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天涯谁与共笙箫 » 第五章 云海石林5

第五章 云海石林5

    曹旌几番冲近,都被吴中奇以凌厉攻势逼退,这才明白,自己的“凌云步”法虽然至轻至静,但只要身形移动,雾气难免生漪,当下心生一计,屏气收声,驻足不动。

    吴中奇在石上施展的这套武功是从昆仑派“胡风落雁鞭法”中演化而来。昆仑派地处西域,门中历代弟子中西域胡人不在少数,武功中自有不少胡人招式。此鞭法中既有胡人的潇洒放荡,狂傲不羁,亦有走马天涯人的怅惘与悲凉,正所谓:“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此时吴中奇自以为稳操胜券,见曹旌驻足隐身笑道:“曹兄,难道是想引我下去不成?渔人有的是耐心,便是坐上一天一夜也不打紧。”说罢笑吟吟的继续端坐巨石,等着曹旌的动向。

    过了许久,仍不见雾中动静,吴中奇心中多少也有些忐忑:“难道这小子真的有什么高明的轻身匿踪之法,可别让真他逃脱了。”正在迟疑之际,忽的见一道水气迅速往西而去。

    吴中奇见了嘿嘿一笑,心道:“我还当他有什么高明的招数,原来只是想等我心神懈怠,一时忽略,便往东峰处急奔,前先一步上得峰去,我岂能让你逃了。”

    想到这吴中奇飞身形往西边巨石跃去,他身形高大,这一腾身而起,如一只猛虎扑食一般,身子还未落在巨石上,手中鱼线已经挥出,往水气移动之处猛地抽了过去。鱼钩落入雾中,只听见鱼钩一声顿涩的声响,吴中奇对自己的兵器再熟悉不过,一听声音便知道是打入肉中的声音,嘿嘿一声说道:“打中了。”

    接着大喊了一声:“起鱼了!”将鱼竿猛地抽起。哪知突然间吴中奇面容失色,大喊一声不好!

    与此同时,曹旌瞬间从吴中奇停落的巨石下方云雾中一个跃起冲出,铜箫直刺吴中奇的右肋。

    吴中奇此时落地未稳,兵器又已挥出,来不及招架。身子往后急退,勉强躲过一击。曹旌后招早已备好,左手一掌挥出,这一掌才真正使出了全力。

    吴中奇慌忙中接了这一掌,双掌相交,吴中奇身子被震飞一米开外,落下巨石。曹旌紧追而上,施展白鹤听萧剑法,步步紧逼。

    吴中奇失了先手,又被曹旌一掌震乱了真气,此时以鱼竿为棍,勉强应对。其实吴中奇这鱼竿近身单有一套“截山棍法”,也是昆仑派成名绝学,有截山断嶽的威力。只是他先手一失,再被曹旌连环近击,威力便施展不出。

    原来曹旌早已盘算,此战地形于对手太过有利,若要获胜非得近身不可。他假作逃跑迹象,适才水气翻动,乃是曹旌向西抛物,故意引吴中奇前来追赶,他以十足柔劲将东西抛得既快又平,再以内力助推,便和一人疾驰而过所激起的水气一般无二。而他所抛之物,乃是昨日夜间,蓝雪言送去碑亭的几块咸肉。

    曹旌昨日练功之时,蓝雪言送来咸肉。曹旌生长于北方,咸肉吃得不惯,只吃了两口便将肉连带油纸一并包裹揣入怀中。方才随手一摸这才想起,正好用作“鱼饵”将吴中奇反钓了过来。若不是这几块咸肉,吴中奇钩中其他硬物之后必能察觉。曹旌这一击便不易得手。

    此时曹旌一招得手,白鹤听萧剑剑势连绵而起,坚而不断。如层峦叠嶂之山岳,又如浩汤无际之星河,十几回合后,已将吴中奇笼罩在剑影之中。

    眼见招式上已将对手制得束手束脚,曹旌便有罢手言合之意,哪知还未开口,吴中奇突然将身子向后急跃,同时双手齐推将鱼竿猛地击出。这一变招来得突然,曹旌连忙挥动铜箫将鱼竿击落,再追身进攻。但缓得这一招,双方便又拉成平手。

    再次交手,吴中奇便以空手迎战,虽说少了兵器,但昆仑派“无伤神拳”岂可小觑。昆仑弟子以外家拳法称雄西域便是靠得这门功夫。掌门“狂夫战无伤”宁宗可更是善于此拳而得了这个响亮的绰号。此拳法以霸道内劲灌于双臂,足抵棍棒之用,练到最高境界,相传全身皆可刀枪不入,实不弱于少林寺“金刚不坏体”神功。

    曹旌心下也暗暗佩服对手这招“弃卒保帅”,虽说没了兵器,但拳法刚猛,招数精妙,与自己往来回合仍不落下风。自己铜箫截向对手手臂,往往不闪不避,便如兵器一般使用,几次还险些被对手反手擒住铜箫。曹旌定了定神,索性将对手双臂视为兵器,剑势主攻中路,战到三十合后渐渐占据先手。

    此时东峰上昆仑派陆楚云突然以西域察合台维吾尔语向峰下吼了几句,在场众人除昆仑派之外无人能懂。

    西域自元朝以来被察合台汗国统治百年,此时察合台汗国虽然早已分裂,但其语言仍在叶尔羌汗国等处承留下来。此时西域虽然民族众多,维吾尔族人、蒙古人、柯尔克孜人、汉人都在此地长期共融,但其通行语言仍以察合台维吾尔语为主,蒙古语、汉语次之。

    吴中奇听了点了点头。曹旌心中也是一动,心道:“莫非昆仑派还有什么更高明的拳法?”

    想到这曹旌探步斜削,一招樵人指路,铜箫点向对手右肩以探虚实。没想到吴中奇竟不闪避,只等到曹旌招式使老,才微微躲开穴道,右手如闪电般击向曹旌右臂。吴中奇本就身高臂长,这一拳正打中曹旌右臂。

    若是一般交手,吴中奇拳法再快也击不中曹旌,可曹旌此招已然使出十分,击中对手右肩,无论如何来不及收回。只能也硬接了对手一招。二人中招,均后退三四步方才站定。

    原来无伤拳最早在察合台维吾尔语中名为“吾伤拳”,乃是先伤己后伤敌之意。招数中颇多与人同归于尽的拼命打法。后来昆仑派历代弟子将此拳法逐渐改良完善,此拳法也改名为“无伤拳”。

    但无伤拳中仍保留了一套“快拳”招数。其宗旨是将一招拳速修炼到极致,交手之时,先承受对手一击,在待对手无法变招之时,以极快的拳速同时回击,此拳法便是继承了吾伤拳敌我同伤的武学宗旨。

    曹旌中了这一拳,虽然受伤不重,但二人再次交手,曹旌出招难免谨慎了许多,招式不敢使老,剑法攻得束手束脚,不及先前剑势的绵密精严。反观吴中奇则越战越勇,招招抢攻,拳招转腾折冲,如穷虎奔突,一时间重新占据上风。

    曹旌见对手招数几乎只攻不守,当下剑招转变:一时间剑势由高转低,宛若流溪,玲珑蜿蜒,变化虚空。吴中奇攻势似迅猛江水,此时如冲过曲折山湾,再遇重重山岭,逐渐顿涩了下来。

    又过十几回合,曹旌见对方攻势渐竭,剑势再转,一时间剑招如水银泻地,奔扬滞沛,内力所至,铜箫嗡鸣之声传响谷中。吴中奇每一拳挥出,均好似在与江水中与浪涛搏击。这才明白,对手虽是守势,却以极强内力与自己相耗。五十回合过后,吴中奇渐渐难以为继。