几句,曹历真便直入正题.

    “笑歌,曹叔叔就开门见山了。今天这幅字,你是怎么看出破绽的?”

    “曹叔叔,我当时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就是觉得这幅字有问题,但又说不出来。联想到你之前说的’气韵’,我就斗胆让我妈请你过过手。”

    曹历真看了笑歌一眼,用手点了点,说道:“你小子不说实话。看了一遍就感觉出’气韵’不对了,你比你爷爷还厉害了!就这幅字,我也足足花了两个小时,才察觉出问题来。”

    笑歌听后,只是朝着他嘿嘿傻笑。

    曹历真继续说道:”你不说,我也不逼你,你有你的道。今天来,我要重新测试测试你,看看你是不是真有书画方面的天缘。”

    说着,他从包里拿出一张白纸递了过去,说道:”你看看这张纸上有什么?”

    笑歌拿过白纸,仔细看了一遍,又用手摸了一遍,肯定道:”就是一张白纸!”

    曹历真叹了口气:”看来当年测试没错!”

    这时,旁边的胖子赶紧将嘴里的烧鹅咽进肚里,说道:”曹叔叔,我能试试吗?”这胖子天生好奇心重,遇到新鲜事总要亲自试一试。

    笑歌看了一眼曹历真,曹历真看了一眼胖子,随即便点了点头。

    胖子先用湿纸巾擦了擦手,又再衣服上蹭了两遍,接过那张白纸。先是仔细看了两遍,然后将白纸铺在座位上,右手放在纸上,闭上眼睛,用右手缓缓地抚摸着。片刻后,胖子站起身,将白纸递给曹历真,说道:”曹叔叔,我就感觉上面有两只小鸟。”

    听他这么一说,曹历真一怔,脱口而出:”奇了!”随即,他又仔细打量了胖子两眼,问道:”你出自书香门第?”

    这一句话不要紧,害得笑歌喷茶而出。

    胖子连忙解释道:”我们家世代务农,就出我这么一个研究生!”

    曹历真感叹道:”这就是天缘吧!小伙子,我想收你为徒,怎么样?”

    这句话雷得笑歌和胖子半天无语。

    曹历真又问了一遍:”愿意做我徒弟?”

    笑歌赶紧锤了胖子两下,催促道:”胖子,赶紧给师傅磕头!”

    这回胖子反应到快,扑通一声,重重地跪在地上,对着曹历真磕了三头,”师傅在上,受徒儿三拜!”

    曹历真哈哈大笑,用手扶起胖子:”耀祖!咱们师徒是天缘,不拘俗礼!”

    胖子激动地哭着说:”师傅,您放心!我以后肯定跟您好好学,一定不辱没您的名声!”

    这真是意外之喜,三人又重新归座,接着又聊到那副字。

    笑歌好奇道:“曹叔,那副仿字的诀窍在哪?连您都耗了那么多精气.”

    曹历真顿了顿,说道:”那我就给你说道说道。耀祖,你也仔细听好了。”

    胖子连忙点点头,回应道:”知道了,师傅。”

    曹历真继续说道:“这幅字之所以真假难辨,我断言,它一定用了’润墨草’.这’润墨草’是王家的镇脉之宝,相传把它放到墨水中可以控制墨的粘稠顺滑程度。很多仿字画由于墨调的稠度与真品不同,导致得其形而失其神,很多有经验的专家都能辩出真伪。如果能够调出和真品一样的墨稠度,就可以达到得其形而近其神,即使有经验的专家也会被蒙蔽。”

    胖子忍不住插话道:”师傅,您说得这个神是不是类似风水中的气运。”

    曹历真微笑地点点头:”可以这么理解。字画鉴定的最高境界就是’望韵’,到了这境界,拼的就是一个人的天赋和经验了。”

    这时,胖子得意地朝着笑歌挤了挤眼。

    曹历真语重心长道:”耀祖,你的天赋确实很高。所以,你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不辜负它。”

    胖子连忙点头称是。

    笑歌顿有所悟,连忙问道:”曹叔,这副字肯定牵扯着摹仿大家,咱们必须得为社会除害啊。”

    “你小子能关注到这点,我很欣慰呀。放心,已经报案了。不过捉出真家的可能性不大。收藏界的事处处透着真伪难辨。”

    三人又聊了一会。二人先送曹叔回家,也算是让胖子认认门。

    笑歌回到家中,先把今天发生的事在脑海中重新梳理一遍,随后记录道电脑中。这是他成为新一代传人后,便养成的习惯,为编充《鉴古记》做准备。

    他躺靠在沙发上,盯着’量魂仪’琢磨着。

    “我们张家的镇脉之宝’探玉针’有沟通古器的能力,那其他三家的宝贝是不是也类似的能力?不对,如果能力相似,就不会分成四宝了。那区别在哪?”

    他继续嘟囔着:“’润墨草’放到墨水中,’控温石’放到炉火中,’辩剑铃’可以听出兵器好坏...”

    又琢磨一阵,突然想到了什么,快速起身去酒窖里拿来一瓶红酒,开瓶倒出一杯。然后,把’量魂仪’的探针头浸泡到酒杯中。他仔细观察分析仪上数据图像的变化,竟然一点数据都没有。他兴奋地拍了一下手。紧接着,拿出一个打火机,打着火,将’量魂仪’的探针头伸入到火苗中,他仔细观察分析仪上数据图像的变化,还是一点数据都没有。他兴奋地跳了起来,自嗨道:”如我所料!天才啊!”

    笑歌记录下自己的猜想,常见的物态分为四种,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

    “探玉针”能够传递固态物质的交流;

    “润墨草”能够传递液态物质的交流;

    “辩剑铃”能够传递气态物质的交流;

    “控温石”能够传递等离子态物质的交流。

    最后,记录下,“如果将这四件宝贝集齐,融入到”量魂仪”上,就可以聆听万物了”。

    回到卧室,拿起《鉴古记》将四大镇脉之宝的相关记载又重新温顾了一遍,试图找到一些踪迹线索,并无所获。

    当再次读到,”一位名叫张冠的先祖尝试用‘探玉针’来鉴别其他古物,至此便再没有出现’探玉针’辩伪的记录了。”,他陷入沉思。

    “’探玉针’明明没有失效,为什么不再被使用?”

    “这说明,当时的人没有能力来读取它传递的信息。那为什么之前的先辈可以读懂?”

    “这说明,最早它可以用非常明显的状态表示传递信息。那为什么之后不行?”

    “懂了!这说明它能传递的信息越来越复杂了,所以不再用简单直观的方式了。”

    “也就是说’探玉针’在不断成长的,应该让它多接触更大的世界!”

    于此同时他不禁联想到其他三件宝物,”它们也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