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战锤震旦之主 » 第12章 曾齐

第12章 曾齐

    “师父,这是100两银子,诸葛连弩我拿走了。”

    黄涛掏出100两放在桌上,这100两银子拿出来之后,黄涛身上就只剩下两张一万两的银票了。

    “我们一人一半,师父只拿五十两。”许大锤将诸葛连弩交给黄涛,说道。

    “这100两都是师父的,我的那份客户已经给了。”黄涛有些心虚地说道。

    “那我就不和你客气了。”许大锤打了个哈欠,喜滋滋地收起了桌上100两银子。

    这些自然是要上交的,但上交多少也是可以变通的。

    “徒弟,见到你师母的时候,就说100两我们一人一半,我昨天那顿藤条不能白挨。”许大锤小声对黄涛说道。

    “明白。”

    从许大锤家出来,天色刚亮,黄涛走了两条街也没雇到马车,这个时间,街上人少,拉活儿的车夫还没出门。

    黄涛索性回到了家中,准备晚一点再把诸葛连弩给高志送过去。

    一进门,黄涛发现庭院洒扫干净,焕然一新。

    看来,王子凌和王小婷昨晚不仅没走,还把黄涛的宅子打扫了一遍。

    “你们有什么打算?”黄涛问王子凌。

    “南陇倒是有个亲戚可以投奔,但丢失的税银一日没有找回,就不能洗刷家父的冤屈,现在税银案交由大理寺侦办,大理寺一日不破案,我和妹妹就一日不离开神都,我们准备在神都找点事情做,一边维持生计,一边暗中调查税银案。”王子凌说道。

    “既然如此,我这里正好缺一个管家,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黄涛昨天晚上给许大锤拉风箱的时候就在思考这个问题。

    如今他已经拥有两万两银子的身家了,随着身家的提升,黄涛的时间也开始变得值钱。

    像拉风箱,给高志送诸葛连弩这种事情,亲力亲为完全是在浪费时间,可以花钱雇人来做。

    眼前的王子凌是个不错的人选。

    二人一拍即合,王子凌毫不犹豫答应了下来。

    黄涛给了王子凌开了五两银子的月薪,职务为黄府管家,具体工作内容是做所有黄涛不想亲力亲为去干的事情。

    王小婷开了一两银子的月薪,职务暂定为厨师,负责买菜做饭。

    眼下王子凌接到了黄涛第一个任务:带着诸葛连弩去找高志,换回魂晶。

    而黄涛自己则回房间补觉去了。

    ……

    高志昨天晚上几乎整晚都没睡着。

    昨天从拍卖会回到家之后,他才想起来,给黄涛交了两万两银子的定金,没要收据,也没有中间人。

    万一黄涛想将自己的银子赖掉,自己就被动了。

    另外,他只给了黄涛高家的地址,至于黄涛家的地址,他忘了问。

    万一黄涛今天不来完成交易,自己都不知道去哪里找他。

    辗转反侧了一夜,天刚一亮,高志在床上就再也躺不住了。

    他打开大门,自己就在大门口来回踱步。

    等了差不多半个小时,王子凌终于坐着马车来了。

    “高大人,久等了。”王子凌说道。

    “是你?是黄涛让你来的?”高志一眼就认出了王子凌,还有他手中的诸葛连弩。

    “高大人猜的不错,魂晶可带在身上?”王子凌不再跟高志废话,直奔主题。

    “当然带在身上。”高志从怀中掏出来那枚火红色的魂晶。

    “那就交易吧。”王子凌说完,右手将诸葛连弩递了出去,同时左手去拿高志手中的魂晶。

    两件物品同时离手,进了对方手中。

    王子凌仔细的检查了一遍魂晶,发现跟昨晚拍卖会上见到的那枚一般无二,终于松了一口气,放下心来。

    黄涛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顺利完成。

    说了声告辞,王子凌也不废话,直接上了马车,原路返回。

    短短的几句话的时间,就完成了交易,高志还没反应过来,王子凌就已经上了马车离开了。

    要不是他手中拿着诸葛连弩,高志都觉得刚才什么都没发生。

    价值八万两银子的交易,这么简单就完成了?

    还有,这么大的交易,黄涛竟然派王子凌过来,他不怕王子凌带着魂晶跑路吗?

    要知道魂晶对于凡人的诱惑可不是一般的大。

    难道黄涛对于价值六万两银子的魂晶一点也不在意,觉得丢了也无关紧要。

    那我是怎么回事?昨晚为了两万两银子的定金,竟然焦虑到睡不着觉了?

    黄涛也想过王子凌会不会带着魂晶跑路的问题。

    一来王小婷还在黄涛的宅子,算是人质。

    另外,黄涛也想借机测试一下王子凌的人品。

    将来黄涛肯定还有许多事情交给王子凌去办,考验一下王子凌的人品很有必要。

    ……

    镇魔司,封魔塔。

    封魔塔高达10层,是整个神都最高的建筑。

    这是震旦三杰之一,大占卜师曾齐的居所。

    沈冬起了个大早,背着诸葛连弩,一进镇魔司,直奔封魔塔。

    “站住,曾公昨夜观星占卜,神倦体乏,无有要事,不可打扰。”

    把守封魔塔大门的高大侍卫拦住了沈冬。

    高大侍卫手持一柄大关刀,刀身一横,犹如一个门神一般挡住了封魔塔的大门。

    “快去禀报曾公,我有事关帝国国运的军机大事要面见曾公,耽误了大事,你罪加一等。”

    “何事?”高大侍卫眉头一皱,不过他身形未动分毫,仍不放行。

    “此事非你该知,曾公若是怪罪,我自一力承担。”

    若是在平时,沈冬见到封魔塔的高大侍卫,定然恭恭敬敬,不敢得罪。

    但今天与往日不同,只要将诸葛连弩献给曾公,定是大功一件,因此对待封魔塔的高大侍卫,此时也硬气了许多,不再小心翼翼,说话讲究措辞。

    高大侍卫眼睛猛然一瞪,目射寒光,他身上陡然爆发出一股浑厚的灵能威压。

    沈冬感受到一股强劲的推力,被推出去一米多远。

    忽然,灵能骤然一收,后退的沈冬才堪堪稳住身形。

    沈冬脸上冒出了冷汗,对方并没有使用术法,单靠灵能外放产生的威压,就已经将他压制的无法稳住身形,可见自己与对方的实力差距是何等悬殊。

    看来今天太飘了。

    曾公的侍卫岂是自己能惹得起的?

    沈冬正要说点软话,高大侍卫忽然说道:“你在这儿等着,我去禀告曾公,若是你话有假,我必将你斩于刀下。”说完,高大侍卫推门进入了封魔塔。

    沈冬面对着关上的大门,也突然来了脾气,喊道:“他日我平步青云,定要让你给我牵马坠蹬。”

    “我等着那一天。”封魔塔内,传来高大侍卫傲然的声音。

    约么一盏茶的工夫,封魔塔大门再次打开。

    高大侍卫面无表情的走了出来。

    他让开门口一个身位,目视前方,对着身前的空气说道:“曾公在楼顶观星台等你。”

    沈冬背着诸葛连弩,走进了封魔塔。

    虽然他加入镇魔司十几年,但封魔塔还是头一次进,曾公倒是见过几次,但每次都是远远看上一眼,不曾近前和曾公说过一句话。

    但这并未影响他对曾公的敬仰之心。

    作为震旦三杰之一,曾公的事迹早已经在帝国广为流传。

    龙皇在时,曾公是龙皇身边的最为倚重的战友,他的占卜术为帝国规避了无数重大风险。

    他功绩显赫,哪怕在龙皇如绯月般的光芒照耀之下,曾公也是龙皇身边最亮的那颗星。

    自龙皇陨落之后,女帝临朝,曾公仍以自己的垂老之躯默默守护着帝国。

    他一手建立了镇魔司,不仅使帝国彻底摆脱了异化魔人的困扰,更为帝国军队输送了大量的灵能者。

    每天晚上,曾公都会登上封魔塔顶层的观星台,仰望星空。

    这已经成为神都一道不变的风景。

    如果哪天晚上曾公没有出现在观星台,帝国百姓晚上将会很多人无法安然入眠。

    沈冬拾级而上,走过整整180道台阶,终于来到观星台。

    观星台,凭栏处,屹立着一个身材瘦削的身影。

    他一身灰袍,两鬓苍苍。

    此时,天已大亮,但他仍然仰头看向天空,仿佛那里仍有无数星辰在闪耀。

    沈冬不敢打扰曾齐,只能静静的立在门边等候。

    良久,曾齐终于将目光从天空移开,转过身来。

    “你叫什么名字?”曾齐声音儒雅随和,令沈冬如沐春风。

    “属下沈冬,见过曾公。”沈冬急忙行礼。

    “免礼。”曾齐右手在虚空中轻轻一托,沈冬的腰就再也弯不下去了,他直起身来,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看向曾齐,只见这位帝国老人的脸上满是岁月的痕迹,面容带着深深的倦意,一片垂暮之色。

    “沈冬,你来得好,昨晚我起了一卦,卦象上显示,你将会把气运之子带到我面前。”曾齐说道。

    “气运之子?可属下并没有带人过来。”沈冬疑惑道,他将诸葛连弩从背上取下来,递到曾齐面前,“属下昨日得到了一件神兵利器,特来进献给曾公,此弩名叫诸葛连弩,只要按动扳机,就可连发。”

    沈冬没有过多说明,他相信以曾公的见识,从诸葛连弩四个字,曾公就足以想到诸葛连弩的价值。

    “好,不错。”曾齐扫了一眼诸葛连弩,嘴里夸了一句。

    但仅此而已,曾齐的目光并没有在诸葛连弩上多做停留,他看向了沈冬。

    “一件武器确实可以影响国运,但只能影响一时,真正能长久影响国运的还是人,气运之子已经出现在了神都,应该就是这件诸葛连弩的发明者,你要找到他,带他来见我。”曾齐说道。

    “那一定是锤子大师,可是锤子大师据说是世外高人,常年在外云游,神龙见首不见尾,找到他似乎不太容易。”沈冬有些犯难,心里想着,接下来得去找钱百万了,钱百万似乎见过锤子大师,但找钱百万办事,很费钱。

    “卦象上显示,你最终会将他带到我面前。”曾齐语调温和笃信,这让沈冬纠结的心平静了不少。

    “属下一定竭尽所能,完成曾公的任务。”沈冬道。

    “好,你坐,进献诸葛连弩对帝国来说也是大功一件,一会我与你进宫一趟,去女帝那里领取你该得的赏赐。”

    “是,多谢曾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