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崩坏:星穹列车 » 前言

前言

    去年1月29日,是补课后的寒假剩余半个月之假期的其中一天,因为没什么作业,并且本来就很无聊,就想着做什么事来打发时间。

    复习,是不可能复习的。于是突发奇想,写了一篇《崩坏:星穹铁道》的同人文小说。

    直到今年农历三月七日公测前,这本小说也只是写了零零散散的三万字。然而写到这时却写不下去了,因为我发现如果只是突发奇想的世界观设定,故事是写不长久的——一个突发奇想的、未经深思熟虑的龙傲天故事,是有极大的小丑结局收尾的风险。

    所以游戏公测之后,我就再也没有更新过这本小说。

    然后,经过一百多天对崩铁公测剧情的观望,我仍然有几个观点想表达。

    和《崩坏3:后崩坏书》相比,《崩坏:星穹铁道》的剧情节奏较为平缓,这句节奏平缓看上句就是废话,因为《崩坏3》和《崩铁》在人物设定和剧情套路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剧情表现力方面,《崩坏3》有积累多年的强大世界观支撑,对《后崩坏书》主角的塑造相对饱满。

    而相比较的,《崩铁》的世界观(宇宙观)是主系列世界观(宇宙观)的分支,仔细发现的话《崩3》和《崩铁》在设定上的一些方面并不能相容,但还是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果在两部游戏里分别加入全新的契合设定,两部游戏仍然可以完全联系在一起(这里说的是完全联系)。

    而其实我们根本不需要去深究米哈游家自己游戏的剧情世界观(宇宙观)的关系:只要他们愿意,他们甚至可以大改之前的设定,让游戏的剧情随心所欲的发展。

    我认为,在相对舒缓的剧情节奏的烘托下,《崩铁》的主角,星穹的人设显得干瘪。整个游戏甚至是完全为了这两个人所做的——这里往往不是指先后关系,而是因果关系。

    在《崩铁》项目的一开始,先由剧情的决策者想出了人物,然后想出剧情,环境。接着所有的游戏方向都围绕着剧情编写者的方向去进行。

    剧情是一个二游核心的东西,因为它不同于竞技游戏,任何二游的玩法在竞技游戏的玩法面前都显得无力,相对的,任何竞技游戏的文案在二游的文案面前都显得苍白。二者是无法统一的,不可能存在一个剧情和玩法都十分强大并且优秀的游戏。(在我看来《原神》并不符合,你先别急着评论,一会儿我跟你细嗦)。

    所以在二游里,剧情,包括主角的设定就即为重要。星穹的人设显得干瘪,但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却是优点——因为对于玩家来说,可以更好地体验剧情,沉浸剧情。

    但是在我来说,这是游戏的缺点。细看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些年,二次元文化究竟给中国人带来了什么?爱好与娱乐,经济与发展,或者是像传统文化一样,塑造了我们,改变了我们(的观念,想法,价值观)?

    或许二次元文化给我们带来了前两点,但第三点带来的却微乎其微。我这是言过吗?我居然要求二游像传统文学那样,给人们熏陶,让人们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改变人们的思想,重塑人们的三观,甚至塑造人们的宇宙观?

    我没这个话语权,也没要求二游的本事。但是二游的公司有这个机会,但是直到现在,也很少有二次元文化公司考虑到这些。

    二次元文化、二游文化如果足够强大,鉴于它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可以发挥出数十倍于传统文学的文学效益。现在已经没有人会捧着个传统文学的书在没人的地方静静地看了。

    米哈游的游戏产品的剧情塑造具有它撰写文案者们的文学风格。它家的游戏内容是十分正确的,符合道德判断标准的,但具有思想深度的,恐怕就只有《崩坏3》中有关《逐火十三英桀》和《侵蚀之律者》部分,其他部分,其他游戏的内容并没有达到这里的思想高度。

    如果让一个思想觉悟者来做《崩铁》的主角的话,我想,《崩铁》甚至可以靠另一种可能的剧情方向弥补玩法上的热度不足,弥补与《原神》之间的玩法差异,没错,我认为如果它的剧情能更优秀些,甚至可以超越《原神》的热度。(但实际是没有,而且没必要)

    纵观看来,不论《崩铁》剧情如何,单论主角自身就平平无奇;《崩铁》有亮点,但没有让我惊讶,或许是太喜欢《崩坏3》之前的剧情了,导致我个人对《崩铁》的期望太高了。

    反观《原神》,主角的塑造相对丰富些,因为它的主角有两个人,尚且可以通过彼此的交流来互补性格的人设。但是《崩铁》不行。

    因此,我抱着自拟同人文,超越《崩铁》官方文案的心情写下了这本小说。而且从即日起做重新撰写。这本小说用多人的第一人称视角,但是以上帝视角的插叙方式来叙述(游戏里玩家的视角就是主角和伙伴的视角,但是在他们不在的场合,游戏的剧情依然进行,这就达到了让观众沉浸体验却又全知的效果)。

    我不知道《星穹列车:黑洞星序言》的未来如何,但就算它超越了官方文案的高度,却又如何,它充其量也只是一本同人网络小说。

    所以,出于我对《崩坏》ip强烈爱好,我会不断地更新这部小说,除非我作为生物体死亡。

    2023年9月25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