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热血帝王:不做纨绔做皇帝 » 5.风雨飘摇的大明

5.风雨飘摇的大明

    又是半个多月过去了,闯王李自成水淹开封城的消息也只是在南京引起了几日的骚动,复社的学子奋笔讨伐,富贵人家舍粥救济穷人,几日的光景也就恢复如常了。南京的人们依然沉浸在纸醉金迷之中,生活还是那么井然有序。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城却是一刻也不得平静。

    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内廷司礼监一众太监的怂恿下,想要迁都南京,以江南富庶之地养军,用长江之天险据敌。可是廷议的时候却被朝中那些言官御史骂做贪生怕死,言:“成祖有训,我大明帝王历来不惧外掳,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今天子若闻风而逃,那天下臣民都将感到耻辱。陛下若执意要行此事那么臣当死谏。”一时间在大殿上以头撞柱的御史就有十多个。崇祯皇帝朱由检闻此语羞愧不言,此事作罢。

    御史们又纷纷大骂宦官误国,蛊惑君王,要除奸宦清君侧。甚至还有国子监的太学生去哭拜孔庙,御史言官纷纷午门静坐。无奈崇祯皇帝只好将司礼监秉笔大太监曹化淳一张旨意调离了北京,让他去做南京镇守太监,以东厂提督的身份辖制锦衣卫南京镇抚司。京中那些清流皆是鼓掌相庆呀!都认为这是除了一大患。而此时懿安皇后请旨想要请南京刚上任的兵部尚书史可法作为庆王的业师,教导庆王。

    值此风雨飘摇之际,懿安皇后的这个提议还是让崇祯皇帝朱由检迟疑了一下,但是他马上认为这不过是一件小事,不值得因此引起懿安皇后的不快。他对于懿安皇后张嫣还是非常敬重的,想当年哥哥朱由校大婚后自己尚且年幼,在宫中识字启蒙都是这位皇嫂亲自教授的,皇嫂现在就剩下这个儿子身体不好还不能相见,难道现在因为这些小事自己再去和皇嫂分辨什么吗?

    于是又是一道旨意让曹化淳顺便带到南京,命史可法做庆王的授业老师。

    有人说崇祯皇帝下圣旨这么容易吗?不用和臣子讨论吗?什么大臣上奏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用印,这些程序都不要吗?

    其实不是的,这里要小小的普及一下,明朝皇帝所下达的旨意,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就是真正的圣旨,各种程序都要走一遍的,这个一般用于国家大事,官员升迁,各地调兵,放粮等等大事。第二种就是中旨,这种旨意不需要过朝廷讨论,是皇帝直接下达的。第三种就是口谕,这个就更加的不正式,但是用于一些小事的传达却更加方便。

    如今曹化淳和史可法所接的旨意就是中旨,曹化淳本就是皇帝自家的奴才,所以就是令他迁任这种大事也不需要用圣旨,内庭人员的任用只能是皇帝自己乾纲独断,这是皇家的家事。而请史可法来做庆王的业师这件事在朝廷来说就是一件小事,因为只有给太子请老师,东宫詹事府,任命东阁大学士,那才是大事。史可法是南京兵部尚书,本来就低着北京一头呢,更何况他也没有大学士的身份。现在的东宫太子朱慈烺的几位老师都是京中的大学士。从身份上来说史可法做庆王的老师刚好合适,这种小事不用朝廷讨论,所以朱由检就下了中旨,也就无需廷议等等的程序。

    曹化淳是司礼监秉笔太监,虽然他的上边还有一个司礼监掌印太监杜勋,但杜勋是个老好人一切都听他的,在崇祯年间内庭的一切其实就是他说了算的,所以这次迁任南京镇守太监虽然品级没有变化,在北京的官员来看只要他远离了皇帝就是被贬,他也不会再有原先的权柄。曹化淳接旨之后并没有拖延,到仁寿宫叩见了懿安皇后,就马上带着几个东厂的大档头一人双马启程前往南京,曹化淳现在也就是顶着一个东厂的名头,其实东厂已经被朝廷那些大臣挤压的没什么生存空间了。

    出京也没人送他,唯一的弟子王承恩要贴身侍候崇祯皇帝呢。没有人知道的是,曹化淳此次南行其实也是懿安皇后张嫣的意思,知道了庆王朱慈炅要招府兵参与眼下的乱局她不放心。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一个很勤奋的帝王,但是也有很大的性格问题,他脾气焦躁很容易怀疑人,他做了十七年皇帝,内阁的首辅大臣也刚好换了十七个,阁臣和六部的尚书侍郎换了能有两百多人,这在大明的皇帝里边是独一份的,这样高层人员频繁更替的朝廷,能有稳定的治国策略吗?他哥哥朱由校虽然是个文盲但是在识人和用人方面却比他要强上许多,临终告诉他要用魏忠贤和王体乾,他偏不听,结果东林党独大,他在朝堂上把喉咙喊断还是啥事也办不成。

    朱由检做了十几年皇帝但偏偏内廷并不是完全在他的掌握之中,这是因为宫内有一个懿安皇后。内廷的太监和女官只能效忠于皇帝和皇室,朱由检当年在处理魏忠贤和客氏和王体乾等人的时候,没少搞诛连,所以不少内廷的太监和女官就只能倒向懿安皇后寻求庇护。

    对于内廷和东厂的掌控不够,也就导致了朱由检这十几年来一直听到的都是关于朱慈炅不好的消息,以至于他都怀疑自己这个侄子到底为什么还咽不下那口气,这都病危了十几年了渐渐的形成了习惯。

    自从崇祯皇帝即位之后他就没有一天是闲着的,崇祯元年,社会老大哥高迎祥就带着快递员小李,农民工小张开始造反了。折腾了七八年江北几个省都快被祸害遍了,终于抓住了高老大,可没想到弄死了高老大之后,那些祸害的队伍突然就一个变成了俩,这他娘的没法弄了。加上关外满清这些年派人来关内跟逛街似的逛了五回,每回都要带个几万乃至几十万人到关外去参观体验生活。我们的崇祯皇帝真的是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

    话说回来,曹化淳一行走到中都凤阳,就得到消息开封,周口一代近三十几万灾民正在向中都涌动。李自成劫掠了开封之后南下在郏县打败了陕西巡抚孙传庭,目前已经南下准备打南阳。

    大厦将倾,风雨飘摇呀!曹化淳又念了一句自己近些年来的口头禅:“若是忠贤尚在,何至于此呀!”在中都休息一晚,又赶了三天的路,终于来到了南京。曹化淳直接到兵部给史可法传了旨。史可法前年因为平叛失利被贬,现在也是刚刚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在这之前他听人说南京有一位小王爷,而且还是个纨绔子弟,不学无术,整天流连于秦淮画舫风月之间。没想到此子还是先帝的儿子,这圣上让自己做他的老师,估计也就是做做样子,不过究竟怎样,史可法决定先见见这位庆王爷再说。

    曹化淳也很急于面见朱慈炅,每次都是自己的师弟方正化给自己传讯,言说这位庆王爷有多么的了不起,现在自己马上也能亲眼所见了。

    两位的心思不谋而合,互相问询了一句之后便决定一同前往庆王府拜见。

    朱慈炅这几天心中也是有些焦躁,各处的邸报,他都能想办法搞到,所以朝廷现在面临的局势他很清楚。听小太监报兵部尚书史可法和新任南京镇守太监曹化淳求见,朱慈炅不由一乐,这历史还真是会因为自己的到来而改变呀!那位陪着崇祯吊死的王承恩掌权时间短,也没什么作为,这曹公公可是大明朝的最后一位权宦。史可法更是历史名臣被列为民族英雄的人物,对大明朝那是忠心耿耿。要是有了这二人的帮助,那自己计划成功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呀!

    朱慈炅十分高兴,亲自接出了大门,一行人先是拜见了容妃娘娘,然后来到前殿落座,朱慈炅对史可法行了师生礼,以先生称呼,又让他坐下说话。可曹化淳就没这待遇了,和方正化一左一右的侍立在朱慈炅的身后,史可法这是第一次见朱慈炅,就有意试探,故意问些王爷看过什么书呀?何时起蒙的等等这些。

    朱慈炅见他说这些没营养的就知道史可法试探的意思,可朱慈炅近来心中急躁,从时间上来说已经没办法再等了。又没不能直接告诉史可法再有一年北京城就要失陷了,于是他就准备重槌敲响钟。

    “先生,您到了南京城就任兵部也有几个月了吧?您应该听说过,南京城有个纨绔王爷,民间虽然不知底细,但是有些官员勋贵还是认得本王的。”

    朱慈炅这样说就让史可法不好对答了,曹化淳也是白眉毛挑了挑,主子这是要摊牌呀!不过也好,这就要看这史可法识不识抬举了。

    朱慈炅见史可法仍在思量,道:“先生,不是本王想要虚度时光,而是本王也怕死呀!”

    听了这话史可法浑身一震,原来这小王爷放荡形骸是装的,这是怕圣上有所顾忌,伤及自身。想到这里他看了看朱慈炅没接这个话茬。

    “可是先生本王装不下去了,不瞒你说,本王原先的计划就是等十八岁之后身体无恙,就带着母妃买船出海,这世界天地之大不是我朝人能够想象,我本欲到这大海之南去谋一地过快乐生活。可是这最近一年的邸报,就没有一件好事情,闯贼破洛阳,破开封府,破郏县,本王估计要不了一个月南阳也要告破。张献忠也已经两次入川,若再有一次那么重庆,成都必破。这次清兵入关估计会打兖州,本王估计兖州也无法抵抗,这是第六次了,来我大明的土地就像回家。史公,你说说我大明还剩下点什么?还有多少能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地方?”

    “*******,*******!本王很怕死呀!但本王也不能给我大明先祖丢脸,本王想要改变这一切,要救我大明子民与水火,还他们一片安生乐土。请先生看在大明六千万百姓的份上助我。”

    朱慈炅说着就给史可法跪下了,这可不同与行师生礼,这就算是以君拜臣了。

    听了朱慈炅的这番话,史可法也是一腔积愤,他也是空有一腔报国之壮志,但是在一些事情上也是有心无力,虽然是南京兵部尚书可是有几人听他的?现在的江北四镇各个都是佣兵自重,自己能调的动的也就是黄得功这一镇的兵力而已。并且说起来这黄得功可是庆王爷身后那位曹公公曹化淳的底子。

    史可法扶起朱慈炅,“王爷,您能有如此报国之志,老臣纵肝脑涂地也将相助与您呀!只是不知王爷现如今意欲何为呀?”

    朱慈炅笑了笑道:“本王要做的事,合乎现今的大局,也合乎礼法,太祖所著皇明祖训小王是时刻记与心中不敢违背呀!以太祖所言,我身为大明的王爷就有养兵戍边之责,之前这江南之地没有战火,所以也就没有行此事,然现今不同了,虽仍有江北四镇,但闯贼李自成正在攻打南阳,之后定会兵锋指向襄阳,我应天府也需枕戈待旦,以备和闯贼或是清兵交战呀!”

    史可法知道朱慈炅如此说就是要征府兵,虽说朱慈炅只有食邑三百户,甚至原先昭告天下的圣旨上连就藩封地都没有明确。可不能否认的是朱慈炅他确实是一位实打实的藩王。可以说由于年龄问题身体原因,皇帝并没有指定他就藩于何处。但他现在就在应天府南京城,那他作为大明的王爷就有守卫南京的责任,手下没兵你让他拿什么去守卫南都?所以征兵练兵只要不花朝廷的钱,那朝廷是绝对欢迎的,就是有人报到崇祯皇帝朱由检那里,估计圣上明面上也只能是大力的褒奖,说不定还要赏赐。

    “王爷,您真是忧心我大明,您要征兵练兵,老臣没有任何意见,甚至还能从北镇黄得功那里调一些军官来协助,只是老臣辖制兵部深知这养兵可是耗费甚巨呀!”

    史可法的意思很明确,养兵可以呀,不过你有钱吗?你看大明朝江北那些个王爷,福王朱常洵那是你三爷爷,他怎么样?李自成来攻打洛阳,让他拿银子给官兵补发军饷,好让军兵用命,结果呢?没给,官兵反了,银子归李自成了,自己因为太肥跟鹿配合做了一锅福禄汤。

    但是话说回来,您庆王爷是想出钱办事儿,可是就怎么觉得,从您这院子什么的来说您也不像个有钱的王爷呀!

    史可法心想,就这个钱的事儿我帮不上忙,别的您说什么都行。

    “王爷,南京户部的稅粮勉强能够支撑江北四镇,这个您要是在南京养兵可就······”

    朱慈炅笑了,心说这老头还真是干板直正,怕我找他要钱,先哭个穷。“先生不必忧心。本王有一句话叫做能用钱办成的事儿,那都不叫事儿。而且本王征的是府兵,哪里能用朝廷的银子。先生只需要在兵部帮我行文报备就行了,别的就暂时没有要劳烦先生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